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一南京,是她整個人生的園子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掠影》187×139cm 2004年 (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南京,與這個叫喻慧的女子是她整個人生的“園子”,她在這個園子裡玩樂、嬉笑、閒居,她早適應了這裡的節奏——不好大喜功,不聲嘶力竭,這裡,雖有著大都市的板眼,但若想隱市,隨時有曲徑可以通幽,畢竟,這裡還是有煙雨樓臺,坡岸水色;畢竟,這裡是江南,雖然南京像極了北方城市。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作品

沒有想到長在南京的喻慧,曾經不喜歡園林。

對園林由衷的理解幾乎可以說在喻慧走入不惑的成熟之年。

不在江南的女人,對清幽庭院有種隔岸的神往,那是她夢中欲往的一個庭臺,需要合適的機緣與年代棲居於此,而身在其中的人卻又是不知何故,有種相望未相聞的感覺。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春色驚恐》 66×132cm 2011年

因為家中淵源和日後工作的地點都和南京總統府的西花園有關,喻慧少年時的記憶早早有了園林非常真實的影像,這裡不過是孩提時期夥伴們打打鬧鬧玩遊戲的地方,因為假山、迴廊、樹木的曲折蜿蜒,把自己小小的身軀淹沒在裡,竟長時間未有人來找,陽光,依然很明媚;園林依然很迷離,可似乎笑聲遠去了,夥伴們找不到她,她一個人被拋棄了,於是,庭院的美妙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恐懼。園林給年少的喻慧留下了陰暗、腐朽甚至恐懼的感覺。不是那種童話似的開放的場景,卻是撲簌難回頭的印象。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相逢》93×172cm 2012年

這,便是這個江南女畫家對園林的最初印象,這個印象 與我的想象有點出入,這似乎也與喻慧少年時期的成長背景有關,那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不是貴族文化盛行的年代,沒有浸染,沒有薰陶,哪來的與認知相融的理解。每個人對於園林的感受和她成長的背景相關。

如果是文人,如果是盛世,園子就在鬧市區,平日車碾步履就能到達,三、五良友,賞詩作畫於庭院中,看小魚悠悠,聞曲音戲調,欣然生活於鬧市旁的庭院裡,園子不是遠郊區的別墅,無需穿過堵車的鬧市才到達,園子就是我的家,就是時刻交往與社會的門庭戶府,是我私家享樂的齋堂,這不是夢境,這就是明代士層於吳門的寫照。他們將理想拉回了園林中,臥遊在庭園裡,享受他們真實的生活。

二 歲月,激活了她中國古典文化的記憶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黑鳥》197×96cm 2005年 (南京古歌博物館藏,傅抱石水墨傳媒三年展獲評委提名獎)

當然,生活於二十一世紀的喻慧不可能感受到這樣真切的生活,畢竟那個鄉紳的文化已經終結。自然,我們也不可能很自然很真切地理解李清照生活得那個時期“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庭院生活。

我們只能長大,長大,長到一個女人完全懂得情感,懂得歲月,懂得生命得更多時,開始回望中國歷史上那些迷人的生活。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這樣,它是一個成人的優雅文化,或者更準確地是成熟的還要有緣的人的文化,當我們太年輕的時候,我們就是伴著它,但似乎走不進它,總是相見不相知。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天涯倦客》219×193cm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提名獎)

接近四十的時候,喻慧好像才有了相見恨晚的久違的感覺,她對園林的那些相知在她的記憶裡復甦了。園林所有的好處,所有的本意她開始知曉了,她甚至迷上了戲曲,這在她早先都是不大有的,她心裡的積澱激活了她通往中國傳統文化的幽徑,園林那個並不寬敞的狹窄之地,戲曲那個聽起來漫長無聊的曲音,竟然都有了味道,所有的都沒變,是她觀賞的角度變了。她開始在園林的任何一個點,都能看出一片風景。那詩意、風神都看出來了,她甚至用園林裡最突出的元素——石頭,創作。太湖石,成為了她典型的風格。此刻的她,更將石頭看做是一個永恆的象徵,是有著細膩、柔腸內美的不顯之玉。

三 神話般的園林夢想

不再懼怕,懂得欣賞寂寂園色的喻慧,慢慢有了自己心中的園林。她當然不是李清照,也不是馬湘蘭,她有著今天藝術家的當代思維,她將一個從裡往外看的傳統審美,轉化成她由外向裡看的思維。她開始構思屬於她的園林。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作品

一個偶然,在安徽的鄉下,在朋友的介紹下她真的看到了一個四面環山,流淌清溪長滿柿子樹的小山坡,那是宋畫中的意像,那裡生滿風致。喻慧的心,盪漾許久,她要在這裡建造自己的園子:它們符合古典造園之理,有著古典園林的結構、經營,但是它們是現代的玻璃材質,它們通透坦蕩,在樹影竹林中,凸顯著一個琉璃的神話。溪流上坐落著透明的四方亭,橋體也是玻璃磚搭就的,太湖石也是通透的玻璃燒製的,在四面環山,有著古樹的背景下,這真的有一種奇特的感受,它們看起來很神奇,特別是晚上,它們出現了不同光色的影像,喻慧對園林的理解,不僅超越了以往的賞識,還注入了更深層的理解。她夢中的園林是新奇的,但其中的精神是延續的。

我們知道,那個曾經害怕園子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有力量的成熟韻致的女人,她自然也有了心中的園子,這個園子是一個古典的夢想,一個奢侈的夢想。

四 太湖石是她的終極園林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作品

在​喻慧的藝術中無數次的表現太湖石,她終於將江南特徵變成自己的特徵。人們看到太湖石,便知道這是喻慧的作品。

它們不再是天然的石頭,是​藝術家賦予了溫度,賦予了愛與剛強的物化的精神產物,它們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宣紙上,是喻慧生命靜靜的傳達,是她終極的園林,那些太湖石不再堅硬,不再冷漠,它們和她一起,慢慢地圍起一個新形式的園林,那樣美,那樣得生動。

復甦的記憶——畫家喻慧的園林和她的藝術

喻慧作品

此刻,太湖石是喻慧與這個世界連接的紐帶,因為有這樣一個園林,喻慧獲得豐盛的精神盛宴,她不再孤獨,不再迷茫,她是她園林的女神,主宰著一個美妙奇特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人們通過太湖石認識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一個堅強而豁達女子。

喻慧建立了當代中國畫審美的新視野,在繪畫意境上從田園意趣轉為充滿非現實的空間營造。在藝術方向和繪畫本體語言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她將風格與情懷,風神與視覺融為一體,讓觀者看到不僅是太湖石,更是一個世紀中女性與園林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