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收官,疫情下醫藥生物股逆勢走強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 A股醫藥生物板塊近期整體逆市走強,成為市場避風港。不僅股價持續攀升,猛增的銷量也帶動相關企業一季度業績增長。

據東方財富網數據,截至4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675家公司披露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喜的有480家,佔比近3成。至此,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已全部公佈。其中醫藥生物等行業公司業績提升明顯,一季度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醫藥生物企業就有十多家。

從細分領域看,不僅是生產抗“疫”藥品的企業,零售藥店、醫療防護用品、醫療器械、診斷試劑、疫苗等企業也從疫情中受益。

業內分析認為,戰“疫”對醫藥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影響較小,但是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仍被看好,未來醫藥股板塊之間將會出現分化。

從國際疫情形勢看,國內醫藥股還有很多出口商機。而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此次疫情獲得很多新的海外客戶,在疫情結束之後仍然能夠獲得出口訂單。沒有實力的企業就只是曇花一現,終究還是“業績為王”。

連花清瘟、血必淨獲批

銷量大增,股價起飛

4月14日,以嶺藥業(002603)發佈公告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公司產品連花清瘟膠囊處方藥說明書中功能主治項除原批准內容外,增加“在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常規治療中,可用於輕型、普通型引起的發熱、咳嗽、乏力。”

受公告刺激,以嶺藥業股價連續四日漲停。4月16日,以嶺藥業報價37.9元創歷史新高,總市值456.21億元。

資料顯示,嶺藥業主營的連花清瘟產品在新冠疫情期間,被列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成為新冠疫情臨床推薦用藥。

連花清瘟的火爆,不僅提高了以嶺藥業的股價,業績方面也獲得了大幅增長。

根據以嶺藥業此前披露的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2020年一季度連花清瘟產品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一季度業績比上年同期增長50%—60%,將達43255.16萬元—46138.84萬元。

這是自上市以來,以嶺藥業單季度盈利最多的一次。


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收官,疫情下醫藥生物股逆勢走強

蓮花清瘟膠囊、以嶺藥業,據東方ic

除了連花清瘟膠囊,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中醫藥通過臨床篩選出有效的方劑“三藥三方”中還有血必淨注射液。

血必淨注射液的生產商紅日藥業(300026)4月14日晚發佈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有關規定,以及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020年3月3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和疫情救治臨床實踐,批准血必淨注射液說明書【功能主治】項增加“可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或/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受公告刺激,4月16日,紅日藥業股價連續兩天漲停,收報6.53元/股,總市值196.27億元。

因為疫情用藥影響,今年一季度,血必淨注射液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紅日藥業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644.01萬元到1.32億元,同比下滑25%到45%。業務方面,公司主力產品血必淨注射液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但因醫保支付價下降46.54%,收入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中藥配方顆粒因門診量大幅下降,銷售收入同比下降;醫療器械板塊,國內外訂單量增長較快;原輔料板塊利潤受疫情影響較大;線上醫療服務增長顯著。

抗“疫”相關醫藥生物股業績飛漲

在已公佈一季報業績預告的個股中,今年以來有50多隻個股在券商研究報告中被認為業績超預期,個股整體股價表現強於大盤。其中從行業看,一季度業績超預期個股中以醫藥生物、電子、化工行業居多,三類行業合計佔比超一半。

業績飛漲的醫藥生物企業中,很大一部分從事抗“疫”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藥品、醫療防護用品、醫療器械、診斷試劑、疫苗和醫藥零售等細分領域企業。

生產一次性手套、輪椅等醫療護理產品的英科醫療(300677)股價年內累計上漲超200%。公司預計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2億元-1.3億元,同比增長254%-284%。業績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季度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短期國內外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公司核心產品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產品售價有一定增長,量價齊升。

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邁瑞醫療(300760)和魚躍醫療(002223)一季度業績表現也很亮眼。

邁瑞醫療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有創呼吸機生產商之一,市場份額在國內目前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四,在出口方面更是佔據中國醫用呼吸機出口的60%以上份額。在此次疫情中,邁瑞醫療呼吸機的國內需求量翻了6倍多,海外呼吸機的訂單已排滿了今年上半年。

