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作者:楊麗穎&龔方毅

支持:遠川研究所互聯網組

臺上站著一位百度高管,背景是一張發佈會的幻燈片,上面寫著 11 位數字、價值百億的內容補貼計劃。據稱所有個人和機構內容生產者都可以入駐然後獲得一定的補貼。

這位高管還說,百度內容生態並非一時興起,早在十多年前年便已開始佈局,相繼推出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內容產品,並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進一步完善生態。

這是 2016 年 11 月的事情。時任百度副總裁陸復斌在百家號內容生態大會上宣佈了百億計劃。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現在,百度的百億“大手筆”又來了,只不過這次是百億流量+ 5 億現金。5 月初,百度推出“聚能計劃”,想靠流量和現金補貼吸引優秀的直播創作者。百度還是過去那個百度,失去了對互聯網流量入口的控制力以後,艱難轉型。

結果它一次次錯過新的商業機會,常等到市場格局已定,才珊珊邁入市場,寄希望於假想的流量優勢和動輒百億的補貼搶佔市場:O2O、打車、支付、內容分發、直播……

昨天晚上,市場突發消息稱百度擬從納斯達克退市,動機是“轉移到離本土較近的交易所,以提高其估值”。路透社說,百度正在與一些值得信賴的顧問接觸,看看如果要繼續下去,包括融資問題和監管機構的反應。消息來源說,這些討論還處於早期階段,可能會發生變化。

對此百度先是“不予置評”,隨後很快告訴新浪科技“(退市)相關說法系謠言”。在稍早前的一次公開場合發言中,李彥宏針對當下中概股面臨的監管壓力說,“我們內部在不斷地研討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

如果百度真的想提高估值,從納斯達克退回 A 股倒的確是個合適的路徑。現在它市值已經跌到了 300 億美元關口以下,只有最高峰時的 1/3。有人調侃,如果把百度市值作為 1 個計量單位,那麼阿里巴巴和騰訊大概都是 18 度,美團大概 2.8 度,拼多多大概 2.5 度。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戲謔般的玩笑背後,是對百度失去中國互聯網掌控力、一路滑坡的寫照。PC 時代,它靠搜索引擎控制了中國大半互聯網流量,一句家喻戶曉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反映出了鼎盛時百度的盛況。

這一切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土崩瓦解。決定人們在網上看什麼、用什麼、買什麼、玩什麼的不再是瀏覽器+搜索引擎,而是一枚枚用各種動物畫像繪製的應用圖標。人們用美團尋找餐廳,用小紅書種草化妝品,用抖音打發時間,用攜程買機票,用淘寶購物。

百度一直沒有放棄轉型,一直想追上去。但是靠著搜索框帶來的流量,追趕者還是在追趕。

Part.1 O2O,200 億

中國互聯網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泡沫,大概就是始於 2010 年、終結於 2014 年的團購大戰。最早、最大的兩家是同時在 2010 年成立的拉手和美團。它們分別在成立第一年就拿到 6000 萬和 1200 萬美元融資;第二年漲到 1.1 億美元和 5000 萬美元。

接著團購網站蜂擁而至,到 2011 年年末達到頂峰、接近 5200 家。它們的打法幾乎一模一樣:一面是掃街團隊從餐飲、電影、商旅切入,簽約放出低價套餐,一面是市場推廣團隊在各種渠道撒幣吸引用戶下單。最後團購網站和商家分成。

為了搶市場,各家拼命燒錢。美團推出過單筆 1.3 億元的廣告招標計劃,拉手網一輪 5000 萬美元融資宣稱多數用於廣告,糯米網號稱砸 2 億元做廣告……

市場很快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團購網站很多,但 1)VC 不夠用了。2)用戶不夠用了。

於是團購便進化成了 O2O。所有能把人從網上拉到店裡,或者店家把自己從網上送到用戶家的,都叫 O2O。美甲、洗車、送花、按摩……配合著中國網民數量從 2010 年的 4.6 億漲到 2015 年的 6.9 億、手機網民佔比從 69% 提高到 90%,這些創業故事在開始的幾年裡還說的過去。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但 2014 年,團購先決出勝負,市場存活率不足 4%。美團、點評(當時還沒有合併)、糯米活了下來。之後,一大批 O2O 公司出清,還有錢繼續燒的只剩下外賣,餓了麼先做,百度和美團跟上。

