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麻山苗嶺 丹心守護光明

人民網-貴州頻道

吳應剛出生於紫雲縣四大寨鄉卡坪村卡坪組的一個苗族家庭,是中共黨員,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安順紫雲供電局猴場供電所員工。

工作至今,吳應剛參加過第一期農網改造,抄過表收過費,擔任過所長助理,綜合專責。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他都敢於“亮身份做表率,明宗旨履職責”,總是一絲不苟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吳應剛有句口頭禪:力氣是用不完的,工作上多做點不打緊。

二十年的歲月流淌成河,可吳應剛從未改變初心。他把自己的熱血青春、辛勤汗水,拋灑在麻山腹地、高高苗嶺,守護著苗鄉村寨千家萬戶的光明。

丹心守護光明

有的事,如過往雲煙,轉眼就忘。有的事,卻會在腦海烙下深深印記。

20多年前,從紫雲職高畢業後,因為喜歡孩子,吳應剛回到自己的家鄉四大寨鄉卡坪村小學當起了代課老師。如果繼續待下去,憑他的精明,勤學肯鑽的勁頭,應能修成“正果”——轉為正式教師。但有一件事情,讓他改變了初衷,認定了現在所走的路。

那年初冬的一天,正逢四大寨鄉趕集,這是買生活用品的好機會。卡坪小學有一名剛來不到半年的小王老師,當天正好沒課,想去買些牙膏、煤油等生活用品,也順便幫其他老師帶點回來。

從卡坪小學去四大寨鄉趕集,得走20多公里的山路,花上好幾個小時。早早地起來,小王老師和幾位村民結伴而行。到四大寨時已是午後,胡亂吃了點東西,買好生活用品,他就急著往回趕。山路不好走,又下著毛雨,小王老師儘管緊趕慢趕,快到卡坪時天已微黑。

幸好再走百把米的小路,就可進村,小王老師鬆了口氣。一不留神,他腳下一滑,摔了一跤。裝煤油的瓶子是玻璃的,一著地就碎了。那可是好幾斤煤油呀,足夠他和老師們點上十天半月的呢。

也不知是委屈還是傷心,小王老師先是一呆,接著就哭了起來。不久,小王老師離開了卡坪小學,再也沒回來。

小王老師的離去,讓吳應剛的心隱隱作疼。也是從那時起,吳應剛發誓,要為卡坪村,為苗嶺的光明去努力奮鬥。

2000年初,吳應剛通過考試,成了猴場供電所的一名員工。這位熱血男兒不忘曾經的誓言,20年如一日堅守在麻山腹地、高高苗嶺,硬是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澆開光明之花。

幹事踏實認真

2000年春,四大寨鄉如火如荼地開始一期農村電網改造。吳應剛的任務就是負責協同施工隊開展初堪、設計及施工協調等工作,整天忙得腳不沾地。

可能是當地人的緣故,加上他工作踏實捨得出力,當地的一期農網工程進展非常順利,走在了紫雲縣其他鄉鎮的前列。

網改結束後,他成了一名抄表員,負責四大寨鄉馬安雲、牛場、冒水等地的抄表收費任務。

抄表是件苦差事。住戶零散又多是山石小路,要完成抄表任務,起早貪黑地趕,也得十多天的時間。如果是雨天,泥土小路很滑,行走艱難。有時一腳下去,拔出來的是光腳,鞋卻深陷稀泥中。小心翼翼的走,仍然免不了跌上幾跤摔上幾個跟頭。烈日酷暑,走不到幾里路,衣褲就會被汗水溼透,臉也曬得黑黑的,火辣辣的疼。

但在兩年的抄表收費工作中,吳應剛沒漏抄過一戶表,電費月月結零。

光陰似箭。轉眼間到了2006年年底。當時,有了電的村寨,外出打工掙了錢的人,返鄉回家過年時的第一件事就是購買家電。一時間,家電商店門庭若市,村民爭著購買電視、冰箱、洗衣機;有的人家,還買了打米機、粉碎機等準備搞加工。

