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導 語

誘發細胞癌變的致癌物質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一說起癌症,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絕症、死亡之類的詞彙。因此,在這談癌色變的時代,我們千方百計的想要逃開癌細胞的攻擊。

但你可知,會誘發細胞癌變的致癌物質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黃麴黴素:發黴食物

黃麴黴素,我們也講過多次了,它是目前發現的最強致癌物之一,毒性相當於砒霜的68倍,1mg即可致癌。


有研究發現,黃麴黴素能改變DNA的組成成分,讓DNA鹼基中的鳥嘌呤(G)轉化為胸腺嘧啶(T),從而主要誘發肝癌。


更關鍵的是,28-38℃的潮溼環境中很容易滋生黃麴黴素,卻要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普通的煮沸消毒法對它幾乎不起作用。

藏匿之處

1、黴變食物,尤其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如饅頭、麵包、糕點等;還有包括花生、瓜子等堅果等,若儲存不當或者囤積太久,很容易發黴、變苦,出現黃麴黴素。


2、刮痕過多的砧板,開裂用久了的筷子。


3、陰暗潮溼的地方,像衛生間的牆角、浴簾、水龍頭處也可能藏匿。

如何減少黃麴黴素的危害?

1、控好源頭

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乾果等宜在低溫乾燥處儲存,切忌大量囤積食物;餐具注意乾燥及更換;衛生間等潮溼的地方多通風等。

2、降低危害

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蔬菜中的葉綠素能抑制人體對黃麴黴素的吸收,降低黃麴黴素中毒的風險。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苯並芘:高溫烹調的食物和環境汙染

苯並芘是多環芳烴中毒性最大的一種強烈致癌物,它可以通過吸入、食入、經皮吸收的方法進入機體。


雖然少部分會排出體外,但大多數還是會經肝、肺細胞的氧化酶激活反應轉化為數十種代謝產物,繼而可對基因造成損傷,增加細胞癌變的可能。


動物研究表明,長期吸入或吃進苯並芘,可誘發肝癌、乳腺癌、膀胱癌、喉癌、消化道等多種癌症。

藏匿之處

高溫烹飪的食物

當油溫超過270℃時,就會產生苯並芘。特別要注意,像燒烤肥肉、雞皮、羊排等油脂較高的食物,苯並芘產生較多。


食物烤焦的部分是苯並芘的聚集地,其含量可高達普通食物的10~20倍。

環境汙染

比如汽車尾氣中也會存在苯並芘,但80%以上都集中在 PM2.5顆粒上,它可以隨顆粒一起進入人體,在人體的心肺系統擾亂人體的 DNA 正常功能。

香菸

菸草燃燒後可產生多達69種致癌物質,其中主要致癌物質是苯並芘,是焦油的主要成分。

躲避之法

1、多蒸煮少煎炸、爆炒;炒菜時不要等油冒煙再下菜;儘量選擇冷榨、高等級、少添加的食用油。


2、儘可能的使用不粘鍋。實驗證明,相同烹飪條件下,不粘鍋比不鏽鋼鍋和鐵鍋用油更少,產生的苯並芘也相對更少。


3、出門時儘量戴口罩,減少有害物質呼入體內。


4、戒菸,並儘量遠離二手菸的傷害。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乙醛:酒精分解而來

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發生和5.8%的癌症死亡與酒精有關。


大量數據和既往研究證明,酒精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頭頸癌、肝癌、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有直接關係;同時它極可能會引起胃癌和胰腺癌。


酒本身並不算致癌物,但酒精中的乙醇與唾液接觸後會轉化為乙醛,而乙醛屬於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劃分的1類致癌物。


乙醛能直接結合DNA,導致DNA突變,甚至導致染色體變異,也可以導致體內細胞死亡,誘發慢性炎症和細胞複製,增加癌變概率。


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即使少量喝酒,患癌風險也會增加。因此,最佳的選擇是完全不喝酒及含酒精的飲料。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檳榔果及其嚼物

我國的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區,很多人都有嚼檳榔的習慣,且目前中國有超過6千萬人在食用檳榔成品,但如此受歡迎的檳榔,其實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且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致癌物”完整清單,檳榔果亦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專家表示,檳榔中含有大量的檳榔素,具有細胞毒性。


不僅如此,檳榔的纖維較為粗硬,容易劃傷口腔粘膜,刺傷牙齦。久而久之形成慢性磨損,引起粘膜病變,就可能誘發炎症,甚至引起口腔癌。有數據顯示,嚼檳榔者口腔粘膜病變的比例為66%,而不嚼檳榔者只有1.5%。


因此還在吃檳榔的人,應該及時戒斷。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危險的加工肉製品

早在2015年的時候,加工肉類,包括香腸、火腿、臘肉等就被確認為1級致癌物,而紅肉類被認為是2A級致癌物,即在動物試驗中致癌證據充分,雖對在人類致癌證據還不夠充分,但必須重視。


一篇來自倫敦帝國大學的文章,涉及二十幾項研究,幾萬病例和數十萬受試者,發現每天1兩加工肉類,直結腸癌的風險提高18%。


加工肉製品就是指通過鹽醃風乾或者是煙燻的手段來提高食品風味或延長食品保存時間的一些肉類。它們在加工過程中就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如燻肉加工不當會生成一種致癌物叫做多環芳烴類,屬於直接致癌物。


紅肉之所以被認為可能致癌物質,是因為其所含的大量脂肪,長期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脂、高血壓,增加腸癌、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因此,建議加工肉類最好少吃,而紅肉每天的攝入量控制在50g以下,白肉控制在50-100g範圍內。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65℃以上的熱飲,可能致癌

超過65℃的熱茶、飲料、粥、湯等,也都屬於2A級致癌物。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報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其原因在於溫度,與飲料本身的關係不大。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溫度為40℃~50℃,如果飲用超過65℃的飲品,有可能會對食道黏膜造成灼傷,雖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復功能,但長期反覆刺激會形成慢性損傷或炎症,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因此,熱的東西不要著急進口,適當放涼一會再吃更安全。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人人皆知 人人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