這年也是打車服務競爭最激烈的一年。根據滴滴早期投資人王剛回憶起,當時滴滴與快的之間的補貼大戰,騰訊一開始只給了一週的補貼,但快的背後的阿里巴巴為了搶支付入口補得更多,雙方都停不下來。前八個月就燒了 24 億元補貼。2015 年 2 月,滴滴、快的合併。

2015 年年中,李彥宏在百度大會上說公司錢太多,要給負責 O2O/團購業務的糯米 200 億元。錢是真花出去了,那年百度三季報淨利潤下滑 26.7%,當時李彥宏說不在乎華爾街怎麼看,因為那是百度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轉壓力來自於百度搜索框對用戶吸引力、控制力的丟失,從而導致流量的丟失,最後反應到百度的廣告收入上。截止 2016 年,月度覆蓋率移動應用前五的應用是微信、QQ、淘寶、手機百度、支付寶。社交、購物需求排在搜索前面。

李彥宏自己也清楚搜索失勢對百度的衝擊。他 2015 年 7 月接受了科技媒體 Re/Code 的採訪,提到意識到很多公司開始做自己的應用,不再允許百度索引了,“如果移動時代的用戶花大量的時間在搜索以外,我們就有問題了”。

但李彥宏沒法說服華爾街他投資 O2O 的做法。一次財報電話會議結束後,李彥宏對副手們說,“如果是通過我們的 platform(平臺)過去的 transaction(交易), definitely(絕對)應該計進去。這不是僅僅說糯米或者外賣……(分析師的疑問)是第一你又不 control(控制)它,第二它又佔你 90% 以上,這個東西 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1]

他當時還威脅美國媒體百度可能要退市,他說“如果有一天發現美國市場已經沒有了認同百度價值的希望,而國內市場又真正瞭解百度的業務,百度可能會迴歸 A 股”。[2]

主持人後來問他不怕失敗嗎,萬一錢燒出去沒有結果怎麼辦?李彥宏說,“你知道我是一個企業家或者說是一個創業者。其實我們這類人天生就是愛冒險的……”

2015 年 12 月,李彥宏再談創新,他說“商業模式在改變、市場環境在改變,以後團購的模式不會存在了”。[3]

Part.2 百家號,100 億

公平的說,百度在砸錢做 O2O 的那幾年裡,也做了幾樁還算不錯的投資或新業務。2010 年收購愛奇藝、發佈手機百度和百度地圖,2011 年投資去哪兒網,2014 年投資 Uber,2015 年投資優步中國。

不過凡事都怕細看。幾乎這每一筆成功的投資,百度都跟在人家阿里和騰訊後頭,很少自己帶頭跑出一個符合邏輯的商業模式來(AI 還要觀察)。如果和阿里、騰訊做比較,那麼:

1)投資數量,百度最為保守。項目數量為 96 個,阿里巴巴為 171 個,騰訊為 311 個。

2)投資輪次上,百度也更靠後。騰訊更偏早期,B 輪之前的項目佔比接近 50%;阿里天使輪和中後期投資都有;百度幾乎不投天使輪。

據說百度的投資邏輯是投要價更低、更便宜的市場第三名,然後指望用自己的流量幫助被投公司追上競爭對手。問題是它的流量並不值錢。[4]

2016 年血友病吧和魏則西事件發生後,百度的增長壓力更大了。那年百度淨利潤 116 億元,僅為 2015 年 1/3。風口浪尖上,百度宣佈了 100 億元補貼百家號的計劃。

彼時自媒體之一分發渠道已經基本被微信、微博、字節系控制(今日頭條),市佔率分別是 63%、19% 和 4%。其他 14% 分散在零零總總的各類平臺上。

微信和今日頭條做內容分發渠道有天然優勢。兩個應用每天幾億人用,有注意力優勢,也有產品優勢:微信朋友圈對廣告的剋制,形成了一個清爽的分發頁面;而今日頭條的產品形態使它可以無縫融合自媒體和大媒體的內容,保留了固有的用戶體驗,提高分發效率。

相比之下,百度作為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務更多依賴的是用戶主動行為。我們前面說了,當時用戶已經開始習慣被“投餵”信息了。

與此同時,互聯網內容形態、社交形態其實也變化了。日益年輕化的用戶群體和技術的革新,推動內容平臺在從文字、圖片過渡到短視頻和直播。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方正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底,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 5.04 億(較 2014 年增加 7093 萬),網絡視頻用戶使用率為 73.2% (較 2014 年增加 6.5 個百分點)。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達 4.05 億(較 2014 年增加 9228 萬,同比增速 30%),手機網絡視頻用戶使用率為 65.4%(較 2014 年增長 9.2 個百分點)。

