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養育不同於女孩,應該怎樣養育男孩呢?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傳統的生育觀已經變化很大了,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孕育寶寶都是“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意識,都是家裡的小寶貝,集全家人的寵愛於一身。但是在養育的問題上,男孩和女孩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其中最著名的一條就是“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這是眾所周知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養育呢?

男孩的養育不同於女孩,應該怎樣養育男孩呢?

相信看過史蒂夫比達爾夫著的《養育男孩》《養育女孩》兩本書的人都知道,其實養育孩子,在孩子一週歲之前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這一時期孩子都喜歡笑,喜歡被擁抱。但是從幼兒期開始,男孩和女孩就會出現性別上的天然差異,所以養育上要有不同的關注點,並一直持續到成年。

那麼男孩子需要注重哪些方面的培養來區別於女孩子的養育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區別養育呢?

1.男孩窮養,但要有度

男孩不要富養,一定要注意窮養這個法則,不管你的家庭經濟是好還是不好。因為男孩子以後在社會中會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還要擔負養家的責任,這就需要男孩子們從小養成拼搏的意識,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在以後的社會中才不會因為不堪重負而崩潰,也可以更有責任感和抗壓性。在一檔少年節目《少年說》中有一個例子:一個男孩一直以為自己家很窮,因為從小媽媽就和他說家裡條件不是那麼好,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包括做飯,做家務等等。後來才知道自己家很有錢,就質問媽媽為什麼這樣做。媽媽說“你是男孩子,以後要娶妻生子養家,壓力很大的,你會了這些以後會方便很多,也會讓你的老婆輕鬆很多,因為老婆娶過來不是給你洗衣做飯的,你要和她一起承擔這些,我不想你成為一個‘媽寶男’”。當時這次節目反響挺大的,我覺得這就是窮養男孩子最好的實例。但是窮養一定要有度,不能太嚴苛。如果窮養到孩子都沒有見過錢,也沒有自己的零花錢來支配,那麼這樣養大的男孩子就會變成擁有狹隘金錢觀的人,將來的生活中會變得小氣,不捨得花錢,變成金錢至上的人,這樣就違背了我們窮養的初衷。

男孩的養育不同於女孩,應該怎樣養育男孩呢?

2.父親多參與,不要太依賴母親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孫雲曉說:“父教缺失與青少年問題行為,如暴力、犯罪、性問題、網絡成癮等之間存在關聯。”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男孩》一書說:“男孩會學習父親的人生態度,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愛人,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和感受一切。”在某種意義上,父親才是男孩教育的啟蒙老師,男孩需要血性,需要有責任感,需要隱忍和堅持的毅力,最重要的還要有勇氣,總體說來就是男子氣概,而所有這些都是作為母親不能很好地給予教育的地方。如果男孩子過分依賴媽媽,就會變成現在流行的一種類型“媽寶男”,這是很可怕的一種男人,這種男人即使已經成家立業還是事事依賴母親、聽從母親,自己沒有主見,而且極度影響自己的家庭和諧。所以,如果家裡有男孩,父親們就多參與孩子的養育工作,這樣你的男孩會成長為讓人驕傲和自豪的男子漢。

3.允許男孩子哭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裡面有一條對男孩子很苛刻,那就是不允許男孩子哭,俗話說男子漢流血不流淚就是對這一教育觀的很好的體現。這本意是說男子漢要堅強,但是被很多人曲解了意思,認為男孩子就不能哭。這是不對的,哭泣是一種情緒發洩的有效途徑,如果什麼事情都忍著,不能哭,那些崩潰的和壞的情緒怎麼釋放呢?難道一直忍著不會出現情緒的報復式宣洩嗎?這樣不是更恐怖嗎?所以這種“坑”就不要再繼續讓男孩子們背了,有委屈和難過可以哭,哭過之後繼續努力,繼續加油就可以了。但是不提倡無節制的哭鬧,哭可以,哭鬧不可以,家長一定要分清這個度。

4.培養男孩子自己生活的能力

中國傳統教育界還有一種教育觀我無法認同,那就是“君子遠庖廚”。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男女同樣上班工作,你如果什麼都不會做,那將來怎麼有女孩子願意委身下嫁於你?她們也是父母捧在手中養大的,不是來給你做保姆和家政的,所以只有你們共同承擔一切,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男孩子做家務和勤勞的本領,這不是娘娘腔,不是有損男子氣概的事情,這是男孩子必須學會的生存本領。作為父母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如果家有男孩,請注意養育的方法和方式,不要一味地遵循傳統養育觀念,也不要溺愛地富養,“慣子如殺子”這句話不用多說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是當局者迷,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讓自己的無知毀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