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在這三伏已去,暑氣尚未完全退去的處暑時節,應朋友之邀,我們一行8人,從縣城出發,驅車近40公里,到達白彥鎮南部太皇崮景區時已是中午時分。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太皇崮原名大匡崮、大黃山,位於平邑縣城西南的白彥鎮境內,是沂蒙72崮重點崮之一,佔地3.3平方公里,海拔505米。崮頂呈不規則的圓錐型,其下四壁峭立,十分險峻,具有崮的典型特徵。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費縣誌》載:“大匡崮,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脈自紗帽山來。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乾隆侍人南巡時,在此留有佳話,刻有:“正重歸宛泰山方,因有名水出大匡,溫涼清水流不盡,萬山盡在水中央”是時改稱“太皇崮”至今。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站在山腳下,抬頭仰望,一座陡削的山崮赫然立於視野中。汽車從山腳下出發,沿著陡峭的盤山路,來到山南邊半山腰上一處較為平坦的水泥硬化平地。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站在平地上向上仰望,整座山從下到上像一個高高的平臺,但整個圍繞平臺一週的山體陡峭如斧劈刀削,而整個山頂卻是平平的,沒有突兀的山頂和山峰,也許這就是山與崮的最大區別。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太皇崮是一座佛教文化之山,有著許多佛教文化遺蹟。太皇崮是祊水(即今溫涼河)之源頭。景區奶古遺址眾多,有云臺寺、八仙洞、老君洞、華嚴堂、大雄寶殿、摩崖懸碑、佛教石刻等古遺址30餘處。最著名的是雲臺寺位於太皇崮南面懸崖峭壁上,始建於宋朝景德元年間,明清時期香火旺盛,可惜後來毀於戰亂。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太皇崮還是一處紅色文化旅遊地。這裡有抗日戰爭戰鬥遺址、9烈士殉國遺址等30餘處景點。

抗戰時期,太皇崮一帶屬魯南抗日革命根據地。1943年3月24日,這裡曾發生過有著名太皇崮戰鬥。八路軍區委書記兼區長孟玉民,區中隊指導員王萬立,戰士陳立三、區農救會長、民兵謝恆玉、民兵謝洪柱、民兵謝洪順、謝洪連為反擊日寇蠶食掃蕩和阻擊日偽軍增援藤縣戰鬥,從區部盧家溝村突圍,邊打邊撤至太皇崮頂被包圍而與日偽軍苦戰,打退敵人數次衝鋒,因彈藥耗盡,用石塊投擊打敵人,後敵人偷襲衝上崮頂,區委區中隊幹部戰士,寧死不屈,與敵展開肉搏,或慷慨戰死或抱敵投崖,悉數殉國,血染崮峰,志沖霄漢。此次戰鬥,縣誌民政志,均有記載。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2014年,白彥鎮社會知名人士通過自捐、自籌、貸款的方式,籌集300多萬元,對太皇崮雲臺寺、山門牌坊、停車場、6處古代石刻等景點進行恢復性建設。目前,太皇崮景區已初具規模,建設了進入景區道路,水電設施和當地旅遊接待完善齊全,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重要人文自然風景旅遊區和重要的紅色革命教育培訓基地。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我們沿著崮南邊登向崮頂的水泥梯級天路,兩手握著路兩旁的欄杆扶手拾級而上,一路上幾乎是直上直下,令人有些心驚膽戰,我們只好小心翼翼,絲毫不敢懈怠。


風景這邊獨好——處暑時節遊太皇崮景區

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每一段臺階之間都有一個緩衝的平臺,建有不大的廟殿,店內正堂端坐著彩塑佛像,每座佛像的面容和姿態雖然各自不同,但栩栩如生。來到臺階盡頭,便到了崮腰的路。崮腰的路,像一條環形的腰帶,把整個崮從半山腰繞了一圈攏了起來。站在崮腰向下俯瞰,只見山下淡淡的霧嵐中,山巒疊嶂,莽莽蒼蒼,草木蔥蘢。山村,房屋掩映在綠色的草木之中,縱橫交錯的山路像一條條白色的飄帶。看到這樣的情景,使人頓覺天高地闊,個人的渺小,感嘆於造化的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