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備考指導 ——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2020年高考語文備考指導 ——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2020年高考語文備考指導 ——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近幾年來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部分中文學類文本閱讀比重較大,現就小說文本閱讀答題技巧總結歸納如下,以供備考複習參考。


關於小說的人物


一、賞析人物描寫的角度

  (一)正面描寫

  1. 肖像描寫: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語言描寫:①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③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3. 動作描寫:使人物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從人物的舉手投足中窺見人物的心態性格等。

  4. 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感情(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推動情節發展。

  6. 細節描寫:①描寫刻畫人物性格、愛好、追求。②深化主題。③推動情節發展。④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動。

  (二)側面描寫

  藉助次要人物烘托、藉助物象烘托、藉助環境烘托。它們的作用:引發讀者的聯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現人物形象。

  二、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技巧

  1. 從小說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教養等方面入手。因為這些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形象(性格)。

  2. 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過對人物的正面側面描寫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徵。

3. 從分析環境入手:人物的成長變化,人物性格的形成與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4. 從分析情節入手:情節展開的過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展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5. 從分析人物關係入手:小說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理清人物之間的行為關係,分析他們的交互評價、情感態度。

  6. 藉助作者的議論或藉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語句分析。

  答題模式:……是一個……樣的人物形象。……具有以下性格特點:①……②……③……

  三、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1.對情節的作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對情節是否有推進作用?

  2.對主題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慮對文章主題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了社會現實和寄託情感。

  3.對社會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結合社會現實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會現象及給人們帶來的某種啟示。

  四、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1.對“自身”的作用:“自身”是否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

  2.襯托主要人物:將原本單調的故事情節襯托得有聲有色,凸顯主要人物的品質,使主要人物形象更鮮明。

  3.是否起線索作用,是否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4.是否與主要人物一起豐富深化了文章主題。

  5.文中如有“我”,則是作為見證人,增強了小說真實性。

  5.是否為主要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環境,起渲染氛圍、奠定感情基調的作用。

  五、分析物象的作用

  1.他作為小說的形象的一部分,有自身的獨到特點,作用和審美,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2.對“人物的作用”:物象襯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如梅蘭竹菊)。

  3.對環境作用:物象襯托環境,看其對時代特點、氛圍做了怎樣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

  4.對情節結構作用方面:它往往是組織和推動情節發展的線索物件。物象反覆出現,串起相關情節,從而成為全文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嚴謹的作用。

  5.對主題的作用: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答題模板:……是什麼……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事物)形象,作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事物)形象,(他、它)有……樣的作用(啟示、藝術價值、藝術價值)。


關於小說的環境


小說的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

  一、概括環境的特點五角度

  1. 從“時”的角度:“時”泛指時間,具體指時代背景、寫作時間,比如抗戰時期,也指自然環境中的時令節氣,看它們有何特點。

  2. 從“地”的角度:“地”泛指地點。具體指場所、場合、地域等。看它們呈現怎樣的特點。

  3. 從“人”的角度:“人”指人物。主要指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角度分析。人際關係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虛化的社會環境。通過理清人物之間的交往判斷人際關係是友善,還是緊張冷漠等。

  4. 從“事”的角度:“事”指事件、情節,主要指從情節發展過程中,生活工作的狀態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殘酷”這一特點。

  5. 從“景”的角度:“景”指景物。主要指從景的“形、聲、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環境特點,看這些景物有什麼共同特徵,如“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二、環境描寫的作用

  1.對環境自身的作用:①表現地域風光和文化,點明時間、季節等,突出環境特點,營造某種意境。②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暗示社會環境:如時代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③渲染故事氣氛,奠定情感基調。作者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渲染故事的氣氛,或喜慶,或冷清,或悲涼,用以感染讀者或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對人物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人物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②引導人物出場,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人物性格,襯托人物情感,促使人物思想情感發生轉變。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運。

  3.對情節的作用:①暗示或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②為後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或製造懸念。③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④與標題相呼應,詮釋標題內涵。

  4.對主題的作用:表達、寄託、揭示、暗示、深化主題。

  5.作為背景,暗含社會背景揭示社會本質特徵。

  答題模板:①環境本身(交代了……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埋伏……)③人物(烘托、映襯了……)④主題(表達、寄託、暗示、揭示、深化……)


關於小說的情節


一、梳理概括情節

  題中有“情節”“脈絡”“過程”“概括”“梳理”等字樣。

  答題模板: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其中“何人+做何事”必不可少。

  二、分析情節的作用

  (一)結構角度:①照應前文②承上啟下③線索④貫穿全文⑤設置懸念⑥埋下伏筆⑦為後面情節做鋪墊⑧推動情節發展⑨使情節曲折生動。

  關鍵術語:照應、懸念、伏筆、鋪墊等。

  (二)內容角度:

  ①對環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動環境,使環境更具典型性。

  ②對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或精神面貌,刻畫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③對主題的作用:揭示/表達/寄託/暗示了……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豐富主題。

  ④對讀者感受的作用: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注意,引起讀者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

  三、小說開頭段的作用

  1. 設疑(懸念式)開頭的作用: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2. 寫景式開頭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②渲染氣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為情節的發展做鋪墊,⑤暗示故事結局。

  四、小說中間段的作用

  1. 結構上起過渡、承上啟下: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啟下。

  2. 表達上起襯托、對比、鋪墊。如果描寫的物象是次要物象,且與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作用就是正面烘托、襯托、鋪墊;如果描寫的物象不一樣,意境或情感不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對比。

  3. 內容上擴展思路,豐富內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或照應前文。

  五、小說結尾段的作用

  1. 出人意料的結局:①從結構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凸起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照應,使人覺得在情理之中。

