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高一的學生,有夢想,怎樣才能持之以恆的學習?謝謝?

用戶5410221291482


每個人對自己付出的努力定義不同,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確實很努力,但是努力學習並不等於高效的學習,身心疲憊,成績還是沒有提高,甚至下降。

為了解決學習效率低下這一問題的,老師有幾點建議:

1、學習時間很長,得不到有效的休息

多數人都認為,只要刻苦就會有收穫,即使在疲勞的時候依然要堅持。

可是當人疲勞的時候,思路變得不清晰,面對大量的知識,覺得很乏味,甚至失去興趣。有時候上課以及自習課容易走神,學過的部分容易被忘記掉。有些同學由於長時間得不到休息,身體素質也在下降,甚至生病,這樣一來要想高效的學習,可能性不大。

2、重複著大量同樣的內容,沒有做到精簡

如果有心把自己曾經做過的試卷、作業、資料等拿過來看看,一定會發現重複了大量同樣的內容,甚至是原題,還有一些同學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放到無限大的題海中,從做題的時間上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從做題的數量上看,面前的一堆紙張已經說明了問題。現實中能解決了多.少屬於自己的問題才是關鍵。

3、學東西僅靠死記硬背

學東西僅靠死記硬背,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同時也沒有將自己學到的內容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現在的考試,尤其是重要考試,很少直接考查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而是大部分集中在理解和運用.上,如果知識不能體系化,運用化,僅僅靠死記硬背的話,即便你能對考點倒背如流,考試分數可能依舊不理想。

特別是一些文科的考生,很多人覺得背書是根本出路,某某科如何背,可想而知,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在接下來備考中遇到的困難有多大。

4、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安排學習規劃

很多同學被動跟著節奏走,自己遇到的問題沒有得到重視,更沒有得到解決,問題擺在那,沒有得到解決,你怎麼能做到不斷的完善和進步呢?

高中競爭,誰能把自己遇到的問題最大限度的解決,誰就能脫穎而出。

5、資源沒有合理的運用

要合理的運用資源,可供選擇的資源有老師、資料等等。

現實中,你遇到的難題,也許對別人來說,不是什麼難題,但是很多人由於性格的因素,覺得切靠自己,需要別人幫助卻不好意思表達,甚至有同學從來沒有單獨問過題目。

如果有一天靜下心想想,自己為什麼喪失掉很多機會,很容易想到自己曾面對多麼好的資源卻沒有應用好。

6、不注意心態的調整

很多同學由於自己學習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被時間追著跑,而不是自己合理的應用時間,還有的同學由於對學習認識方面存在不足,覺得難題、瘸腿科目就很難補上了,隨著時間離高考越來越近,變得很糾結,糾結這個詞以前解釋過(用一半的時間懷疑自己,用一半的時間來寬容自己,結果整天把自己弄得不快樂,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當然影響備考效率的心態因素很多,需要及時調整。

除了以上六個方面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學習的方向、方法、應對考試策略等環節中存在不足,也會影響學習效率,畢竟學習效率靠考試來檢驗。

面對以上的問題,在這裡給大家的建議如下:

1.寫下那些讓你感到焦慮和擔憂的事情

每個人遇到的問題不一樣,那麼要想問題得到解決,前提是知道自己遇到哪些棘手的問題,預判將會遇到哪些問題。

尤其是在高三的備考中,是為了更好的應對與解決,而不是掩蓋與逃避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

某某同學在全面審視自己以及認清形勢後寫下這樣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一直以來困擾他的問題,還有在分析的基礎上,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

長期困擾自己的問題:

性格因素:拖延、偏激、浮躁

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語文現代文閱讀存在問題,數學解析幾何、最後一道壓軸題不容易把握

考試中遇到的問題:時間分配不合理、筆誤

最擔心的事情: .....

在分析的基礎上,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

在現實中,為什麼說自己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主要因為,自己很難看清楚自己遇到的問題。特別對備考中的同學來說,在一定的程度上看清楚自己還是有必要的。

2.需要適當的反思

進一步思考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之間的關係。

反思也是為了更全面的審視自已遇到的問題,例如說上面列舉的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看看有哪些與自己實際情況很相近?

我們找到了自已遇到的問題,反思一下以前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是如何做的,為什麼沒有效率甚至沒有效果?

