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意大利為什麼先選擇同盟國,後加入協約國,因為是這個原則

在19世紀末的時候,因為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導致了帝國主義國家開始爭奪世界的霸權。1914年六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的皇儲在薩拉熱窩被槍殺,導致了一戰的爆發,史稱“薩拉熱窩事件”。

一戰時意大利為什麼先選擇同盟國,後加入協約國,因為是這個原則

戰爭開始之後,意大利認真考慮了全局,最終是加入了協約國一員。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轉變陣營呢?如此重要的決定,稍有不慎,就會家破國亡。當然,這裡面也是有著極其複雜的原因。

一戰時意大利為什麼先選擇同盟國,後加入協約國,因為是這個原則

這件事的根源其實和他的建國有關,經過三次的戰爭1961年才建立成功。也正是如此,國內並不富裕,而且南北發展不平衡,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不幸的是,國際局勢很不穩定。同時國內安東尼奧·薩蘭德拉的上臺,帶來了極端的民族主義。對奧地利有著極大的憤恨,想要立刻發生戰爭。

但令他們無法面對的是,他們和奧匈帝國成為了盟友。就像是中日兩國要一起並肩作戰了,豈不荒唐?

當然這個原因是普魯士。普魯士和意大利原來的關係就很好,而且還一起打過奧匈帝國,但是後來的普法戰爭讓他們很無奈,因為法國的拿破崙三世也是他的朋友。最終他是選擇沒有幫助普魯士。

一戰時意大利為什麼先選擇同盟國,後加入協約國,因為是這個原則

但對於一個正在發展的國家,發現身邊沒有盟友也是很害怕的,所以後來德國於1882年再次發來邀請的時候,他就答應了。

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意大利就開始觀察兩邊的勢力變化。奧匈帝國宣戰了塞爾維亞,但是意大利卻要保持“中立”,並不出兵協助。奧匈帝國的接連失利,讓意大利有了自己的盤算。

一戰時意大利為什麼先選擇同盟國,後加入協約國,因為是這個原則

而且意大利還想要奧匈帝國的部分領土,奧匈帝國嚴詞拒絕。而協約國表示這一切都可以,而且還暢想了可以在戰後擴大非洲的殖民地。總之,讓意大利高興的簽署了《倫敦條約》。

說到這裡,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都符合一個原則: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戰時意大利為什麼先選擇同盟國,後加入協約國,因為是這個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