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為運用公益廣告傳播文明理念、弘揚時代新風,現發佈使用公筷系列宣傳畫、宣傳片,供全省各地各部門下載使用。


好友相聚

添一筷,是熱心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居家慶生

夾一筷,是愛心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情侶約會

遞一筷,是傾心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公司用餐

勻一筷,是公心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升級健康生活理念

培養文明用餐習慣勢在必行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

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蔓延,

防止“病從口入”,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

各地紛紛行動起來

廣州、河源發出

“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行動倡議,

江門在全市倡議開展“公筷公勺行動”

惠州、揭陽等推出“文明用餐 守護健康”的

宣傳漫畫、海報

共同倡導公筷使用標準:


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用餐場合帶頭實行分餐制,無分餐條件的儘量使用公筷公勺;


倡導餐飲行業配備具有相對識別性的公筷公勺,引導提醒消費者正確使用;


倡導家庭在日常用餐、節慶聚餐中合理使用公筷公勺,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的飲食習慣。


《廣東省餐飲服務業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中對供餐服務要求提出“給予每桌客人提供雙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汙染”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現如今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成為新的“舌尖時尚”

你可知道分餐制、公筷公勺

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公筷公勺第一人——宋高宗

說起使用公筷公勺

宋高宗可是歷史第一人

據(明)田汝成

在 《西湖遊覽志餘·帝王都會》中記載:

“高宗在德壽宮,每進膳,必置匙筯兩副,食前多品,擇取欲食者,以別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盡,飯則以別匙減而後食。吳後嘗問其故,對曰:‘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不欲以殘食與官人食屬也”

這句話,文雅一點說就是:

不想用吃過的食物給別人吃

再直白點就是:

不想把沾有口水的食物給別人吃


分餐,古已有之

講完公筷

我們再來說說“分餐”

分餐的歷史要比公筷還要久遠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禮》有載:

“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筵長席短,筵鋪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

在漢代古墓中出土的餐具

也有分餐的餐盤,叫做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而到了隋唐時期

《韓熙載夜宴圖》中所繪韓熙載

與其他幾個貴族弟子

每人面前都有一套餐具和一份饌品

互不混雜,界限分明

也正是分餐制的體現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可以說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分餐制的國家

也是分餐制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

在長達數千年的中國飲食文化中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進食方式

是我們餐桌儀式中的主要儀式

這個時候,還是分了吧!

將“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廣

4月12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將“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廣

並提出了

“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

三種模式

正是對中國優秀傳統的繼承和迴歸


拿起的是尊重,放下的是疾病

讓我們文明就餐

將分餐制、公筷公勺進行到底


來源: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國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