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子的修身養性思想

說到老子,我們首先能想到的便是他的《道德經》了,作為道家學說的第一創始人和傳承人,老子的思想聞名於世,被後世眾多學者學習和研究,他的《道德經》,也被視為是道家思想和老子思想的經典著作。但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僅僅是老子思想的一小部分,那就是老子關於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老子的修身養性思想

首先我們來看為何要修身。修身是個體生命安頓的基本保障。亂世中明哲保身,修身能使個體生命在當世安頓自如。老子所真正關心的是社會群體的發展。人,尤其是當權者,由於機會的便利搶佔先機,將注意力都放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上,利用地位上的優勢爭名、爭利,社會將陷入混亂。因此,社會群體的發展不應完全以慾望為牽引。當權者要實現亂世中治國平天下,應該首先修其身,當權者應有“無私”的品質,以無私成就自己,治理天下。所以,從個人的修養以及社會的和諧、群體的和睦來看,修身於當世都有其必要性。

淺談老子的修身養性思想

其次就是何以修身,我們該如何做呢?在老子的修身思想中有“三寶”之說,“三寶”是老子修身原則的主幹部分,也是修身的三大基本要素。文中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所提出的無論是“慈”“儉”“不為天下先”都是老子對當權者的諫議。同時,社會中每個個人同樣應該以聖人之道修其身,提升自己的品質,處理與群體中其他個人的關係,實現與他人和睦,從而便可在現實生活中安頓自己,在社會中立足。

淺談老子的修身養性思想

老子的修身思想大都是對當時的當權者提出來的,主要目的在於治國。當然,對於個人修養而言也有其現實意義。不難看出,老子的修身思想不僅僅只是當時的成果,對於現在而言也有其指導價值。修身並不是現代人所講的養生,但對養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主要是心靈淨化和生命安樂。

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當代人們的周圍充斥著各種誘惑,同時社會發展帶來的社會壓力也在逐漸提升。在信仰丟失、價值衝突的社會背景下,人的德性也多有喪失,人心在看似平靜的社會生活中躁動不已。因此,老子的修身思想在當今社會中仍有其當代價值。在老子的思想當中,修心與修身不分,修身就是修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