但就在這麼一個內容生態的加速換擋期,百度一頭扎入文字為主的內容創作領域。單從收益來講,做百家號和信息流廣告是對的。2018 年到 2019 年百度利潤止跌回升,大半功勞記在信息流廣告上。不過這沒能改變廣告追趕者的角色。而且因為在搜索結果裡給予百家號過高的首頁比例,也引起了新一輪對百度搜索質量的質疑。[5]

Part.3 直播,100 億流量和 5 億現金

直播、短視頻已經火到了不用介紹的地步。而百度入局還是有點晚。

從 2016 年開始,中國短視頻的市場規模高速擴張, 2018 年市場規模達到 467.1 億元,同比增速達到 744.7%

百度是 2018 年開始做短視頻和直播,是百度重點培養的新收入來源。市場上的綜合直播平臺和細分平臺基本都站住了一到兩個“王者”。秀場直播的 YY、遊戲直播中的虎牙、YY,電商直播的淘寶,綜合平臺的抖音、快手,泛娛樂的騰訊。

不過和頭部玩家以及其他社交競爭對手比,差距從開始就很巨大。去年 2 月,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日活 2200 萬,當時抖音 2.5 億、快手接近 2 億。不過百度曾宣稱 2018 年公司全系短視頻日活達到 1.1 億,日分發量達 30 億(主要是百家號和愛奇藝)。

喧囂歡騰中,資本、主播分享著時代的紅利,用戶消費著生命和金錢。

百度:總在追趕,總是遲到

去年年初,百度舉行首屆直播年會,並宣佈在上海啟動了首家直播基地。但各種投入背後,百度遇到的還是那個老問題:控制力丟失、流量折損、產品體驗沒優勢。

比如百度直播上線已經一年多了,至今沒有專屬應用,入口分散在百度 App、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和百度貼吧裡;今年 4 月手機百度應用的相關頻道被監管部門要求停止更新,進行內部整頓,包括推薦頻道、圖片頻道、視頻頻道、財經頻道、科技頻道因為涉嫌發佈“標題黨”的內容,被要求立即清理違規內容。

但直播太火了,有點聲量的互聯網公司都不可能錯過。並且,幾乎所有的行業分析師都相信,直播會成為接下去提振經濟的重要渠道。交銀國際援引的《2020 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指出,春節之後直播行業招聘人數增加了 132.6%,“在這個萬物皆可播的時代,直播經濟將成為疫情緩和下帶動消費的領跑者。”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百度高級副總裁沈抖在 5 月中旬的百度移動生態大會上說宣佈對直播的大舉支持。至於細分領域,他們選擇了知識付費:“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直播,因為搜索用戶有更明確的信息和知識需求,這是百度直播不同於其他直播的根本。”

此前百度發佈的《百度搜索大數據報告——萬物皆可直播》顯示,疫情期間,直播迅速火熱,其中電商帶貨直播、信息知識傳播類直播熱度增速尤其明顯。

5 月 15 日,李彥宏親自為自家直播站臺,參加以“家·書”為主題的個人直播首秀,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以個人求學、創業經歷為主線推書。在《新商業情報 NBT》的報道中,當時主持人樊登問百度直播是否帶貨時,李彥宏迅速回復:“今天不會帶貨,但將來不排除會在平臺上出現類似形式。”

在 KOL 話語權無比重要的直播領域,李彥宏這個中國互聯網史上充滿標籤色彩的創業者也客串了一把 KOL。

這場首秀最終吸引了超過 1000 萬人次觀看。但百度在直播領域的嘗試顯然不會止於知識付費。他們先期已經在好看視頻上線了電商直播,所以不排除兩者間會進行整合、相互引流。

在一次次錯過所謂的最佳風口後,百度扎入了直播。跟之前稍微不一樣的時候,行業天花板還在摸索,而百度自己的也意外的獲得了搜索流量,因為疫情,用戶的搜索習慣被重新培養,使其得以在一季度低成本獲得大量用戶,Q1 單用戶獲取成本從去年同期 380 元降到 95 元。

只不過,在中國互聯網逐步進入存量時代、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的當下,百度如果只靠直播就想追趕在移動時代之初欠下的部分,似乎有些託大。像信息流廣告那樣為公司業績提供一定的支撐,或許更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