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中國影視已“死”,你對中國影視有什麼看法呢?

LOK~㊣


想想我國才建國多久,想想我國影視發展落後歐美日韓多久,拿發展中國家的影視和發達國家的比,然後說發展中國家影視已死,emmmmm... 這就好比你拿未成年和成人比見識深淺。

我個人覺得要給中國影視時間,一個行業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現在的亂象,低水平都是這個階段必定會經歷的,也許某幾部影視作品可以超前,但是總體來說,中國影視行業還是比較新生的。

所以請給它一點時間叭,它會發展起來的,其實跟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的經濟不是也在努力發展嘛!

所以,你可以罵它現在太差,但是你不能否定的說它沒有希望。

我相信影視行業在經歷寒冬後會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


綺羅生生生生生丶


我不太認同這句話。我覺得中國影視發展不僅不”死“,反而還處於一個上升期。

我覺得發展至今,國內影視業已經相對成熟成型,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我主要從外界和自身兩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一、外界對於中國影視的認可程度;二、中國影視自身的發展空間。

首先,我們來談談外界對於中國影視的認可程度。

周圍很多人都會談論韓劇怎麼怎麼火,韓國電影怎麼怎麼好看,美劇很精彩,好萊塢大片如何如何,當然這也確實符合國人不自誇的性格特點。

其實,中國影視作品在國外很受歡迎。就拿古裝劇《甄嬛傳》來說吧,這部歷史劇不僅出口亞洲多個國家,還成功登上了美國主流電視臺,頗受歡迎。這部在國內收視率很高的作品,在其它多個國家同樣掀起了追劇狂潮!美國電視臺甚至不惜花費巨資來對這部古裝劇進行翻譯。在爛番茄上也頗受好評。“美版《甄嬛傳》在美國最權威的觀眾點評網站IMDB上的評價也很不錯,10分制的評分體系,《甄嬛傳》拿了8.5分。”(中國新聞網報道)

除了電視劇方面,中國的功夫片一直是被國外觀眾認可和追捧的。其中李安導演執導的古裝動作片《臥虎藏龍》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該片也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除此之外,中國電影也是個大頒獎禮的常客,屢屢斬獲重要分量的獎項。成龍大哥作為闖蕩好萊塢的領頭人物,不僅參與的好萊塢影片票房和高,還被美國《娛樂週刊》評選為“影史25大動作英雄第15位”。

所以我之所以覺得中國影視沒有死是因為:中國影視成果不是中國觀眾自嗨,自娛自樂的產物,而是作為中國文化輸出的重要一部分,已經被全世界認可和稱讚。

其次,我們說說中國影視自身的發展空間。

中國影視不“死”,還原於它有足夠的進步和發展空間。從電影方面來看,2018年《我不是藥神》這部社會寫實電影的推出,讓大家感到從作品深度上,我們也能拍出不亞於韓國《熔爐》《釜山行》等反應社會問題和認為心理問題的作品。《戰狼》系列的推出不僅票房屢破紀錄,也讓我們內心產生極大地鼓舞。去年,一部《流浪地球》的上映,雖然讓我們看到與好萊塢科幻大片的差距,但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國家也是可以拍出好看的科幻片的。

在電視劇方面,中國影視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僅題材具有豐富性,內容也較為飽滿。據統計僅2019年上半年,便有七十多部劇集播出。隨著國內作品的不斷推出,相應進口片數量有了大幅下降。

有差距才有發展,既然存在進步空間和上升餘地,怎麼能說中國影視“死”了呢?

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國影視非但沒有“死”,反而出於高速發展和上升期。


文化大雜燴


首先,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相反,我感覺中國影視業正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在討論這個觀點對與錯之前,先來簡單看一下近10年中國影視業各類題材的代表作品:

2006年 情景喜劇《武林外傳》

2013年 音樂電影《天台愛情》

2014年 歷史題材劇《北平無戰事》

2015年 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

2015年 懸疑搞笑電影《唐人街探案》

2016年 黑色幽默電影《驢得水》

2017年 懸疑探案劇《白夜追兇》

2017年 反腐政治劇《人民的名義》

2017年 主流商業動作電影《戰狼2》

2017年 喜劇電影《羞羞的鐵拳》

2017年 歷史題材劇《大軍師司馬懿》

2018年 軍事戰爭題材電影《紅海行動》

2018年 社會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

2019年 歷史題材劇《長安十二時辰》

2019年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2019年 動畫電影《哪吒》

2019年 輕科幻倫理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2019年 社會現實題材電影《少年的你》

