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西遊記》你取到“經”了嗎?“緊箍咒”到底是啥?

草木炊煙


西遊記看似是打妖怪和唐生取經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當然這也是佛教的一種重播手段,當時在西遊記裡面道教是非常強大的,在原著中大鬧天宮那次,玉帝叫如來降服猴子是非常的輕描淡寫的,並不想電視劇演的那樣,如來在聽到之後也是非常急匆匆的就趕來,立馬就擒住了猴子,當然這些都是後面人的手段,想要藉此機會拉攏一下如來,其實當時佛教是分為好多股勢力的,如來是其中之一,當時如來也是非常識趣,你想想一個佛教的人居然會參加酒宴,這想想就讓人不理解,在後面你沒發現所有的妖怪都是天庭派下去的嗎?這就耐人尋味了,其實唐僧在當時是佛門很重要的一顆棋子,所以才會有天庭的阻撓,當然緊箍咒也是佛門保護猴子的一隻手段,它原名叫金箍兒,是如來的賜給觀音的三件寶物之一,也正是這個東西救了猴子,不然猴子早就被收拾了。

緊箍咒以我看電視的理解應該只有6個字

箍咒念起來,從畫面上看,孫悟空簡直有死的衝動,只是自己是不死之身罷了。可是,每次唐僧唸的緊箍咒到底是什麼呢?連這隻和如來佛祖都敢鬥一鬥的潑猴都這麼害怕,其實只有六個字,譯成中文後,孫悟空都愣住了。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孫悟空大鬧天宮後,是怎樣被如來佛祖壓到山下的。當時,巡視靈官向如來佛祖報告說:那大聖伸出頭來了,可如來佛祖卻不緊不慢的說著:不忙不忙,然後掏出了一道寫著六個金字的符咒:“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命人貼在山頂上,從此,這隻猴子就在山底下待了五百年。

師徒四人,帶上白龍馬,五個人。唐僧是修行者,代表我們普羅大眾,他的四個徒弟其實分別象徵唐曾內心的四個不同方面。

孫悟空代表衝動。他總是想一個跟頭就到西天取得真經,遇到妖怪總是不留情面,所有最難的事情都是衝在最前邊。

豬八戒代表慾望。貪戀美色,喜歡吃東西,留戀所有自己喜歡東西。動不動就撂挑子,嚮往安逸。

沙僧代表理智。沙僧話不多(只有三句,哈哈),但是都是最正確的,挑不出任何毛病。最苦最累的活,他都願意幹。

白龍馬代表毅力。始終默默無聞,一步一個腳印。

每個人心中都有這幾個方面,關鍵是要懂得怎樣管理。孫悟空的緊箍咒就是為了控制衝動的情緒而存在的,代表著人的控制力,從而我讀懂了一個人要走向成熟和成功要具備四種能力!其中緊箍咒就是自律自控的行為!

對於西遊記這部名著你有什麼不同觀點呢,下方留言共同討論,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閱讀。


兮兮看影視


看完《西遊記》我取到的經就是:

要緊跟形勢,絕不能逆潮流而動,那等於是以卵擊石。

因為天庭、道家、佛門是三位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惹了其中一家就等於惹了全部,三家聯合對付你,饒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惹了玉帝,也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能翻身。

最後,桀驁不馴的猢猻,為了掛靠在如來門下,也不得不拜個肉體凡胎、沒一點本事的唐和尚為師,屁顛的侍候著那老和尚到西天取經,不就是為了緊隨潮流,進入西天大雷音寺的公務員隊伍,吃碗官飯嗎?


jianchi


觀音菩薩和唐僧的緊箍咒到底是什麼了。並不是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那一大串看不懂的咒語,而是這六個字: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它的意思是:你要做到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也要像荷花一樣清心,拋棄自己心中的雜念,本本分分做事,還要足夠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