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從化呂田鎮生態環境優越,

適宜茶樹生長,

大大小小的茶園遍佈各個山頭,

清明前後,

是呂田茶農忙碌的季節,

不少茶農都會忙於採茶、製茶。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去

聯豐村村民安伯、梅姨夫婦的茶園

“聞一聞”茶香~


從化呂田鎮山清水秀,當地村民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在高山之間種植茶樹,由於常年雲霧繚繞,茶園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很適宜茶樹生長,大大小小的茶園遍佈在呂田的各個山頭,其中桂峰村、份田村、聯豐村等都是有名的茶葉產區。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而安伯、梅姨夫婦的茶園在聯豐村的一個山頭,有少量李樹和青梅樹與茶樹相間著。今年71歲的安伯和梅姨都很開朗,邊聽著收音機邊採茶。“我們從1984年開始種茶製茶,大約種了8畝地,”安伯說,“這段時間每天7點半就上山採茶,採一個上午,下午就在家炒茶。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他們的茶樹從不施肥打藥,

任其自然生長,是無公害茶。

梅姨說,

清明節前後採製的茶葉,

芽葉細嫩,是最好喝的茶。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中午12點,

安伯夫婦下山回家,

將新採收的茶葉用竹篩裝起

放在禾堂散熱、晾乾,

午飯後就開始炒茶。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安伯說,

炒茶要用專門的生鐵鍋,

不能用來煮菜,燒的是柴火,

這樣炒出來的茶才淳香。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從擦茶到炒茶整個過程全手工製作,

要反覆炒4、5次,

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

不同的師傅炒出來的茶是不一樣的。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安伯從80年代初就開始種茶、炒茶,至今已有近40年的炒茶經驗,匠心炒茶手藝深受人們青睞,每年幾百瓶的手工茶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除了自用,

每年出售手工茶大約有3萬元的經濟收入

從化夫婦37年匠心採製手工茶,只為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現在,

安伯的兒子阿飄也繼承

了父親的炒茶手藝。

安伯說,

只要身體還好,

他就會堅持炒下去,

始終踐行新時代文明實踐,

傳承記憶中的茶香。

文字:羅素玲

圖片:羅素玲 餘旭楷

視頻:羅素玲 餘旭楷

編輯:黃麗敏

初審:陳治

審核:梁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