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不發脾氣的媽媽有多難?

草莓寶皮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做個不發脾氣的媽媽太難了!疫情期間,和兒子在一起100多天,簡直是每天都在經歷不一樣的“戰場”。大家都在說要親子陪伴,你不是一天都有時間陪呀,大人還要做事情的,然後就讓孩子去看看電視,玩玩具,但是他會說“媽媽,我好無聊,陪我玩,”就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的,再怎麼說都不聽,就開始給你哭鬧了,我也氣不打一處來,打人的心都有了。

這樣時間長了,也不行,我們都要改變。最近看了《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學了不少。比如想發脾氣了,自己先背過去,不要讓自己帶著情緒去觀察孩子的行為,這樣或許你看到孩子並不是你認為的在無理取鬧。是父母的情緒在作祟。確實改變了不少,但有時確實是控制不住。慢慢改變吧,多和孩子溝通,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小小的夢想大大的舞臺


很高興看到你這個問題,你在提問的時候,其實就感覺到你要改變,爭取做一個不發脾氣的媽媽!

其實,當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眼,我特別想說:做一個不生氣的幼兒園老師有多難?[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從一個剛畢業什麼都不懂得黃毛丫頭到一個工作八年的老教師,她都經歷了什麼[捂臉][捂臉]

其實,剛接觸孩子的時候,也會像孩子一樣,他跟你鬧脾氣的時候,自己就像有強迫症一樣,孩子,你本身就做錯了,還要跟我發脾氣,非要給他扳一扳!

看到剛來的孩子,把自己做個很久的環境都撕了,弄壞了,心理一千萬個想揍他,但是幼兒園老師不能打小朋友,有時候會吼小朋友!

後來,隨著自己的不斷學習,自己的不斷摸索,也發現了,他只是一個孩子,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喜歡研究各種他沒有見到過的新鮮事物!

孩子有各種敏感期,各種探索慾望,有時候也會“十萬個為什麼”!觀察,瞭解了他們,也就知道怎麼跟他們友好的相處了!

你喜歡,我就給你玩;你喜歡,我就給你探索;你喜歡,我就讓你隨便體驗,但是,你玩完了,要送回去,收好了,你玩可以,但是不能弄壞了!

滿足你的要求,也要滿足我的條件,我們是共贏的,如果你沒有遵守規則,那我也不可能給你第二次機會!

其實,這也是告訴孩子們,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個社會,就要遵守一些規則!並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這個社會給你一些權力,也同樣要求你付出一些責任!

更多育兒,家庭教育,請關注 因為喜歡,所以陪伴!











Lucia0到6baby


寶媽小瑞,大多數的孩子成長,幾多歡樂,幾多憂愁。前一秒親媽,後一秒後媽的鬧劇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第一,對於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遇到任何著急惱火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對孩子一個問題說了N遍,還繼續犯錯誤讓我怒火攻心火冒三丈的時候,我就仿照一句佛語“阿彌陀佛,這是我親生的。”

並且,一直重複、重複、重複,一直到重複到自己呼吸均勻。試想,孩子是你親生的,是好是壞,都塞不回去了。一般默哀三分鐘後,大多數的時候,我都會接受這個慘痛的事實。尤其是學習方面。

第二:設定時間。當你看到熊孩子把餅乾撒了一地,用畫畫筆塗抹了你價格不菲的衣物,把自己的小手小臉弄得就像小花貓一樣,做了很多遍的題目又一次全部都是紅叉叉,哇塞!此時此刻,你滿身疲憊,一大堆事情還沒有頭緒。看到以上的任何一個類型,也許你都會火冒三丈。千萬不要,親愛的。嚴肅地對著孩子講一句,給你三分鐘時間。這三分鐘,給孩子一個意識錯誤的機會。同時,也給自己一個緩衝脾氣的過程。

很多時候,三分鐘過去,也許你已經忘記了剛才突然之間為什麼那麼憤怒。就像此時,我在迅速地碼字,一個孩子讓我給他把水龍頭拿下來,另外一個孩子拿著我一眼就能看到錯別字的作文本等著我簽字。一瞬間,我很生氣又不耐煩。讓拿著作文本的孩子放在書桌上,衝到衛生間把水龍頭拿下來。安靜!安靜!給我三分鐘。就三分鐘。

第三:嘗試讓孩子理解自己,激發同情心。先去沖澡的孩子裹著浴巾跳到了溫泉池泡澡,作文本放一邊的小朋友進了衛生間。然後,你就聽到孩子在喊我,媽媽,幫幫我,我睡衣忘記了。正準備寫的一句話硬生生打斷,正準備發火,想想還是算了吧。親愛的,媽媽現在特別累,你們的作業今天都完成了,媽媽的作業沒有完成。

麻煩你們幫幫忙,不要打擾我。頓時,那個衛生間讓我幫忙的小朋友不吭聲了。隔了一會,自己裹著浴巾出來找睡衣了。我肯定了你們完成作業的豐功偉績,對我自己的作業沒有完成請求幫忙。突然發現,放低姿態真是一味神丹妙藥。孩子是很有同情心的,他們很樂意幫助我這個後進學生哦。

第四:自我控制和暗示。也許小的時候,我在頻繁地家庭暴力中長大的緣故。我經常暗自神傷我的成長教育是一部經典的反面教材,但是,很多年後我成為家長後,我悲哀地發現這個方式竟然有遺傳傾向。我不僅容易生氣,還會不自覺地要動手。

每當我無法剋制自己,想要舉起巴掌拍的時候,我會迅速調整呼吸,用自己的右手掐著自己左手的虎口位置。用生生的疼痛喚醒自己,被傷害者的疼痛。慢慢地,這種發怒失控的情緒會漸漸地變緩,直到消失。不得不說,因為一個孩子,很多人的一生開始另外一個層面的成長,覺醒。我就是其中一員。

有一天,我的孩子看到我在生氣的怒火裡,依舊用右手掐住自己左手虎口位置去疏解自己的情緒時,我的孩子告訴我,媽媽,你打我吧,你打我我根本就不疼,你不要把自己掐痛。突然,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童年的家庭棍棒教育自此與我的生活和解。因為,我的孩子。她說,我打她她不疼,她害怕我把自己掐疼。

很多時候,與其說我們在教育孩子,忍不住發火。還不如說,在一次次的情緒管理中,我們努力讓自己平和,和自己的過往生活以及此時此刻,認真和解。

分享自網絡

關注寶寶知道,瞭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發脾氣大叫的媽媽感悟

不發脾氣的媽媽圖片

做一個不發火的媽媽

做一個不發脾氣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