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古代的房屋大多是木質結構,這是當時技術水平所決定的,這樣的房屋修建取材比較方便。與此同時,木質房屋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防潮防蟲蛀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歷代勞動人民的努力下得以解決。但是,對於木質建築來說,火災是永遠都難以防止的,一旦起火,木頭的燃燒速度很快,古人把火災成為“走水”或者“祝融之災”。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紫禁城

基於木建築的易燃屬性,古代人在防火一事上相當看重,皇宮自然更是謹慎。但是,或是天災,例如雷擊起火;或是人禍,比如人為縱火、大意失火,整個封建時期,宮廷中的火災幾乎時有發生。光緒十四年(跨越了1888年、1889年),清朝皇宮內就發生了一起特大火災,這場火災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又因何而至,慈禧太后又是怎樣保全光緒婚禮的呢?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紫禁城

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紫禁城內的貞度門失火了,貞度門是文武百官上下朝常走的路,左右兩側是值班侍衛的住宿,附近還有很多倉庫,用於儲存貂皮、象牙等的皮庫;裝人參、茶葉的茶庫等都在貞度門周圍,一旦火勢管控不及,必然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殃及太和門,而太和門是歷代帝王舉行大典或聽政的場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故宮貞度門

由於這場火發生在深夜,很多救火人員都不能及時趕到,火勢迅速蔓延。先是皮庫被燒,一眾人等奮力撲火,結果茶庫內又起火,令人猝不及防。宮內太平缸(儲水用具)雖有水,但量少無用,而金水河已經結冰,取水效率低。就這樣,大火一直燒了太和門、武備院的氈庫等很多房屋,不久後,連東邊的昭德門也不幸被殃及。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昭德門


光緒的老師翁同龢等人當機立斷,決定把昭德門東邊的庫房拆掉,以此來阻止火勢的進一步蔓延。不過,作為皇宮的建築,庫房的質量相當過硬,很多士兵利用鋸子、斧頭等比較落後的工具去拆除庫房,頗為費力,一些士兵還因此受傷。所幸最終成功拆除庫房,火勢沒有進一步蔓延,此後,七千多名士兵奮力救火,大火在兩天兩夜之後才撲滅,火災之後的修繕工作高達28萬兩銀子,這給清朝帶來了相當的負擔。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火災後的殘垣斷壁


在防衛嚴格的紫禁城內,這場大火究竟是從何而來?當時正是隆冬時節,京城剛剛才下了一場大雪,沒有出現過打雷,因此雷擊起火被排除。剩下的,應當就是人禍,經過調查,原來是簷柱上的油燈年久失修,點燃了燈壁,進一步點燃了屋內的易燃物。加上當時天氣乾燥,晚間又起了大風,兩名值班侍衛也看護不力,火勢迅速擴大,一發不可收拾。當然,事後光緒帝也處死了兩名值班侍衛。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皇宮火災


火災是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破滅,而光緒皇帝迎娶皇后的吉日是在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帝王大婚,太和門、貞度門、昭德門是舉行婚禮的重要場所,歷代皇后都需要從太和門進入內宮,現在太和門被毀,皇后將無門可走。可是,皇帝的大婚,是隆重嚴肅的大事,又不能夠輕易改期,但短期內也無法修好太和門,該當如何呢?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光緒大婚圖


慈禧太后見慣了風風雨雨,面對這種事情,自然也想到了應急措施,她要求扎彩工匠們連夜趕工,臨時搭建一個綵棚來應急。一時間,整個京城的能工巧匠都被召集到紫禁城,以太和門的樣子為原型,搭建了一個太和門,這個彩紙做的太和門,在大小、色彩上都做到了高度還原,即便是宮中之人,也分不出真假。就這樣,光緒皇帝的婚禮如期舉行,這座紙紮的太和門成為他婚禮的臨時場所。

光緒大婚前的一場大火,慈禧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光緒的隆裕皇后

這場火災,給風雨飄搖的清朝帶了沉重的一擊,也反映出光緒帝的悲哀,作為帝王,卻要在慈禧的強迫之下委屈自己。

PS: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