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人七雅,琴棋書畫詩酒花。因此能否操琴,是判斷一個人是雅士還是俗人的標示。這裡的琴,是一種七絃樂器,又稱瑤琴、古琴、絲桐和七絃琴,距今約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

古琴不僅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更是古代文人雅士抒懷寄情、一生修行的重要載體;更一向被視作“華夏正聲”、“元音雅樂”。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琴還是中國古代最具崇高地位的樂器,寄託了了文人傲骨獨立、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

因此,在如今這個倡導復興傳統文化的時代,古琴和漢服,作為傳統文化的外圍代表,理應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琴之古

古琴的歷史非常悠久。先秦文獻即有古琴的記載,“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禮記》),“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詩經》)等等。

據社科院歷史研究所謝孝蘋先生考證,古琴創制於虞舜時代的樂正夔,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撥絃樂器,也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撥絃樂器。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據戰國末年《呂氏春秋》、西漢桓譚《新論》、東漢蔡邕《琴操》等文獻記述,更有伏羲造琴、神農造琴,黃帝造琴。

這當然不是信史,但從中能看出古人賦予七絃琴的“文化意象”:古琴“非同凡器”,乃上古時代聖王明君所創制;古琴也不是像單純的樂器,而是用作“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道器”。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琴的形制中也蘊涵著天地宇宙的道理,故可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

由此可見,古人對七絃琴“尊而重之”,古琴也實非一般“民族樂器”而已,古琴中可蘊涵的乃是中國文化儒道詩書的理想,孔子可以藉撫琴而與文王相通,陶淵明也可以藉牆上所掛的無弦之琴而會得道家與世無爭、返璞歸真的意趣。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琴之雅

著名漢學家高羅佩曾說,古琴跟其他99%的樂器都不一樣。它不僅跟西方樂器不同,跟二胡、琵琶之類的中國民樂也完全不同。

一張典型古琴的基本長度是3 尺6 寸5分,代表一年的365 天;琴身上有13 個取音的徽位,代表著12 個月和一個閏月;琴身由兩張木板相合而成,面板圓,底板平,一陰一陽,象徵“天圓地方”;琴有琴額、琴項、琴肩……象徵著人身,一琴之中,天、地、人三才具足。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琴的兩個出音孔一方一圓,各叫“龍池”“、鳳沼”;琴首墊弦的隆起叫“嶽山”,琴底拴弦的短柱叫“雁足”;琴有七根弦,除了宮、商、角、徵、羽這五音各與“五行”相對應外,另有兩根一“文”一“武”。小小的一張琴,

僅從其形制上就包含著中國古人對自然、對宇宙、對人生的精闢理解與高度概括。

而且由於古琴獨特的人文性,很多古琴曲中包含的題材和情感,都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內涵。讀懂他們,需要你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所以”“學琴必須要有文章、能吟詠者,易知其妙。”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琴之道

中國的古琴,在漢魏就已經被作為一種“以琴載道”的道器,而逐步脫離了單純供人們娛樂賞玩的樂器技藝。這裡先科普一下,何為“道器”。

按照《易·繫辭上》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因此,“道器”是中國哲學的一對基本範疇。道是無形的,含有規律和準則的意義;器是有形象的,指具體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關係實則為抽象道理與具體事物之間的關係問題。

千百年來,中國文人與古琴相依相伴,在長期的聽琴彈琴的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且具華夏文化精神和道德理念內涵的琴道。琴道的精神內涵對中國傳統文人精神情操的昇華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對中國傳統文化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綜合形成也起到過重要作用。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在傳統的士大夫眼裡,彈古琴是一個修養身心與淨化自我的過程。所以他們在彈古琴時非常有講究。

因此,古人有七不彈。一是喪事上不彈古琴;二是給人表演不彈古琴;三是事多纏身不彈古琴;四是不洗澡不彈古琴;五是衣冠不整不彈古琴;六是不焚香不彈古琴;七是不遇到知音不彈古琴。明代楊表正也曾在《彈琴雜說》中說“如要鼓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知古人之象表,方可稱聖人之器。然後與水焚香,方才就榻,以琴近案”。

古琴在人們心目中,早已是一種睿智、敏慧的象徵。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古琴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早已經被寫進中華民族的基因裡。在當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學習古琴來擺脫焦慮、浮躁、迷茫,慢下來靜下來,品味古琴的韻律美、蒼古美、奇特美,提升自身氣質談吐,提高審美能力。這就是古琴強大生命力的體現。

所以,理解了中國“古琴”,才能夠真正地讀懂中國人的雅。

古琴:裡面藏著中國人的雅

今日互動:你最喜歡哪首古琴曲?為什麼?歡迎留言,告訴我們答案。

#最暖中國年##泛文化寫作營##青雲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