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互聯網誕生:TCP

1969年11月,阿帕網開始建立,但是隻有4個節點,分佈在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猶他州大學四所大學。一年後阿帕網的節點數量增加到了到十五個,眾多的計算機迅速地被編織入網,平均每二十天,就有一臺大型計算機加入網絡。1973年,阿帕網利用衛星技術,跨越大西洋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世界性的網絡的開始形成了。

隨著網絡在世界範圍不斷擴大的同時,以不同國家、領域、地區為標準,畫地為牢的小圈子一個個出現,這些網絡或被稱為科研網,或被成為校園網,或被稱為法國網英國網的網絡們,就像十六世紀時期的歐洲大陸上遍地林立的公侯,割據一方。如何讓這些操著不同語言,遵循著不同法律的諸侯國,敞開門扉,互相接納,形成統一的網絡-互聯網,需要一個規範電子設備如何連入,數據如何傳輸的共同標準。

1973年夏天,兩名年輕的科學家(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開始致力於在新生的計算機網絡中尋找一種能夠在各自獨立的機器之間通訊的方法。他們爭論著,不停地在同一個黃色便籤本上寫著草稿,直到他們總結出了可行方案——TCP/IP協議。TCP/I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不是簡單的一個協議,而是一組特別的協議,包括:TCP,IP,UDP,ARP等,這些被稱為子協議。在這些協議中,最重要、最著名的就是TCP和IP。31年後,根據他們在便籤本上進行的工作,美國計算機聯盟決定將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2004年度圖靈獎授予他們。

真正的互聯網誕生:TCP/IP協議的出現

溫頓·瑟夫

IP地址可以讓你在全球互聯網中聯繫任何一臺你想要聯繫到的計算機,讓不同的網絡在一起工作,不同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一起工作。1980年,用於“異構”網絡環境中的TCP/IP協議研製成功,也就是說,TCP/IP協議可以使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一起工作。1983年1月,TCP/IP協議成為人類至今共同遵循的網絡傳輸控制協議。TCP/IP協議尊重所有計算機都生來平等,使每一種差異和個性,所有不同的軟件個硬件都必須被平等地對待。TCP/IP協議在社會上流行,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互聯網)。同一年,原本意義上的阿帕網也壽終正寢,美國國防部國防通信局將阿帕網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一部分仍叫阿帕網,用於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另一部分稍大一些,成為著名的軍網,用於軍方的非機密通信。

真正的互聯網誕生:TCP/IP協議的出現

正如我們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一樣,互聯網片刻也離不開TCP/IP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