由於一期農網只滿足了當時農村的照明。這時,配變容量小、三相負荷不平衡、供電半徑大、電不足等用電瓶頸問題就顯現出來。

已是猴場供電所所長助理的吳應剛,每天帶人巡視線路、檢查配變運行情況,調整三相負荷,忙得焦頭爛額;發現過載嚴重的配變,就連夜寫報告向上級申請儘快增容。

這個年低偏偏又很寒冷,外出打工返鄉的人特別多,又新買了不少的家用電器。才幾天的功夫,用電量激增,沒等到增容,大營鎮五關村的配變就因過載燒壞了。

吳應剛主動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想到寒冷的冬夜裡五關村民在黑暗中期盼的眼神,想到自己辜負了領導的厚望,懷著愧疚心情的吳抱頭痛哭。他那顆熾熱的責任心震憾了在場的人。

在2008年的冰雪災害中,猴場供電所轄區10千伏線路倒杆100多基,有80多臺配變停電。吳應剛與同事們不分晝夜奔赴在冰災最嚴重的地方,巡查、搶修和處理一個個險情,快速恢復一臺臺配變的運行。

擔責衝在一線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吳應剛認真履職盡責,和黨員突擊隊的戰友們,每天奔波上百里,不但到衛生院、防疫卡點開展專項檢查,還加強低壓線路、配變的巡視力度,進村寨開展“零距離”服務,為村民處理用電中的隱患,確保百姓用好電。

猴場鎮馬寨村貓寨組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謨縣接壤,過往車輛多,這裡的疫情防控卡點工作特別繁忙。“一定要保障貓寨防控卡點工作人員照明、燒水和取暖的可靠用電。”吳應剛拍著胸口說。

每天,吳應剛和同事都要到貓寨防控卡點開展用電專項檢查,看到卡點取暖用的電線線徑太小,他們立刻換上了能滿足取暖用電的新線。

猴場供電所轄區涉及大營鎮、猴場鎮和四大寨鄉,當地衛生院的保供電任務,早早就被吳應剛和幾名黨員突擊隊員“瓜分”了,沒有分到的,還有些“情緒”呢。

這幾年,電網升級改造力度不斷增大,他和同事以解決低壓電和扶貧產業用電問題為重點,走村串寨進行調查,加強對現場勘測及資料收集,完成總項目實施情況的編制,覆蓋了大營極貧鄉鎮和猴場鎮、四大寨鄉的貧困村。

在脫貧攻堅電力保障上,吳應剛按照紫雲供電局領導的要求,把精力投入到細規劃、重落實、爭進度、強安全、保質量上,還積極配合職能部門做好立杆架線、新建新增配變等的協調和工程的驗收等工作,為當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盡心盡力。

初心永不改變

吳應剛是小個子。只有職高學歷的他,無論問起他供電所的哪塊工作,都能張口就來,如數家珍。同事常開玩笑說,長腦水不長個的人,腦筋轉得快。

這種時候,吳應剛只是憨厚的笑一下。他不沾菸酒,經常提前半個小時上班,晚半個小時下班,這樣每天在工作上多贏得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晚上,同事們都愛搞點娛樂活動,他卻要花二、三個小時在業務書籍上。正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十多年間,靠一點一滴的累積,他硬是掌握了供電所裝表接電、用電檢查、業擴、計量綜合、營銷稽查以及客戶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

現在,吳應剛是猴場供電所綜合專責。基建、營銷、生產,每樣都是不輕鬆的活。但他每樣都能做好,還全力完善電網升級改造規劃、大修技改計劃等工作,有時還主動投入到所裡的搶修、檢修工作中。

有的人,幹了點工作,就喜歡自吹自擂,居功自傲。其實,幹多幹少,別人心裡有杆稱。吳應剛乾的工作又多又累,從沒見他抱怨過。倒是每當完成了一項工作,他的臉上就會露出笑容,就像中了獎似的開心。

他常說,力氣是用不完的,工作上多做點不要緊。這是句大實話,卻讓人聯想到“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的詩句來。

吳應剛,這位性情開朗的小個子,紮根苗鄉20載,敢於擔當,用愛堅守。他的所作所為,很好地印證了艾青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飽含熱淚,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後,吳應剛發自內心地說,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因為有黨的關懷,組織的培養,還有南網這片優質的“土壤”,自己才能茁壯成長;自己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全力守護好苗鄉的光明。(文/謝祖虹 狄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