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疫情之下,企業為了應對資金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計劃裁員:


華為將裁員7000人

3M全球裁員1500人

K哥之王裁掉所有員工

新潮傳媒裁員500人

......


以餐飲行業為例,因為疫情的爆發,餐飲業錯過了春節黃金銷售期,多數餐飲企業基本上暫停營業。


海底撈原定內地門店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暫停營業,因疫情宣佈延長暫停營業的時間。有人根據財報算了一下,海底撈員工工資等成本 8.36 億元/月,以海底撈預算不足 30 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的話只能撐 3 個月。


西貝餐飲董事長接受採訪時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的時間損失營收 7-8 億元人民幣。兩萬員工工資一個月的支出就在 1.5 億元左右,西貝賬上現金也撐不過 3 個月。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疫情之下,無人能倖免,經濟牽一髮動全身,不過企業有自己的壓力,個人也不得不擔憂起來。


為什麼會擔憂呢?大概是對“沒錢”的恐懼。


成年人的底氣,來自存款。可以問問自己,現在手裡的錢可以滿足多長時間?


比起擔心感染,那些每月總是超前消費、不顧存錢理財的人更多的是在擔心下個月的卡債、房貸車貸、花唄......


這次的疫情,給這些人又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也揭示了一個人生真相:生活不會只有美好,而成年人的安全感和底氣,來自於存款。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01沒有存款會怎樣?


沒有存款會處處受制於錢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有些朋友因為北上廣的房租一直上漲,搞得自己特別狼狽,只能一直往郊區搬,甚至有些直接放棄在北上廣的工作。


有些人因為突然想學個技能,但手裡一直沒有餘錢,就需要臨時開始攢錢,耽誤自己的學習。


有些人手裡沒存款,就一直想換工作又不敢換,既是換工作,也不敢給自己太多的空檔期認認真真的找工作。


甚至有的人突然有機會參加個重要活動,或者上臺演講等,發現自己連一套好的西裝都買不來。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02財富的差距在於賺錢的思維


首先要明確是“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的區別是什麼?


在《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中,托馬斯•J. 斯坦利 在尋訪多位富翁後,通過大量的事實對比後發現: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最根本的區別:富人會不斷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卻一直在獲得負債。


“窮人”只想著掙錢花錢掙錢花錢,關注的是眼前的日子。


看到打折就心動,突然得到一大筆錢,也會迅速花沒,從沒想過如何讓錢發揮更大的價值......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富人”看的不止是眼前的日子,而是更長遠的價值。


他們懂得理性消費,同時拓寬收入來源,主動把握機會,讓錢為自己工作。


03該如何理性省錢?


1.養成計劃消費的習慣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個人要有個人的消費預算,家庭要有家庭的花費預算。儘量少用信用卡,多用銀行卡。


巴菲特說,他自己很少用信用卡,用太多信用卡的人不容易心疼錢。我自己很少用信用卡,基本上用銀行卡上的錢,消費時能肉眼看見支出,電子銀行上的賬戶明細最近3個月的加減號分佈會提醒我,理性消費。


2. 不管收入多少,你都要養成存錢的習慣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你為什麼存不下錢?


原因無外乎是:錢不夠花、覺得存錢沒啥用、活在當下最重要、認為錢是掙來的不是省來的 。


沒有人能僅僅通過掙錢就變得富有,財富產生於你對金錢的留存。許多人都有一個不明智的想法——等我掙到足夠多的錢,一切都會好轉起來。但實際上,生活水平會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總是和你所擁有的一樣多。更進一步地說——不儲蓄就只能負債。


金融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在19歲時就決定,存下每月收入的50%。他說,這些存下50%的月份是他的「關鍵時刻」。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巴菲特還是一個報童的時候就開始存錢,他存下了他能省下來的每一美元。他說自己的財富秘訣就是:儲蓄,投資;繼續儲蓄,繼續投資...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灌毒雞湯,我現在掙的錢都不夠花,哪有錢來儲蓄?


當你還覺得無法做到的時候,日本一位33歲的姑娘,在2019年被日本電視臺評為“日本最省錢女孩”,她卻能靠省錢,省出了三棟千萬豪宅。


姑娘在視頻裡說,自己從18歲開始就立下目標,要在34歲前買下3棟樓,然後退休。


她的衣服穿別人不要的,傢俱全靠撿,每天伙食控制在人民幣10塊以內,晚餐吃2塊錢的烏冬麵,不捨得買碗就直接拿鍋吃。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3. 在積累財富中,冷漠是種態度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大衛•巴赫曾提出一個概念:“拿鐵因子”。


它是指那些日常不起眼且不必要的花費,長期來看數額也是非常嚇人的。


比如,有些人在早晨上班前,都要先去星巴克買一杯咖啡。一杯拿鐵雖然只要30塊,但10年下來,可能就會花掉你11萬,這簡直比很多人一年的薪水還要高了。


在積累財富中,冷漠是種態度。


那些對所有消費類別都表現出高度社會冷漠的人具有更好的機會去積累財富。這種對他人開的車、穿的衣服以及娛樂方式的冷漠(想一想最新的智能手機)與長期積累財富的能力有關。具體而言,社會冷漠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生活中的炫耀性消費競爭。


日本生活家有川真由美,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去旅行時,她在免稅店看好了一件衣服。這件衣服和她平時的穿衣風格有差異,但設計感卻是十足。她試穿了一下,感覺很漂亮,很適合自己。


但在冷靜下來後,她又開始思考:


考慮後,她決定放棄購買。


因為她太瞭解自己,這種風格的衣服,對她而言只是過過癮,新鮮勁不會超過一個月。


以可靠的標準進行衡量,我們就會發現,對周圍變化的冷漠與一個人的年齡和收入無關,與淨資產有關。那些花時間關注別人的消費,並一直惦記著最新、頂級的消費品(如電子設備以及首飾)的群體不太可能積累財富。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4.富人的投資觀


a.強自制力


有很多人認為,富豪們只不過是繼承了家人的財產,才變得富有。但事實卻恰恰相反,86%的富豪都是靠自己積累財富白手起家。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他們有著強自制力,花更多時間來規劃投資,不光有著明確長、短期目標,而且在做項目時還很少分心。


b.投資你最重要的資產——大腦


60%寫的富豪都認為他們投資成功與他們自身努力學習以及受到良好教育有密切關係。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富豪們都捨得花時間積累專業知識,研究投資以及投資方式。


富人平均每月花11.34小時打理自己的資產和投資,普通人每月只花8.7小時。


c.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富豪們更加青睞那些傳統投資類型。


數據顯示,超過60% 的富人將不低於30% 投資放在退休賬戶裡。近40% 的富人將不低於30% 的投資放在房地產上。只有約6% 的百萬富翁用其部分資產換取土地使用權,很少有富人(4%)將無形資產(如版權或其他知識產權) 作為他們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養老金賬戶、人壽保險、房地產以及有價證券是富人們最青睞的投資類型。


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04

有存款才能未雨綢繆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所以在珍惜當下的同時,還需要給未來存上一筆資金。抵抗風險的能力,其實就藏在你的存款裡面。


雖然存錢不能讓我們突然大富大貴,但是它可以在我們面臨風險和意外時,有能力去對抗;在面臨生活中的不確定的時候,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