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外匯局最新表態,中國股票價值投資前景非常好

4月17日,國家外匯局公佈2020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蔓延是影響國內外經濟金融運行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但人民幣匯率在雙向波動中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相對平穩,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罕見!外匯局最新表態,中國股票價值投資前景非常好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透露,4月以來銀行代客涉外收支基本平衡,銀行結售匯延續小幅順差。3月份,疫情全球蔓延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國際上主要股票指數大幅下跌,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外部流動性趨緊。受此影響,3月份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現逆差,主要是證券投資項下跨境人民幣淨流出增多。同時,境內外匯市場保持基本穩定,銀行結售匯維持順差,外匯市場供求總體平衡。

王春英表示,從一季度外匯市場運行的情況看,外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高,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匯率走勢雙向波動,匯率在調節宏觀經濟以及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發揮得越來越好。所以,中國外匯市場的成熟度可以很好的吸收、應對短期衝擊影響,未來我國外匯市場有能力保持穩定運行。

3月證券投資項下淨流入較多致涉外收付款逆差

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391億美元,如果綜合考慮遠期、期權等其他供求因素,外匯市場供求呈現基本平衡;同期,銀行代客涉外外匯收付款順差17億美元。其中,3月份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477億美元,為2016年1月以來的最大逆差,但銀行結售匯順差186億美元。

3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規模加大,主因當月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證券投資項下資金淨流出較多。王春英解釋稱,跨境收支呈現逆差主要是人民幣出現淨流出,證券投資項下資金流出是主因。3月份股票項下跨境資金呈現淨流出,一季度境外投資者淨減持境內股票大約是100億美元,3月份相對減持的多一些,但債券項下資金延續淨流入。

“不過,此外儘管3月股票市場資金呈現淨流出,但從階段變化看,3月24日以後,陸股通‘北上 ’渠道資金重新回到淨流入的狀態,港股通‘南下 ’淨流出也逐步平穩。股票市場沒有形成持續、單方向的資金流出。”王春英稱。

總體看,一季度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除了上述銀行結售匯、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外,售匯率、購匯率等指標同樣反映人民幣匯率預期良好。其中,一季度,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也就是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3%,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6%,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個人淨購匯同比下降25%,顯示個人購匯意願也是理性、有序的。

經歷了疫情衝擊下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人民幣匯率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一季度,美元指數上漲2.8%,同期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小幅下降1.8%。從其他貨幣來看,同期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降12.9%,英鎊對美元下降6.3%,歐元對美元下降1.6%,綜合看來,一季度,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編制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2.9%。

經常賬戶有望基本平衡或小幅逆差

毋庸置疑,疫情蔓延將對國際收支形成一定影響,儘管一季度國際收支數據尚未公佈,但市場普遍認為,經常賬戶有望基本平衡甚至小幅逆差。

王春英認為,中國的經常賬戶走勢受到了疫情的階段性影響,但是一季度仍然會保持在基本平衡的區間內。這是因為一方面,一季度貨物貿易還會保持順差,但順差規模會有所收窄;另一方面,根據已公佈數據,1、2月份服務貿易逆差收窄了25%,主要是旅行項下的支出大幅度回落,初步統計,3月份旅行支出也是維持在低位,也就是說,服務貿易的逆差也在收窄。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收窄和服務貿易逆差收窄是同步進行的,因此經常賬戶將大概率保持基本穩定,即使出現逆差,幅度也不會太大。

“從經常賬戶差額佔GDP比值來看,近年來基本都在2%以內,目前穩定在1%左右,經常賬戶不會出現方向性改變,不會引發跨境資金大規模流出。”王春英稱。

2018年一、二季度我國就曾出現過短暫的經常賬戶逆差,彼時一季度逆差規模403億美元,二季度逆差規模收窄至9億美元,三季度開始又恢復至順差。

王春英強調,疫情不會成為影響中國經常賬戶走勢的中長期因素,決定其走勢的根本因素實際上還是國內經濟結構等深層次和長期性的因素,這個因素不會輕易發生改變。一方面,中國製造業規模是非常大的,產業門類也是非常齊全的,承壓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都是比較強的。另一方面,儲蓄率雖然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從全球來看,還是處在比較高的水平。理論上,決定經常賬戶差額走勢的是儲蓄和投資缺口,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也是可以保持基本平衡的。

“股票市場價值投資前景非常好”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往往互為此消彼長的鏡像關係。儘管疫情給經常賬戶帶來一定衝擊,但資本項下的淨流入依舊非常可觀。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來,中長期境外資金還是持續流入的,主要體現在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和以配置中長期人民幣資產為目的的債券投資。一方面,外國來華直接投資(FDI)總體穩定,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一季度非金融部門實際使用外資312億美元,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是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還是快速增長的。

“從直接投資角度來看,過去四年中全球的FDI在連續下降,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利用外資規模不降反升,是逆勢上揚的,我們始終是全球第二大引資國。”王春英稱。

另一方面,以配置中長期人民幣資產為目的的債券投資是增加的,一季度,境外投資者淨增持我國債券167億美元,增幅達到了48%。同時,得益於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境外投資者購買境內債券增加,在外債中的佔比從2014年末的8%提高到了2019年末的26%,投資中國債券的投資者主要都是境外央行,其特點是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投資具有內在的穩定性,這也使得我國外債結構進一步優化。

“未來中國的市場以及人民幣資產對境外資金仍然會有較強吸引力。”王春英稱,從債券投資角度看,中國的債券收益是非常可觀的,對於中長期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投資者是有吸引力的。從股票市場情況來看,中國的股票市場實際估值比較低,價值投資的前景還是非常好的。比如,與全球股票市場表現相比,中國股票市場波動還是相對小的。中國的市場不論從直接投資的角度、債券投資的角度還是股票投 資的角度,對境外投資者還是有很強的吸引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