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案凶手打亲情牌感动陪审团免死?大黄有话说

事件回顾:

章莹颖案凶手打亲情牌感动陪审团免死?大黄有话说

章莹颖

章莹颖,女,1990年出生,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201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于2016年至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客座学习。

2017年4月,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在前往校外公寓签署租约的当天失联,再也没能回来。

2017年6月3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并指控他涉嫌绑架和杀害章莹颖。克里斯藤森一度拒绝认罪。

2019年6月24日,美国联邦法院陪审团裁定,克里斯藤森绑架杀害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罪名成立。

2019年7月18日,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在两天之内审议了超过8个小时之后,最终并未能就克里斯藤森的死刑判决达成一致决定,最后法官宣布:被告克里斯藤森被判终生监禁,不得假释。

判决后,激起了国内网友的强烈抗议。据美国警方透露的细节来看,罪犯克里斯藤森绑架囚禁了章莹颖并在公寓里强奸,殴打并且杀害了她,最后还割下了章莹颖的头颅抛尸他处。

罪犯克里斯藤森的犯罪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后果严重不言而喻,套用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任何以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最严重的犯罪。更何况罪犯还在杀害被害人之前侵犯她的尊严之后还有分尸行为。

但是陪审团并没有判处克里斯藤森死刑,这无疑让公众对美国的司法制度产生怀疑,一度认为罪犯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审判。

事实上,死刑在美国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每次处决杀人犯时都会有反对死刑的人权和宗教人士出来抗议。欧盟和一些国际人权组织也一直反对执行死刑。

美国也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反对死刑,在1966年有一项调查表明,美国民众有47%反对死刑。

世界上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有89个,其中包括法国,德国,芬兰,加拿大,意大利等等发达国家。

案发地美国伊利诺伊州在2011年就废除了死刑,但是根据美国法律,容许联邦政府机关对于重大犯罪求处死刑。

尽管如此,美国对于死刑判决任然是持谨慎态度,可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判处死刑。即使判处了死刑,真正执行死刑的更是少之又少。

克里斯藤森的犯罪等级完全够得上美国执行死刑的标准,正如法官在庭审中说的话:章莹颖的家人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女儿的遗体现在在哪里,他们必须忍受这样的想法:莹颖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被一个陌生人从他们身边残忍地夺去了生命。这个罪犯沉迷于自私的幻想直到今天,除了他自己以外,他不尊重任何人。

说到这里,大黄不得不着重讲一下美国的陪审员制度。美国的陪审员制度被认为是美国民主法制的基础。章莹颖案一共12个陪审团成员,每个陪审员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初选可能会达到两三百人之多。

由法官将不适合的人选剔除之后,双方律师再对候选人进行筛选,一方律师可以对按编号提出的候选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予以淘汰或保留。直至到最后的12名陪审团。律师会根据经验或者挑选过程,否决对己方不利的候选陪审员。这种由双方律师挑选出来的陪审团,基本上是能够提现公平的原则的。

一般的案子陪审员是可以回家的,但如果案子引起轰动,他们就必须被隔离,不可以看报纸和电视新闻,甚至连上食品店买吃的都有法警跟着,以保证他们不与外界接触以维持公正的判决。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陪审员的自由度比该案的嫌疑犯还要小。他们一起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场所,每天由法警的专车接送他们去法庭。他们一般不能会见亲友,也不能看电视新闻和未经法警审查的报纸,以免社会舆论影响他们对案件的公正裁决。

而在张莹颖案中,并没有公开到底有几名陪审员反对死刑判决,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死刑判决上,必须要12名陪审员达成一致意见,死刑判决才会生效。即使有一名陪审员不同意,法庭也无法做出死刑判决。

在章莹颖案中,陪审团并没有判处凶手克里斯藤森死刑,但是法官在判决时强调:这并不是对杀人凶手的怜悯,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怜悯。

又或者,凶手直至现在也没有供出章莹颖的遗体所在,所以陪审员还抱有希望能找回她的遗体。

判决以后引起了各界人事的强烈不满,以至于网络上说凶手根本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我们是希望除凶手而后快,但是美国的法律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判决,我们很难说这是不公平的。

最后,小编也希望早日找到受害者章莹颖的遗体,让她能够回到祖国安葬。逝者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