這樣對於很多問題你就不難找到答案了。

3.有效利用時間

時間是水,如何化零為整是-一門學問,效率高的同學都非常善於將別的同學嬉戲打鬧的時間充分利用。

4.集中利用資源優勢解決你遇到的問題

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這也是對資源的一種闡述,有時候最好的資源就在身邊,這個世界,方法總比困難多,可是很多人只迷戀於能有一個萬能的方法,能解決自己棘手的問題,可是- -直到最後也沒有找到這個方法,原因是想法錯誤了。

我們是不是應該審視一下自己,你的老師、資料、同學手上的資料,有哪些可以被你好好利用?

5.在理解的基礎,上將知識點運用到做題上。

整天都在刷題,可是成績就是不見提高,這是為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你刷的這些題沒有在現實中運用,沒有整理好自己的錯題集,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忘掉了。

6.自己激勵自己。

現實中,光從“喊口號”上給自己打氣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是蒼白無力的。

一個人學習的動力以及做事的動力,來源於自己對自己的肯定,當然這個肯定不是盲目的肯定,而是在充實的基礎.上做出的肯定。

例如,你通過某一段時間的努力,發現自己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成績大幅度提升,在對知識點、考試以及其他方面的認識上有了轉變,理解能力、轉化能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那麼你應該再接再厲。

如果你經歷了某次失敗,雖然失敗了,可是一樣讓你充實,收穫得更多,當然有理由為了下一次成功繼續努力。


優思理科王


少玩手機,不想學的時候掐自己一下![呲牙]


紅小魚


高一學生,有夢想是非常好的。學習,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正如你所說,一定要有恆心,能夠堅持。那麼,怎樣才能持之以恆呢?我認為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01 針對知識的難度的“螺旋式”的上升,我們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高中知識難度,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識點繁多。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的學習態度是突擊式的,或者抱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心理,很可能到最後根本抓不住重點。我們的學習方法如果是狗“熊掰玉米式”的,很有可能到最後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對於高中課程的學習,我們應具備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掌握“滾雪球”式的學習方法。

有的同學也許曾經有過這種情況:刻苦學習了一個月,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成績提高,仍然不大,又繼續堅持了一個多月,考試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可見,真的是“貴在堅持”。然而,有的同學一兩天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後果可能不明顯,若一旦這種後果暴露在分數上,水平已經下降了很多,再補回來可能需要加倍的時間和力氣。

02 更要依賴一套良好的監督和規範機制,實際上要用到那句話,“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做到持之以恆,不僅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更要依賴於一套良好的監督和規範機制。這就是所謂的監督和規範機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立足於課內知識的循環、積累;重視新鮮血液的不斷輸入”。我認為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學校裡,我們有老師對我們的學習進行監督規範,有課本和練習冊為我們查缺補漏,我們會不時接觸到新的學習內容,再通過一遍一遍的應用熟悉它。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夯實基礎,強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運用“滾雪球”式的學習方法。



03 學習之大忌

眾所周知,準備高考是一個長期過程,往短裡說,進入高三總複習時,僅九個月。往長裡說,高中三年,乃至從小學到高三的十餘年,高考似乎都佔據著重要的分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準備高考絕非一兩日之功

無數成功者的經歷也告訴我們,高中三年如果分秒計算,也許比較漫長。而如果用天或者月來算,就顯得非常短暫的。“高考的成功並非高不可攀,只要你方法得當,堅持不懈,有誓與之周旋到底、戰之並取之決心,就一定能成為最終的勝者”

從這兩點來看,高考似乎就像一場持久戰。我認為,想打贏高考這場持久戰,我們應以知識素質為槍炮,以能力素質為戰法,加之充分的心理準備

所以我們要打消,熬一兩個月就能搞定高考的幻想,做好幾個月乃至幾年如一日穩紮穩打的準備。

因此,在實際做法方面,我們要從學習強度,複習進度,身體承受能力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規定較合理的學習時間,爭取從理智出發,反對過於情緒化。

我們不能今天情緒高漲,徹夜不眠苦讀苦算。下一階段情緒低落,幾天不碰書本一下。如此幾個週期,成績非但不會提高,而且學習狀況健康狀況全面下滑,這是高中學習之大忌。因為,學習是一個腦體配合的過程,只有尊重知識的生物鐘,把腦體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懷揣著遠大理想的同時,一定要立足於現實,腳踏實地,認認真真,鍥而不捨,刻苦學習。建立一套能夠約束自己的良好的監督和規範機制,認認真真地去執行,並時常鞭策提醒自己。惟其如此,我們方能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不斷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