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託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颺及當等謀圖神器,範黨同罪人,皆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公元249年,裝病多年的太傅司馬懿,趁皇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出城拜謁明帝陵時發動政變。

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聯合朝中重臣在控制了整個洛陽後,請軟禁中的郭太后下詔,罷免曹爽之職。曹爽在聽信司馬懿勸降之言後,拱手交出了兵權和皇帝曹芳的控制權,選擇了乖乖投降。原本認為能保存富貴,做一富家翁。沒想到等待他和其黨羽的是一場殘酷的屠殺,曹爽兄弟被夷滅三族,朝中黨羽被殺5000餘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誘發政變的原因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曹芳繼位。當時由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一群譁眾取寵之人,排斥司馬懿等一眾朝中老臣。

先是在中央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免了他錄尚書事的行政之權,並剝奪其兵權,遷其為太傅,把他架空。再後來把掌控禁軍的將軍蔣濟、掌管司法的廷尉高柔都捧上三公之位,安排心腹接任,控制了朝中軍、法大權。

在地方上,曹爽也遍佈黨羽,用夏侯玄統領關中,奪取了原西線主帥司馬懿的軍權,在東線主帥王凌身邊則安插心腹文欽去監視和分權。

公元247年,曹爽聽從丁謐之計,上書皇帝曹芳,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郭太后和曹芳告別時相對哭泣。

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皇帝曹芳

此時,曹爽一黨的跋扈被士族所厭惡,朝中流傳出一句謗語:

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

三狗就是指何晏、鄧颺和丁謐,默指的是曹爽。意思是說這三人都是曹爽身邊的惡犬,而丁謐是最為兇惡的一隻。

雖然曹爽自此大權獨攬,但在朝中也成了眾矢之的,不管是太后、還是朝中重臣與世家大族都對其擅權跋扈之舉,非常憤恨!

積怨已久,一旦爆發出來,就是血流成河,這也是司馬懿能夠政變成功,而獲得絕大多數曹魏重臣支持的原因。

而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只因燕王曹宇拒絕了明帝曹叡的託孤,固辭大將軍之位,才使得明帝不得不在臨終前,做出了提拔平庸的曹爽和召回在外帶兵的司馬懿輔政的無奈選擇。

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大將軍曹爽

曹宇其人

曹宇,字彭祖。魏武帝曹操與環夫人所生之子,鄧哀王曹衝的同母兄弟。

按照史書列名的次序,曹宇應當是曹操的第九子,因三子早殤的緣故(曹熊、曹鑠、曹衝),曹操期望曹宇能健康的成年,便給他取字叫“彭祖”。彭祖是上古時期長壽之人,傳說活了八百歲,所以曹操希望曹宇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命百歲,沒想到曹宇真的成為曹操兒子中最長壽的一位。

從歷史史料分析,他的長壽秘訣有兩點:

  • 1、性情恭順溫和,萬事保持平常心,心靜自然體健,很符合養生之道。
  • 2、與人為善,從不爭權奪利,面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滔天權勢,堅辭不受,遠離政治旋渦,避免了殺身之禍,壽終正寢。

如果能夠改變曹魏命運的話,轉折點就在明帝臨終前對曹宇殷殷期許的決策上,如果曹宇選擇了接受明帝的詔令,按照他的性情,絕對不會苛待郭太后、激怒眾多曹魏老臣,也不會跟司馬懿的關係達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司馬懿想篡權曹魏沒有藉口、沒有助力,想要成功是相當困難的。

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魏明帝曹叡

曹魏政權的生死抉擇

明帝少與宇同止,常愛異之。及即位,寵賜與諸王殊。

魏明帝與曹宇雖為叔侄,但年齡相仿。少年時經常聚在一起,關係很好。明帝即皇帝位後,對曹宇的寵信和賞賜都比其他宗王要多。

冬十二月,明帝疾篤,拜宇為大將軍,屬以後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讓。

公元238年冬,明帝感覺大限已近,急招曹宇入朝(曹宇住鄴城),下旨拜曹宇為大將軍,託付後事。但曹宇堅決不接受任命。

在這裡要說明一點,魏明帝曹叡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深得曹操的喜愛,常令他伴隨左右,悉心教導。曹操曾說:“我基於爾三世矣。”,意思是,我曹氏家族的基業有你在就可以放心的繼承三代了。

明帝在觀人方面也很有眼光,後來曹爽身邊的“三狗”,都因為華而不實,遭到明帝的貶斥,在明帝執政期間從不重用。

明帝之所以看重曹宇,正是其性格恭順,加之與各方關係良好的原因,可惜曹宇放棄了,對於明帝來說,時間不多了,精力也不夠了,他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第二種選擇。

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曹叡病重,問計劉放、孫資二人

問曰:“燕王正爾為?”對曰:“燕王實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誰可任者?”時惟曹爽獨在側,放、資因薦爽,且言:“宜召司馬懿與相參。”帝曰:“爽堪其事不?”爽流汗不能對。放躡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

曹叡此時病重,已不能起身,下達的旨意由近臣劉放、孫資傳達。聽到燕王曹宇拒不接詔的回報,問二人道:“燕王為什麼要如此做呢?”二人答道:“燕王有自知之明,不能承擔重任。”曹叡失望至極,無奈問道:“誰可以當此重任?”

當時只有曹爽一人在身邊,劉放、孫資順勢推薦了曹爽,並且說:“應當召回司馬懿共同參與。”曹叡問:“曹爽能擔起這件大事嗎?”曹爽汗如雨下,不敢對答。劉放暗中踩他的腳,輕聲教他說:“以死報國”。

帝從放、資言,欲用爽、懿,既而中變,敕停前命;放、資復入見說帝,帝又從之。

曹叡聽從了建議,想用曹爽、司馬懿二人,但經過一番考慮,下旨暫停了任命。劉放、孫資再次遊說曹叡,曹叡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從之。

由此可見,即使曹叡已經病入膏肓,但對曹爽的能力和司馬懿的忠心,始終抱有懷疑,再等待曹宇改變想法之時,一直不肯倉促做出這個對曹魏政權變數太大的決定。但是,等了一段時間後,曹宇始終不改初衷,明帝病情加重,已經拖不起了,只能做出這個無奈的選擇。

曹宇:明哲保身做到極致,固辭輔政,害死了曹爽,成就了司馬懿

燕王曹宇固辭大將軍之位

結語

曹魏政權的結局,明帝看不到了,但他臨終之前的猶豫,揭示了他已經有了不好的猜測,而這種猜測,在之後不久就成為了現實。

明帝已經知曉了曹宇的本心,在死之前成全了他。“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把他趕回了鄴城,遠離了朝堂的是非。明帝心想,就讓這個不爭、良善的叔叔安穩的度過一生吧。

此後,曹宇依然安分地做享樂王爺,司馬懿父子篡奪曹魏大權後,對曹氏宗族展開無情屠殺時,依然對曹宇禮遇有加,一再增加曹宇的食邑,以示尊崇。

曹髦遇弒後,司馬昭因曹宇不爭的性情,擇立曹宇之子曹奐為帝。作為皇帝的生父,雖然沒有加官進爵,但食邑又有增加,最終達到五千五百戶,成為諸曹之冠。

司馬炎代魏建晉後,曹宇由王爵降為公爵,但依然受到優待,家中的錢糧足以讓他平安富足地度過餘生。

公元278年,曹宇薨逝,一生遠離政治,平安喜樂。就像父親曹操所希望的那樣,成為了曹氏子弟中最長壽的一位,就是不知道在九泉之下面對曹操時,有無後悔和愧疚做出當年的決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三國志》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