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2期)——創新理論框架和政策思路,設計中國一攬子宏觀政策”於4月15日以線上方式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出席並演講。

我們需不需要“保目標”?如果需要,如何在“保目標”約束下,制訂今年可行的經濟增速?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指出,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在一季度經歷國內疫情第一波衝擊後,正在築底過程中,但歐美髮達國家疫情蔓延後,正在對我國經濟形成第二波衝擊,衝擊強度可能不亞於第一波衝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曲線大致是一個“不對稱的U型”,經濟反彈出現在什麼時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疫情能否得到控制。如果全球經濟出現嚴重衰退,並負反饋影響到中國經濟,全年經濟增長仍有不確定性,現在制定明確的增長目標十分困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變化,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看“量”,更要看“質”。“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底線性要求,今年能夠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也能夠實現,而實現GDP翻一番的量化目標可能在統計意義上略有差距,但這種差距是受疫情影響造成的,並不會在總體上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如何理解當下中國宏觀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一攬子宏觀政策的邏輯與著力點是什麼?

王一鳴指出,首先,這次疫情是一次外部衝擊,疫情對經濟系統的影響取決於持續時間和經濟系統的抗衝擊能力。一攬子政策措施必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第二,這次疫情又是非典型性外部衝擊,是需求-供給-金融的三重疊加衝擊。一攬子政策措施既要立足於有效擴大國內需求,對沖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也要高度關注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期衝擊和中長期影響,還有防範企業資產負債表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引發金融領域風險。第三,這次疫情不僅衝擊經濟系統,而且威脅到就業和民生。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把保就業、保民生放在核心位置。第四,這次疫情的影響範圍是前所未有的,覆蓋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有效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疊加影響,增強政策彈性。第五,這次疫情是對經濟系統的一次壓力測試,一些問題會暴露出來。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抓住疫情倒逼形成的改革“機會窗口”,將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

關於底線管理的看法

王一鳴指出,當前疫情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而且對全球政治格局和國際關係、全球化進程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都會帶來一系列深刻影響。面對國際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和嚴峻複雜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從宏觀經濟管理角度,當前的底線思維就要保就業、保民生。保就業的前提是中小微企業的企穩和復甦,要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時強化對困難群體救助,對特殊困難群體給予更多直接性補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