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經驗分享5

模具設計經驗分享5

61.雜亂曲面電極粗電極放時應該X、Y 向預留0。06,Z 向預留0。07 以上,最後再用精電極來加工。

62.尖角、半圓及半球電極的放電需求特別留意。

63.小水口模具的開模行程的確定如下:A.101A 板與102 板脫流道行程核算為:流道長+機械手(40-60mm);B.102 板與103 板脫部品行程核算為:部品+機械手(70mm)

64.象壓塊、小水口的流道板、模仁等等在模具裝置時難以取出的零件,必需鑽起吊螺絲孔;不過,有時為了簡潔起見,能夠把對角上的兩個鎖模螺絲孔鑽穿,攻牙攻穿來擰起吊螺釘。

65.要求同心度很好但又不能一起做在固定側或可動側的模具,假如模仁的鉅細答應,固定側與可動側應設計有一公一母的圓錐形導向組織,以確保成型時該方位的同心度。如9018、9026、0004、0032 輥筒模具上都加有#251 入子。

66.成型數量大的模具,在模架的選材(可考慮用P20)、滑塊的選材(P20)上考慮,一起能夠在側猾塊上裝置耐模板。

67.用磨床或銑床加工厚度小於5mm,長度大於50,即長厚比大於10,比方斜梢之類的模具零件時,應該留意加工時的變形問題。

68.有時用於放置模仁的模腔太深,而又必需開設冷卻環時,假如直接用刀去加工模腔中的冷卻槽則刀往往不行長,那麼,能夠考慮把冷卻槽開在模仁的底部,但需求留意的一點是,冷卻槽中間的圓柱應比冷卻環內徑略大,讓冷卻環不易從冷卻槽中掉出。(留意,由於,冷卻水是從裡邊過,設計時應該讓冷卻環內徑和貼緊模壁;假如冷卻水是從外面過,設計時應該讓冷卻環外徑和貼緊模壁,這一點千萬不要搞反了,否則會形成漏油)

69.冷卻水的出、入口溫度應儘量小,一般模具控制在5°C 以內,精細模具控制在2°C 以內。

70.水道之間的中心間隔一般為水道直徑的3~5 倍,水道的外周離模具型腔外表的間隔一般為10-15mm。

71.對聚乙烯(PE)等收縮率較大的成型樹脂,必需製品收縮大的方向設置冷卻迴路。

72.模具上有數組冷卻迴路時,冷卻水應首先通入挨近幹流道的部位。(怎麼理解?)

73. 斜梢的資料一般要求比較硬(運用SKH9、或STAVAX),一起為了提高量產性,在斜梢底部(#106 頂針板與#107 頂針固定板)間添加耐磨板(SKS3 資料),厚度與頂針底同厚。模具達人微信大眾號都是乾貨!

74. 一般產品的窪陷量為3%以下,幾乎都能夠運用強制脫模,假如超過必定範圍,在脫模時將使成品發生刮傷乃至破壞的現象。窪陷量也因資料而易,軟質資料如PP、NYLON 可達5%,而PC、POM 等只能為2.5~3%之間。

75.滑塊的安全間隔一般為1.5~5mm。

76.塑料螺紋的根部或頂端部應有一小平面(0.8mm 左右),是為了成型後易脫模,且不易傷害螺紋部分的外表。

77.間隔板的公役一般為+0.1mm,假如模具的壓力大則需求加支撐柱,支撐柱的公役一般為+0.02~0.03mm,也便是組立後比間隔板厚0.02~0.03mm,這樣考慮的原因是:支撐柱(S45C或S55C)的外表通過淬火比模板硬,運用一段時間後模板會下凹正好補償該公役。若支撐柱比間隔板薄0.1mm,注塑時的壓力使#103 板發生的變形會放大的模仁上,發生不止0.1mm 的彎曲,從而發生毛邊。

78. PD613(較優於SKD11)、PD555(較優於SUS 420 J2)與NAK 101(較優於SKD11)等熱處理的最大變形量為0.065/50,有高耐磨耗性、高耐腐蝕性、高鏡面加工性,適合於加工精細模具。

79.分模面與流道周圍常常開設排氣槽,對一般模具排氣槽的外邊一般為0.5mm 深,靠部品側為0.02mm;而目標相機前後蓋本體等精細模具排氣槽的外邊一般為0.07-0.1mm 深,靠部品側為0.007-0.01mm。

80.為確保可動側與固定側貼合傑出,分模面一般比模板高0.02mm;而且常在#103 的四個角上銑C10-20 深0。5-1 的缺口,以確保#102 與#103 不干涉。

81.象聚縮醛(polyacetal)成品尺度公役是±0.2%左右,模穴數添加1 個公役約增大5%.8 穴則增大1.4倍,達±0.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