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傅抱石

2017年6月5日,在北京保利2017春季拍卖会上,当代艺术大师傅抱石的《茅山雄姿》以1.45亿元起拍,历经几轮竞价,最终以1.87亿元落槌,但这并不是傅抱石画作的最高拍卖记录,在一年前的这一天,他的另一幅画作——《云中君和大司命》在保利春拍上,拍出了2.3亿元的天价

傅抱石在我国近代艺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画作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他最推崇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屈原,并且创作了以屈原为蓝本的《九歌》。此外,傅抱石还创作有《毛主席诗意册》,也曾拍卖出了两亿元的天价,人民大会堂中的那副《江山如此多娇》便是出他的手笔。

以纂刻出道,受徐悲鸿相助出国留学

傅抱石是江西南昌人,小时候家里靠给人修伞补伞维持生计,家里十分贫穷,傅抱石的父亲只会修伞,没有什么别的本事。但是傅抱石却对修伞完全不感兴趣,反而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傅抱石的儿子后来回忆说,在他们的修伞铺旁边,有一家纂刻铺子,他父亲小时候便跟随店里的师父学习纂刻

,十几岁时就能自行刻出许多印章,还能装订印谱。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傅抱石的纂刻的印章——往往醉后

也许是天赋使然,更多的应是不想子承父业,做一辈子的修伞匠。傅抱石凭借对纂刻的浓厚兴趣,一头扎进艺术钻研中,没学多久,他刻出的印章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深受师傅的称赞。

1921年,17岁的傅抱石以第一名的成绩免试进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刻印专著《募印学》,还得以有机会在刻印之余,研读一些古代画史,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之路,也是从这一刻开始。

在校期间,傅抱石在校外的裱画店里,接触到了不少很多中国古代传统画作,据后来傅抱石的儿子回忆,正是在裱画店的经历,成为了傅抱石创作之路的第一块铺路砖。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创作中的傅抱石

与他人学画从毛笔开始不同,傅抱石学画时满脑子里都是中国上千年的绘画史,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应该如何继续发展?当时的很多画家都在用传统的办法作画,傅抱石认为必须要做出创新,打破常规,他认为在新的时期要有新的笔墨和理念,傅抱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傅抱石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虽然作过不少画作,但也只是让他在南昌小有名气罢了,直到遇到了徐悲鸿。在此之前,傅抱石从没想过要出国深造,但是徐悲鸿看中了他的才能,为他争取到了江西省公派留学的名额。

1933年,傅抱石登上了前往日本的游轮,进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深造,师从对中国画有着深入研究的、东方美术研究界的泰斗级人物金原省吾。

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博取众长纳为己用

在日本留学期间,傅抱石的作画风格和技法有着明显的改变,中国画一直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留白",几乎不在背景上用过多的笔墨

,但是日本画不同,在留白上没有过多的讲究,这种理念对傅抱石的影响很大。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傅抱石的风雨画作

例如傅抱石在创作一些风雨图,用浓厚的笔墨将风雨在画中"刷"出来,而此前的中国画在表现风雨时,是通过对树、伞等事物的描绘来体现风雨的,傅抱石此举在中国画史上可谓是创造性的。

1935年5月,傅抱石在东京举行了个人中国画展,而除了展出画作,傅抱石的刻印作品在出现在展台上,其中的一枚小印章上刻了超过2700个汉字,只能用专业放大镜才能看清。日本人对此很是惊讶,面对对方如何刻成印章的询问,傅抱石的回答很妙:"用精神指挥双手"。

这次的画展极其成功,许多日本画坛的知名人物都前来参加,如日本近代著名艺术大师横山大观,东京帝国美术学院院长正木直彦等人,这次画展将傅抱石的名号传播到日本绘画界,很多大师都表示看好这个年轻人的未来。

回国发展,迎来创作高峰期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仅仅在一个月后,傅抱石就因母亲患病而不得不回到国内,此后便留在了国内发展。1936年7月,傅抱石在南昌老家举办了他在国内的第一次画展,这次画展成为在国内打响了傅抱石的名号,创造性的技法、独到的绘画理念,使傅抱石成为了绘画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中年时期的傅抱石