2019年 半傳記故事題材電影《中國機長》

2019年 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2019年 驚悚懸疑電影《誤殺》

2019年 劇情類電影《老師好》


以上共列舉了22部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其中2006年的《武林外傳》是本人認為的中國情景喜劇巔峰之作和最後一部成熟之作,近10年沒有像樣的情景喜劇作品,這是一大缺憾。剩餘21部作品均代表著中國影視界近10年的發展現狀和最高水平。

但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優秀作品,卻總給人感覺中國影視業不行了的感覺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爛片太多


1、爛資金太多。

國內的影視投資領域混亂,什麼資金都往裡投,而部分投資人又喜歡指手畫手,比如干預劇本的改編、演員的挑選、劇情的增減等等,嚴重影響了製作水準。可以這樣說,除了一線公司全資製作的影視劇,應該沒有哪部作品裡是沒有帶資進組的演員或導演的!而這些作品最後的命運也大多成為投資方孤芳自賞的爛尾之作。


2、熱錢太多。

前幾年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影視行業賺錢容易,吸引熱錢紛紛進入。而錢多作品少怎麼辦呢?那就翻拍,或是臨時抓劇本,為了投機盈利而來的急功近利之作怎麼可能被人認可呢?這是把全中國的觀眾都當成了傻子。


3、爛劇本太多。

國內的影視劇創作並不像美國那樣成熟,擁有完善的劇作家組織和工作體系。縱觀國內影視劇創作的來源,極少優質原創劇本,少量根據優秀小說改編,而最大量的劇本都選擇東拼西湊或是照搬照抄,更有甚者在翻拍舊IP時甚至連臺詞都一字不改。


4、爛演員太多。

這是國內娛樂圈的現狀,搞得整個演藝圈烏煙瘴氣。演員不用練臺詞功底,只需要數1234,後期全靠人配音。演員不需要真人出鏡,因為有綠幕摳圖,發展到最後摳真人都不算過分了,還有隻摳一個頭的!表演浮誇不算什麼,甚至沒有表演,整部劇一個表情一鏡到底。在各種綜藝明星、流量明星、網紅明星、跨界明星、鮮肉明星充斥演藝圈的時候,真正靠實力說話的演員反倒沒了飯吃,因為年輕一代的觀眾們願意為爛片買賬,劣幣驅逐良幣就這樣成為事實!

5、市場導向跑了偏。

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年青一代網民佔領了市場主流,所以原本還算是個藝術行當的影視業徹底淪陷為娛樂業!導演、劇本、演員什麼的一概不重要,只要有流量明星、小鮮肉、大美女就能隨便拿個劇本拍個片,而且還有大量的人買單!這是影視業的悲哀,但也是無奈!


二、此消彼長

正當國內影視業被資金裹挾、被市場帶偏的時候,外來文化強勢入侵。韓劇、日劇、美劇和打開引進大門的電影市場,瞬間衝擊了國人的眼球,掏空了國人的腰包!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早些年國外電影引進的名額極其有限,隨著引進規模的擴大,對國產電影形成了巨大壓力。票房一邊倒式的流向國外,大量的國產電影只能分一分剩下的殘羹剩飯勉強度日。

中國的影視劇也需要輸出,彌補外流的市場份額。但國內影視行業長期以來的吃老本惡性不見改觀,清宮劇、宮鬥劇、翻拍劇、古裝劇、爛俗言情劇拍起來沒完沒了,一點文化輸出的價值都沒有!除了中國人沒人看得懂,也沒人願意看,自然就輸出不出去!


眼看著留給國產影視業的蛋糕越來越小,卻鮮有從業者能看到這一點,還在樂此不疲的窩裡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矣!


三、向死而生

隨著上一輩影視人的逐步淡出,新一輩影視人正在快速崛起。我們可以去細細的品一下近10年的優秀作品,還有多少是老一輩導演、演員在挑大樑?新一代導演正在逐漸成熟,新一代演員也羽翼漸豐。不再符合時代潮流的老觀念、老風格、老作品正在退出舞臺,全新一代影視人正在用他們的作品向全世界發聲!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影視行業已經度過了前幾年野蠻生長的年代,想來影視圈隨隨便便就圈點錢走的人越來越少。影視行業的監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市場也更透明,通過票房作假等手段洗錢的資金也正在從影視圈出逃。流量明星的套路也不再一打一個準,多部折戟的渣級影視劇就已經給這些濫竽充數的人敲響了警鐘。


行業發展的陣痛,並不能阻止整個行業向前的腳步,中國影視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