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劉春風教授:廣場舞對帕金森病人最有利

中華醫學會神經分會委員、帕金森及運動障礙病學組副組長、江蘇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劉春風教授近日馬不停蹄,學術會議或論壇一個接一個。剛在蘇州主持了江蘇省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儀式,接著他又在上海參加了業內大伽雲集的“2020達濟天下論壇”。

八月進了尾聲,暑熱減退,上海已是天高雲淡的日子。這舒心的天氣似乎給了帕友網好運,讓我們得以在會議空隙專訪了忙碌的劉春風教授。

訪談開門見山,因為劉春風教授的時間都被佔滿,擠不出寒暄的時間了。

不過,在一板一眼的正式訪談開始前,我們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我國帕金森病目前的一些情況。

“從目前來講,我國帕金森病患者佔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但是我們目前大部分神經科醫生都把精力集中供暖在腦血管病了,相對來講,診治帕金森病的醫生較少。”劉春風教授說。


既然如此,那麼該如何培養帕金森病領域的人才梯隊,並加強相關管理?


劉春風教授認為,實際上現在各方積極推動的帕金森病專科門診、專病門診以及亞專科建設,其目的就在於此。以江蘇為例,很多醫院都設立了帕金森病專病門診,或者帕金森病診療中心。

“因為大多數帕金森病人還是很好診斷的,神經內科醫生經過一些基本訓練,有一定的神經病學基礎和經驗,就能識別或診斷。而且診斷出來以後,我們有相應的治療藥物。”

在劉春風教授主持成立的江蘇第一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除了提供帕金森病的診治服務外,還提供培訓,負責對所管轄的標準中心專病門診醫生進行定期教學、培訓和考核,並對標準中心診療水平進行質控,提升江蘇和周邊省市帕金森領域專科醫師的診療水平。


帕友網:

作為一種退行性慢性病,帕金森患者需要對其病程進行長期管理,那麼對一位剛確診的患者來說,您覺得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劉春風教授:

病人如果得了帕金森病的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病人也應該知道,我們現在關於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所以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配合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

其次,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去參加力所能及的一些活動,其中也包括社交活動和體育活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帕友網:為什麼有的病人病情進展慢,有的病人病情發展快,有什麼原因影響了患者病程的進展?

劉春風教授:

實際上是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每個人本身的疾病是不一樣的,有些跟基因有關係,有些類型它本身進展比較快,但是對病人來講說,主要還是在於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定要多參加運動。

很多人反對廣場舞,說它擾民,實際上,廣場舞對我們帕金森病人來說是最有利的,因為打太極拳的話,需要找師傅去學,廣場舞不用找師傅,而且大家一群人都在一起,實際上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有不少病人參加廣場舞鍛鍊,既簡單,又有社交活動,非常好。

另一方面,病人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養成一些較好的習慣,比如自己平時發現一些不良的苗頭,出現了自己覺得不正常的現象,就要及時和醫生溝通。作為醫生來說,我們不需要病人每個月都來醫院看病,但是三個月到半年要看一次醫生,這還是必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建議病人儘量找相對固定的醫生看病,不要跑來跑去換醫生。

我這裡還是要強調的是,從我們醫生來講,我們儘可能地為病人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但是從病人來說,儘可能在自己附近或周邊找到信任的專病或專科醫生,因為帕金森病是慢病,需要長期管理,跑到外地去,或者到處跑換醫生都不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