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買車除了價格,消費者最在乎的還是汽車安全。

車不是用來撞的,但誰也不希望發生意外的時候自己坐在一輛稀碎的車裡。上週我們的大虎悠就針對一起惡性的追尾事故說出自己的看法,文末還有很多網友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先來看一下。

網友評論:日系車就是不安全


↓一上來免不了有不少人出來鄙視下日系車的安全性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不過也有出來替日系車說話的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也有其他觀點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看了所有網友的留言總結一下:日系車還是處於“安全劣勢”


日系VS德系

薄鐵皮VS厚鐵皮

讀過評論,可以看到現在還有不少車主對於汽車安全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汽車鐵皮的厚度上。鐵皮厚,撞擊變形少,汽車就越安全,反之汽車就不安全。很明顯這些汽車安全概念很片面。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通常我們看新聞,大多數車禍現場都非常慘烈,因為這些車禍發生時無論是撞擊速度、角度都遠超實驗室內的安全碰撞的測試標準。而這些在車禍中損毀的狀態其實並不能完全代表汽車本身的真實安全程度,當然大家都喜歡先入為主,而其中日系車自然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東西”兩種不同的安全理念

汽車不斷髮展,汽車安全技術自然也在不斷向前。1959年,奔馳工程師巴恩伊最早把汽車吸能潰縮的理念用在了第三代奔馳S級上。德國人把嚴謹認真的性格融入了到了汽車設計理念中,他們覺得當一輛車汽車出廠後應該要無故障的跑遍歐洲。所以德國車底盤用料實足,整車剛性更高,在正面撞擊和側面撞擊中,整車變形相對較小,對駕駛員給予最大限度的保護。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巴恩伊


而日系車之所以能迅速佔領市場,與車子優秀的性價比是分不開的。但這並不代表在安全性上打了折扣,日系車重量輕,剛性不高,發生撞擊時“柔軟”的車上會發生褶皺性變形,這可以起到吸能的效果,同樣能確保駕駛者的安全。可見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汽車設計,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確保車內乘員的安全。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一撞就爛”的豐田GOA車身就是典型的日系車代表,利用車身來吸收所有撞擊力,只保證乘員艙部分結構不變形


對於汽車安全的錯誤理解有哪些?

關於汽車安全是一個大選題,我們只是簡單說了說兩種汽車安全設計的理念,我們不打算鋪開講,但卻可以舉幾個對於汽車安全最常見的誤解案例說一說。

汽車沒有後防撞梁

我們經常看到網上有網友吐槽某某車型沒有後防撞梁,他們覺得沒有防撞梁的汽車就是不安全,甚至覺得是汽車廠商故意減配。而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應該合理的區分出這輛車需不需要防撞梁。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光禿禿的“屁股”


因為有一些車型從設計之初就是沒有後防撞梁的,它們是通過車身結構設計,利用整個車身來吸收來自後方的撞擊,所以說它是不安全或者是減配明顯是錯誤的。但也有另一種情況,汽車在設計之初是有後防撞梁的,但在實際生產中卻被省略了,那這自然影響汽車安全。


輕輕一碰引擎蓋就變形

時常有一些追尾的事故,明明是速度不快的追尾,而且被追尾的車輛僅僅是後保險槓掉了一點油器,但追尾的汽車引擎蓋已經嚴重彎著,直指上天。然後有人就把它們解讀成鐵皮太薄,安全性太差。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其實,現代汽車的引擎機蓋需要針對行人撞擊後的保護,同時一整塊的引擎蓋在發生正面撞擊之後必須要迅速彎曲,否則可能會對車內駕駛員產生威脅。所以引擎會在內側設立一個誘導折斷的凹槽,這樣一旦發生撞擊,就能確保機蓋可以立即彎折。反而那些撞擊後不會自然彎曲的引擎蓋才是安全隱患。

只要“用料到位”

哪裡的車都安全


那鐵皮的厚薄真的會影響汽車安全嗎?我的回答很簡單:在嚴格的汽車安全碰撞試驗中,所有汽車只要車身結構合理,無論什麼鐵皮厚度都是安全的。但是到了馬路上,各種變量因素太多,最後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每個汽車品牌都用自己的方法來滿足汽車安全的硬性要求。有的走“經濟化”路線,也有的用“堆料”來作為自己的賣點,但無論是哪種做法,在國內都是合理且合法的。但市面上的確有一些車型在被動安全上不達標,作為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


自行車都“撞”不過的日系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把“命”交給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