举办画展后,受徐悲鸿之邀,傅抱石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但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傅抱石不得不携家人返回老家避战。一年后又受郭沫若之邀,来到武汉工作后又转到重庆,傅抱石也是在这段时间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

在重庆期间,傅抱石携家人住在沙泙坝金刚坡,这也是他画作上"金刚坡下山斋"的由来。在重庆,傅抱石先后创作了许多人物画和山水画,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上的人物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有时也以长篇诗歌为题材,如《长干行》、《琵琶行》等等,山水画有《夏山图》等。

但是在诸多历史人物中,傅抱石最推崇的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名字原本叫傅长生,在接触屈原并逐步深入研究后,他为自己更名"抱石",意为"屈子抱石",他也因此自号"抱石斋主人",此后创作了不少以屈原为原型或者以《离骚》为蓝本的作品。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屈子行吟图》

1942年6月,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在此画中,傅抱石描绘了一副面容憔悴的屈原,行走于烟波浩渺之上,画面悲怆苍凉。傅抱石作此画时,国内正处于抗战的水深火热之中,借助此画,他传达出一种"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的信念和决心,郭沫若特地亲自为这副画赋诗。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云中君和大司命》

除了这副《屈子行吟图》,傅抱石还曾在1954年创作了以《屈原赋》为蓝本的《云中君和大司命》,这副画也是傅抱石的代表作之一。

在此前的画作中,云中君和大司命一向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现的,而在这幅画中,傅抱石另辟蹊径,将云中君刻画成一个曼妙女子的形象,大司命则是一个面容清秀、俊宇轩昂的男子,这副画在前些年拍出了2.3亿的天价。

创作《江山如此多娇》,为中国十岁华诞献礼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的画作取材出现了极大的改变,从此前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转变为以毛主席诗词为蓝本,进行艺术创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题材有着天然的可行性,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此后,傅抱石先后创作了《抢渡大渡河》、《井冈山》、《更喜岷山千里雪》等作品。到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1959年,时值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这一年的9月3日竣工,大厅内急需一副大型国画。

郭沫若和吴晗提议到,以《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开展创作,经政府研究,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决定由傅抱石和另一位国画大师关山月共同完成。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抢渡大渡河》

在创作时,陈毅曾经提出,画中要体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西北高原,还要有东海和季节变化。这样的要求不可谓不苛刻。而在"须晴日"的体现上,两人受到郭沫若一番话的提醒:"

须晴日是在解放前,如今已经解放十年,应该是一轮红日照耀河山"

经过三个月的创作,完成了初稿,在提交给周总理审阅时,周总理提出了"应该扩大尺寸,红日也应该放大数倍"的建议,最终又经过数次修改,才完成这幅长9米,宽6.5米的巨幅国画,后由毛主席亲自提名,挥笔写下"江山如此多娇"于其上,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江山如此多娇》

这副画带来的不仅仅是它作为一幅国画为人们带来的震撼,更特别的是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其他国画无法企及的,《人民日报》、《中国画》等相继出版了《江山如此多娇》的彩色画册。

结语

傅抱石一生画作颇丰,其中《丽人行》被徐悲鸿称作是"此乃声色灵网之交响"。他的画作,将书法中的笔墨手法,和日本的绘画技法,以及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山水画上,后人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种绘画风格技法——"抱石皴(cūn)"。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丽人行》

1965年,傅抱石参加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华东地区作品专场,他的大幅画作《虎踞龙盘今胜昔》参展,这也是傅抱石最后一次参加美术展览。

傅抱石:因屈原改名,曾作国画挂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亲自提名

《虎踞龙盘今胜昔》

同年9月,傅抱石接受了为上海虹桥机场大厅作画的邀请,计划返回南京老家,再前往上海,不料却在南京家中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终年61岁。

一代艺术大师离去了,这个年纪可以称得上是"早逝"。近些年来,傅抱石的画作在各大拍卖市场上备受瞩目,价格也持续走高,多次拍出上亿天价,曾经创下10幅画总计10.86亿元的拍卖纪录,不知傅抱石在天之灵看到后,会做出何般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