  2. 令人傷感的結局: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令人歡喜的結局: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②從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突顯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眾對審美的追求。

  4. 留下空白的結局:耐人尋味,留下“空白”,讓讀者進行想象,進行藝術再創造。


關於小說的藝術技巧


  一、情節敘述手法

  1.敘述人稱和敘述視角

  ①第一人稱:敘述親切、真實、自然、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同時便於抒發感情。

  ②第二人稱:拉近敘述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增強小說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稱:不受敘述者的見聞和感覺的約束,相對自由,能較直接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2.敘述方式

  ①順敘:按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順序來寫,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便於讀者瞭解所敘來龍去脈,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②倒敘: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

  ③插敘: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解釋、說明的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情節更加完整,讓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推動情節發展。

  ④補敘:對前文的內容做補充交代,有助於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⑤平敘:即敘述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兩件及以上的事,可以把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

  二、情節安排手法

  1. 懸念:在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懸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2. 伏筆: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給的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後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後果更分明。

  3. 抑揚: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從而使文勢曲折變化,產生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

  4. 照應:又叫呼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5. 對比: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較,作用一般是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6. 襯托:指描繪某一人或事物來表現另一人或事物的表現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可以使作品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7. 突轉:在小說結尾採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劇變化”,這種突轉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語言風格

  1. 生動形象:語言活靈活現,具體形象。藝術效果:①人物語言個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寫逼真,繪聲繪色、惟妙惟肖;③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新鮮活潑;④注意詞語選用,注意句式變換,使行文變化有致。

  2. 樸素自然:語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飾。藝術效果:

  ①發自內心,出於真誠,感情真摯;

  ②明白如話,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飾,不做作;

  ③真切平實、通俗易懂。

  3. 含蓄蘊藉:語言含義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藝術效果:

  ①引而不發,含而不露,欲言還休;

  ②富有言外之意,弦外音,話中話;

  ③深沉厚重,深奧含蓄。

  4. 幽默風趣:語言詼諧機警,活潑有趣。藝術效果:運用誇張、反語、仿詞、雙關等修辭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徵,揭露事物本質,富於諷刺意義,增強批判性和說服力,令人輕鬆愉快,忍俊不禁,雅俗共賞。

  5. 莊重典雅:語言平實沉穩,嚴肅莊重。

  ①採用典範書面語;

  ②常用古詞語、成語;

  ③多用專用名詞、術語;

  ④多用長句複句;

  ⑤深沉厚實,義正言辭。

  6. 清新明快:語言乾淨利落,明白曉暢。藝術效果:

  直接了當,不拐彎抹角,斬釘截鐵,單刀直入,一語中的,一針見血痛快淋漓。

  7. 整散結合:整句與散句錯雜。

  藝術效果:使語言具有整齊美、對稱美、復疊美、回還美、錯落美、活潑多姿、豐富多彩,顯得文采飛揚、文氣十足,情濃意滿,酣暢淋漓。

  四、賞析小說的敘述技巧

  設問標誌:題中有“線索”“處理”“安排”“情節展開”“構思”“佈局”等字樣。

  解題思路:“四抓”“一想”

  一抓:敘述人稱,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

  二抓:敘述方式,瞭解敘述方式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表達效果

  三抓:情節安排,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四抓:語言風格,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一想:想作品的敘述背景:敘述背景主要起襯托人物渲染氣氛的作用,有的背景還富有象徵意義,在分析時也應考慮此方面的作用。

  答題模板:點出敘述技巧+結合文本分析+技巧效果


關於小說的主題與標題


一、標題

  (一)小說標題的含義:

  ①表面意義與深層意義。

  ②指代意義與比喻意義。

  ③一語雙關,雙層含義

  (二)根據標題特點分析標題作用

  1.如果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則作用可能具有“點名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隱含比喻象徵意義等”。

  2.如果以物件(物象)為題,則作用可能具有“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寄託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題,隱含比喻象徵意義等。”

  3.如果以形象特徵為題,則作用可能具有“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等”。

  4.如果以問題為題,則作用可能具有“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引人思考”。

  5.標題的作用還包括:①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②推動情節的發展或轉折;③化解人物矛盾衝突;④對小說主題的概括,或是一語雙關或是畫龍點睛。

  (三)標題是否可以替換?

  1.從是否有助於突出人物形象、主題?

  2.是不是小說的線索?

  3.能否概括小說主要內容。

  4.能否製造懸念、諷刺、雙關等角度分析兩個標題的優劣進而確定是否可以替換。

  二、探究思想主題

  1.啟示類:①從與小說相對應的人物(如孩子、學生、父母、老師等)。②小說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如環境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淪喪等)不同角度切入。

  2.人物體現的思想類:從人物的言行舉止,精神境界以及為人處事等角度進行分析。

  3.小說主旨類:從不同人物的表現,不同主題詞的闡釋,不同層面(如現實、歷史、哲理)的深化等角度進行分析。

  4.主旨辨別類:從文本對某個主題的呈現,現實生活對某個主題的呼籲等角度進行分析。

  5.談談看法類:從文字本身的內涵,與現實的關聯,與自我的關聯等角度分析。

  答題模式;觀點:(我認為……/我贊同……)+原因(闡述理由可以從情節、人物、環境、主題等角度展開)+總結(可視具體情況做取捨)。

  三、小說主題

  1.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思想品德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惡醜。

  2.用故事的形式針貶時弊(以小見大的手法)。

  3.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常用象徵手法)。

4.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2020年高考語文備考指導 ——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整理:郭祖芳

▍圖片:郭祖芳

▍編排:許金梅

▍校對:楊翠梅

▍審核:郭祖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