邁瑞醫療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5%-25%,歸母淨利同比增長25%-35%。

春節後開市以來,邁瑞醫療股價一路上漲,漲超40%。4月15日收報264.56元/股,總市值3216.23億元,穩居創業板“一哥”之位。據數據統計,春節後至4月11日,邁瑞醫療共計接待了1518家機構碉研,成為今年首隻調研機構破千家的個股。

魚躍醫療在此次疫情中以無創呼吸機、紅外額溫槍出名。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一季度盈利3.7億元-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55%。報告期內,公司無創呼吸機等呼吸類產品、紅外額溫槍等體溫檢測類產品及“潔芙柔”手消等消毒感控類產品的出貨量大幅增長,是本次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

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盒在疫情防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每天需要消耗檢測試劑盒數量高達50萬至70萬件。今年一季度,達安基因(002030)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對公司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一季度歸母淨利潤1.86億元-2億元,同比大增558.07%-607.6%。

此外,作為疫情期間重要的購藥場所,整體零售藥店一季度保持較快增長。

益豐藥房(603939)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同比增長23.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29.6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95億元,同比增長48.02%。2020年1-3月,公司淨增門店117家。

業內分析

戰“疫”短期價值仍在

醫藥板塊將走出分化趨勢

中研普華研究員姜開玉向紅星資本局表示,醫藥行業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呈現“整體承壓、內部分化”的特點,疫情受益、剛需、復工順利的公司普遍業績較好。戰“疫”對醫藥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影響較小,但是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仍被看好,未來醫藥股板塊之間將會出現分化。

從國際疫情形勢看,國內醫藥股還有很多出口商機。而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此次疫情獲得很多新的海外客戶,在疫情結束之後仍然能夠獲得出口訂單。沒有實力的企業就只是曇花一現,終究還是“業績為王”。

她看好業績較好的連鎖藥店、部分特色原料藥、高端醫療設備、有疫情催化的疫苗、血製品等板塊,此外還看好康弘藥業、康德萊、雲南白藥等優質醫藥龍頭和創新藥產業鏈。

醫藥行業研究員王文向紅星資本局指出,在不確定因素較多的外部環境下,醫藥板塊比較優勢明顯。去年以來藥品帶量採購全面擴容,在為患者減負的同時,也倒逼著製藥企業加快升級轉型。國內創新藥研發崛起,創新藥產業鏈相關產業正處於發展機遇之中。

為提高藥品研發效率,將部分研發環節進行外包,正在成為更多藥企的選擇,從而衍生出CRO(合同研究組織)和CDMO(研發生產外包組織)。國內工程師紅利突出、國產創新藥興起、海外外包訂單轉移等因素,推動了CRO和CDMO行業在近些年持續快速增長。中國本土疫情得到控制,歐美疫情大爆發,預計今年內CRO和CDMO訂單有望加速轉移到國內。

國盛證券研報顯示,醫藥板塊絕大部分靠的是內需,少部分靠的是外需。對於內需,“消費意願降低、醫院就診減少、復工延遲及開工率低”三大因素對板塊產生階段性擾動,像醫藥消費、醫療服務、非疫情相關醫院用藥及器械耗材、人力密集型細分領域都會受到影響,大部分將體現在一季度,少部分有二季度遞延影響,部分損失有望在下半年補回,但是放到長期維度,一次性影響並不對醫藥主邏輯產生衝擊;對於外需,理性判斷,危機並存,同時影響判斷也要依據疫情演變不斷修正。

國盛證券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疫情相關物資的重要輸出國(比如部分器械設備、檢測耗材、製劑原料藥等),這是正向影響;無論疫情發展到什麼程度,醫藥貿易國際化暫停的概率都非常低;部分標的雖然外需下降會對其產生影響,也要從供給和需求綜合分析,供給方面,歐美競爭對手可能因為疫情產生更為直接的供給側問題,進而改變中國部分醫藥企業的國際化競爭格局,包括原料藥VAVE、CDMO、部分設備、製劑等。

紅星新聞記者 袁野 吳丹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