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隻“鳥中熊貓”飛臨四川若爾蓋溼地繁衍後代

近期,被譽為“最神秘鳥兒”的黑鸛陸續飛臨四川若爾蓋溼地,在這裡開始新一輪的種族繁衍。它們或仰頸遠眺、或展翅低飛,一舉一動都無不展示出作為“高原精靈”的那份優雅。

20多隻“鳥中熊貓”飛臨四川若爾蓋溼地繁衍後代

↑成群黑鸛飛回若爾蓋繁衍後代

前不久,在若爾蓋轄曼鎮的溼地中,觀鳥愛好者驚喜地發現數量多達24只的黑鸛種群。這種水鳥雙腿細長,腿與嘴都為紅色,全身長滿黑色羽毛,腹部為白色。它們拍著翅膀、仰天長歌,抖擻精神,迎接黎明。這些經過長途遷徙後,來到若爾蓋繁衍後代的黑鸛,時而在雪地中休憩覓食,時而與赤麻鴨、灰雁等鳥類振翅高飛,同周邊的溼地、草甸構成和諧舒美的立體畫卷。

20多隻“鳥中熊貓”飛臨四川若爾蓋溼地繁衍後代

↑黑鸛被稱為“鳥中熊貓”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動物,成鳥的體長1米左右,體重2-3公斤。它們生性機警而膽小,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主要棲息於河流、湖泊、沼澤附近,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所以也被稱為“鳥中熊貓”。

四川若爾蓋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被譽為“中國黑頸鶴之鄉”。每年冬季,生活在若爾蓋溼地的黑頸鶴就會遷徙飛往它們的越冬地——雲南省昭通市大山包、貴州咸寧草海等地。次年春暖花開,黑頸鶴又開始往回飛,回到故鄉若爾蓋。每年的4-7月也是黑鸛的繁殖期,它們在若爾蓋兩兩結對後,開始孕育下一代。

20多隻“鳥中熊貓”飛臨四川若爾蓋溼地繁衍後代

4月16日,據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往年在保護區僅能零星的觀測到黑鸛的身影,今年觀測到20只以上的黑鸛種群還是首次。保護區將密切關注它們的動向,為它們的安全繁衍保駕護航。

楊印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視頻由若爾蓋融媒體中心提供

編輯 於曼歌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20多隻“鳥中熊貓”飛臨四川若爾蓋溼地繁衍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