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君巧嵌人名入對輯例(朱碇歐)

把姓名嵌寫進對聯之中,是撰寫對聯的一種修辭手法。下面僅據陋見,按其不同“嵌式”略分六類,各輯二、三例以見其一斑將一人姓名分嵌在上、下聯,這是一種類型。姓名為二字者,多用上聯嵌姓,下聯嵌名:姓名為三字者,上下聯分別嵌名,而以橫批嵌姓。亦有隻在上下聯中嵌名而略去姓者。

蓋君巧嵌人名入對輯例(朱碇歐)

九華山仁德法師書法對聯


(一)

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秋瑾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當時即有人在亭柱上貼一嵌姓名對聯以吊之:

悲哉!秋之為氣

慘矣!瑾其可懷。

一九一一年舊曆八月,端方以“欽命督辦四川鐵路大臣”的身份到重慶。九欽差行轅駐江南會館而靠近水東門。行轅大門高樹桅杆,掛“端”字帥旗,左右並搭了鼓樂臺,還派了衛兵多人嚴守,但仍有人冒險於夜裡貼一對聯於其門側:

端的死在江南館;

方好抬出水東門。

極自然地嵌進端方姓名,而以“水東門”對“江南館”,亦甚工穩。此聯反映了四川人民對端賊的無比痛恨。其年舊曆十月,端方西上成都,行至四川資州,被起義士兵處死,並傳首重慶示眾。重慶市民又編了一首嵌名歌謠:“端公無方,法力太荒:未曾參趙,先倒五猖。”當時不少老百姓認為對聯所言竟“應驗”了。

又如,二十年代某年秋,程硯秋初由上海赴京演出,肖公遠為撰一嵌名對聯

豔色天下重;

秋聲海上來。

此聯表達了對程赴京演出的讚譽之情。雖不用姓氏,但人人一見即知是為歡迎程硯(豔)秋而作。

蓋君巧嵌人名入對輯例(朱碇歐)

深圳御寶軒展出羅聘款書法對聯

(二)

嵌寫姓名入對常見的又一類型,是把兩人姓名分別嵌入一副對聯的上、下聯,此種類型用於悼亡的寄託哀思,或就名勝之地的即景抒情,尤為多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字復生,他於一八九八年慷慨就義時,而當年“公車上書”力主變法的康有為則早已逃到日本。辛亥革命後,湖南瀏陽建譚嗣同祠落成,孫中山等均撰對聯贊譚義烈。康有為亦撰一聯,將已名與譚名嵌入其中

復生不復生矣!

有為安有為哉?

巧用“復生”、“有為”的雙關之意,既寫悼亡深意,也流露出以遺老自居的“南海聖人”在清朝被推翻之後仍眷眷於君主立憲而歧路徬徨、無所作為的心情。

湖南嶽陽樓上有一楹聯,嵌入范仲淹、杜甫之名,既記名勝典實,又寫遊者感懷:

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衡山縣的王船山祠楹聯,則把瞿式耜、顧炎武二位抗清名士姓名及有關故實嵌入以為“借代”,明雖不言王船山,實則大寫王船山。其聯語是:慟哭西臺,當年航海君臣,知已猶餘瞿相國

羈棲南嶽,此後名山著作,同心唯有顧亭林。此外,尚有雖嵌人名而以其詞意用者,如

蘆中人語響;

柳下惠風和

由於巧嵌“蘆中人”與“柳下惠”,則寥寥十字,不啻畫出一幅江岸風景圖再,也有雜湊古今中外人名嵌入對聯之中的,不妨舉一例:

太史公作貨殖列傳;

斯密氏為商學大家

此聯解放前多見於宜賓城的一些大商號,以大紅緞子書貼金字張掛之以為炫帽,雖有“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但由於嵌入司馬遷與亞當·斯密之名比起“生意中豈無學向?經濟內自有文章!”來,似又更為“時髦”。

蓋君巧嵌人名入對輯例(朱碇歐)

(三)

下聯中各嵌入二人或多人姓名,此為另一類型。略舉例於下九一二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四川人曾編一嵌名對聯以為紀念;

君宣統,臣宣懷,宣上宣下,掀倒滿清十八行省;

見爾巽,弟爾率,爾來爾去,餌出民國一統江山。

該聯由於嵌入了與辛亥四川保路運動有關的歷史人物姓名,因此從中透露出這一運動的某些前因與後果,而巧用“掀”與“宜諧音,“餌”與爾”諧音,既別開生面而又妙趣橫生,且確當地影射了時事,可謂一絕九一三年夏初,宋教仁被刺於上海之後,成都各界在昭忠祠開追悼會,會場內有一副嵌姓名對聯亦屬此類作品:

大析世凱,小奸趙乘鈞。嘆此恨茫茫,我輩公仇何日報?

明兇應夔丞,暗兇洪述祖。嗟彼蒼黯黯,先生冤憤幾時伸!

抗日時期,重慶曾有人以作家姓名嵌入對聯,聯語為:

齊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兩石畫壇同凸兀;

許地山,歐陽山,前山後山,雙山文苑互崢嶸。

今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單位舉辦“春節徵聯”,亦有一獲得頭獎的嵌作家姓名對:

碧野田間牛得草:

金山林裡馬識途。

(四)

姓名入對而採用諧音,是嵌寫姓名入對的又一種類型,如:

如罩子筆燈諸角亮;(趙子龍蹬諸葛亮)

張棚隔燭無大光。(張鵬翮觸吳大光)

兩船並竹,櫓速不如帆快,(魯肅不如樊噲)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狄青難比肖何)

(五)

採用疊字“頂針”法,既嵌入人名,又充分調動借代、雙關、諷喻對比等修辭手段,以揶揄其事,此亦一種類型。解放戰爭後期,胡宗南任蔣政權西北軍政長官,派所部軍長劉戡北犯,又令師長徐保扼守寶雞,均先後被我人民解放軍擊斃。胡為二人開追悼會,有人乃代擬“輓聯”一副,巧用頂針嵌名入對:

劉戡戡內亂,內亂未戡戡身死:

徐保保寶雞,寶雞不保保成仁。

(六)

倒順迴文成對,此為要介紹的第六種類型。

抗日戰爭後期,美國副總統華來土,準備到重慶訪問,重慶某報以"華來士來華”為上聯徵對。要求對一名人、要事而又必須使迴文亦能成句並保持原意。有個中學生應徵,聯語全文為:

華來士來華;

霍去病去霍。

雖然,“士”對“病”未必工穩,但以“去”對“來”,以“霍”(姓氏、地名)對“華”(亦姓氏、地名),並含“名人”、“要事”(商討對日戰事與伐平匈奴),也聊勝於無。

又,張學良字漢卿,少時慕學漢初開國功臣張良,而劉師亮少時,在家鄉內江木鎮曾拜一姓劉的老塾師為師求學就此二字,亦可得一嵌名迴文對聯:

張學良學張

劉師亮師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