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洗腳,媽媽都會揍我一頓。

以下是一個2歲娃晚上洗腳的日常。



晚上洗腳時候一定要拿一個小碗碗,邊洗腳邊舀水,泡完腳了不出來依然要玩。


媽媽:寶寶,我們洗完腳腳出來好不好?

寶寶:不好。

媽媽:出來吧,你看再泡我們的腳腳皮膚都泡皺皺了。

寶寶:不。

媽媽:我們洗完腳還要講故事睡覺覺呢。

寶寶:不不不。


老母親眼睜睜看著水涼了但是孩子依然在玩,說教無用的情況下,直接抱起娃來。


娃被強抱出來不開心了,開始發作了,使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使勁哭大招。同時手腳不停地揮舞,順帶把洗腳水踢翻了。


老母親強忍下心中的怒氣,壓制著怒氣抱娃去睡覺。娃繼續掙扎且不配合。當媽的終於忍無可忍了,開始大吼大叫,連訓帶打屁股。


結果依然沒用,最終還是以老母親失敗告終。


一場雞飛狗跳過後,心情平復了,好言好語哄著去睡了覺,才算完結。



以上是幾乎每個家有2歲左右小寶父母都經歷過的畫面。孩子到了2歲,忽然由小天使變身小惡魔。從此開啟了天下萬事如我意,一言不合就開哭的放縱階段。這可愁壞了眾多家長。而每家在這個階段都會上演如下戲碼:

家長好言相勸——耐心耗盡——使用暴力——娃娃反抗——暴力升級——家長妥協&娃哭累了(好一點情況是哄著娃翻篇)——家長自責後悔。

每次洗腳,媽媽都會揍我一頓。


每次洗腳,媽媽都會揍我一頓。


每次洗腳,媽媽都會揍我一頓。

寶寶到了2歲,開始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主要表現為開始具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凡事不再喜歡聽從父母的安排。在這一階段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他的種種在家中看來是“叛逆”的行為,其實是寶寶一種自我意識的體現。


許多家長都是,到了氣頭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打完罵完立刻後悔。遇到這種問題怎麼解決呢?如何能夠母慈子孝的安穩度過這一階段呢?



有些家長會採用冷處理方式,對孩子不理不睬,希望孩子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是啊,孩子只會感受到你的冷淡,他只會覺得爸爸媽媽不理我了,不愛我了。而不會理解到是由於自己犯錯媽媽不理自己了。


每次洗腳,媽媽都會揍我一頓。


有些家長會諄諄善誘,給孩子講道理。誠然,講道理是一定要講的,可是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力不像成人,他可能會聽得進去前兩句,後面就完全不知所云了。所以會造成大人感覺自己巴拉巴拉講了一堆,孩子卻過耳不聞。



那聰明的家長會怎麼讓做呢?


首先,要理解孩子,這是孩子成長髮育中一個必然且很正常的過程。你眼中他們的“逆反”其實只是他們對於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於自我意識表達的一種方式。所以,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不要單純的落在當前這件事上。


其次,大人自己要控制好情緒,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不能被憤怒或者其他負面情緒所影響。

常見的雞飛狗跳畫面基本就是家長情緒升級導致孩子情緒一同升級造成的。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


再次,遇到問題讓他做選擇。在劃定行為界限時,只關注寶寶的安全,在家長能心安的前提下,給孩子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將會讓整個過程變得更愉快,家長和孩子都能開心。


最後,不要過於追求完美,給孩子和自己點空間。有些家長對人對己要求都很嚴格,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不例外。月齡身高體重達不到會焦慮,寶寶少吃一口飯會焦慮,寶寶語言運動能力不及同齡小朋友也會焦慮,其實,沒有必要,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在按照自己人社讓弄個的軌跡慢慢發展,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適時引導以及在旁邊加油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