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航天事業一直有問題?

電影亂薦


這很正常,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戴七名科學家升空後爆炸,損失慘重。這一點不奇怪,航天事業本就是高科技丶高風險挑戰。走路還鐵跤呢,那裡有“一帆風順”丶”心想事成”的事。

科學家正忙著呢,原因是要查找的,也一定能找到不用我等操心,更不要胡說八道去添亂。把你自已該做的事做好才是最主要的。


資料完善度低


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朋友,在最近可能心情都不太好,主要是因為在過去半年時間內,我國發射的好幾枚運載火箭都出現了發射失利,所以不光是我國航天人感覺很焦急遺憾,對於廣大關心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朋友來說,心情也是很低落。

相信不少人知道今年我國2020年航天白皮書公佈的內容中,我國將會按照發射計劃進行包括嫦娥五期登月工程和新一代載人飛船飛行試驗/火星探測/高分衛星發射,以及專為商業航天市場研發的長征8號運載火箭首次試飛工作,可以說今年的航天發射不光任務重/型號繁雜,而且今年發射次數將超過2019年達到40餘次。

所以在新年初始我國航天產業就開始百花齊放,多款新型火箭和前代成熟火箭開始按照發射計劃執行發射任務,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火箭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整套體系工程,除了我們看不見和附屬的發射場地等設施外,光是火箭自身的零部件數量就超過一百個以上,而且火箭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除了火箭自身的振動等因素外,也包括外界大氣壓等因素的干擾,所以如何保證火箭在發射到航天器入軌的這幾個小時內平安無事,除了需要火箭自身的設計足夠優秀外,更離不開日常組裝和發射前的全面檢查工作。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和長征七號甲型運載火箭首飛雖然都發射失利,但是別忘了這兩款火箭都是我國全新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都採用了大量先進但是還沒有成熟可靠的新技術在內,所以這幾次發射失利其實從航天發射慣例來說也算是意料之中的預想,因為火箭由上百萬個零部件組成,火箭發射過程中的複雜因素也很多,再加之這兩款火箭都是大量採用新技術的新運載火箭,自身的很多新技術並沒有經過多輪發射驗證成熟可靠性,所以不能以這兩次發射否定之前的成就。

當然除了新火箭外,本月初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尼衛星時,第三級火箭發生故障導致發射失敗,其實內究下來也是能夠看出其發射過程有多麼困難的。首先這次發射的是一顆運行在遠地點距地高度接近4萬公里的GEO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顆通信衛星,受限於運行軌道高度較高的原因,就算是三級火箭在整個發射過程中,也需要第三級火箭通過多次點火才能將衛星送入預定運行軌道,但是我們知道一級火箭分離的時候,火箭當時連同衛星的運行速度此時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等二級火箭脫離時,三級火箭實質不光飛行在高度更高的真空環境中,而且此時飛行速度至少已經超過8KM/S,但是此時三級火箭的運行軌道高度還介於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之間,而且為了將通信衛星的入軌精度提升和增強通信衛星的覆蓋面積,需要藉助第三級火箭的多次點火來提升衛星運行軌道的遠地點運行高度。試想一下火箭發動機在真空環境下需要多次精準的點火數十秒然後精準停機,再等待幾分鐘後再次精準點火加速。如此的重返之下,如果第三級火箭發動機每次未能準確的點火/停機,那麼對於發射載荷通信衛星而言,便很可能會因為入軌速度不夠而發射失利。

總結來說,運載火箭這種高端且精密性極高的複雜體系工程能夠很好的發射升空到航天器安全入軌,本身就已經是意外中的驚喜了,就像前兩年美國SpaceX公司首飛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時候,雖然獵鷹重型火箭是由三枚經過多次成功發射的獵鷹9一級火箭並聯而成,但是SpaceX公司CEO馬斯克仍然表示,只要獵鷹重型火箭不直接在發射臺爆炸就是成功的。而且細數下來,每年雖然全球發射運載火箭的次數基本在百枚左右,比如2018年全球發射次數達到114枚,2019年也達到了103枚。但是在過去幾年中發射失敗的火箭也不是沒有,比如前幾年SpaceX公司的獵鷹9活躍的時候,雖然全年發射次數能夠超過20枚,這還是單款型號的發射次數,但是SpaceX公司發射失敗直接在發射臺爆炸/發射未能入軌等發射失敗案例也不在少數,就連航天大國俄羅斯過去幾年雖然發射次數不少,但是每年仍然有發射失利的新聞爆出。

而且對於我國來說,過去幾年內我國開始用更加先進的長征5/6/7號運載火箭執行發射任務,並逐步取代老舊的長征2/3/4號運載火箭,所以一方面是新火箭還需要經過多輪發射檢驗整體可靠穩定性,另一方面也是隨著我國航天產業的逐步擴大,每年的發射任務越來越多,所以光是隨著發射次數的增加,發射失利的幾率也會同步放大,但是這些在航天發射中其實都很正常。


魑魅涅磐


朋友你好,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相當迅猛,但是2020年一個月時間之內,接連遭遇了兩次重大的發射失敗。一次是3月16號長城七號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起飛昇空,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發生了爆炸,另一次是在4月9號長征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一顆印度尼西亞的衛星,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發動機突然故障,再次發生發射失敗。長征三號火箭是發射成功率相當高的火箭,只有首次試射時發生過一次失敗,在六十多次發射中沒有失敗過,技術相當成熟。接連發生髮射失敗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如果完全歸罪於技術原因,我想是過於牽強了吧,人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由於國家對航天發射市場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一些民營航天公司高薪聘請航天工程技術人員,據說火箭發動機設計師張小平這種重量級的人物都有離職的願望。究其原因是什麼呢?付出與收入沒有成為正比,讓航空航天人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一個歌星唱一個歌兒就幾十萬,而一個航天工程師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幾十萬吧,這種收入的差距帶來了航天工程技術人員不穩定性。

希望國家要出臺政策,保證國家尖端科技工作與生活待遇,讓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時希望國家的輿論和媒體要大力宣傳尖端科技人員的貢獻。真正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放在實處而不是一句空話,鼓勵和引導青年科技工程技術人員投入到先端科技的研發工作中去,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這是我的一點小小的看法,請大家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