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文/帅妈育儿经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经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不知道各位宝爸宝妈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总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有些时候还会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新朋友玩偶等等。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很多时候家长遇到这一幕都会很紧张,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专属于宝宝的心理“泛灵心理”,这是一种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把所有物体拟人化,把这些物体当成自己的“朋友”。

孩子总是与家里的空气讲话,宝妈既疑惑又担心

小宇最近总是和家里的花草对话,有时候一个人在看动画片还会与旁边的空气讨论动画片的剧情。小宇妈妈看到这个情况也纳闷问小宇在和谁说话?小宇回答:我的新朋友啊。明明家里没有小朋友,小宇妈妈开始担心:难道小宇有多重人格或者心理障碍?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妈妈越想越紧张便带着小宇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问题,最后医生告诉小宇妈妈:她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是小孩子这一阶段非常正常的反应,这种心理叫“泛灵心理”,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正确引导孩子就可以了。

到底什么是“泛灵心理”?

所谓的“泛灵心理”实际上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的,这种现象在孩子中很常见,小孩子认为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是自己的朋友,会下意识地与“他们”进行交流。随着孩子对对生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当孩子三至四岁时,他们对外界的理解非常模糊。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也没有特定的生活概念和理解,经常把娃娃或者植物等等当作有生命的物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孩子总是喜欢把洋娃娃当成他们最好的朋友,并和他们交谈。当孩子表现出“泛灵心理”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孩子。

那么,孩子的“泛灵心理”有哪些表现呢?

把玩具当成朋友。这是许多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喜欢和玩具交谈,并把玩具当成最好的朋友。把自己的洋娃娃介绍给别人。当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时,也会选择首先和他想象中的“朋友”进行交谈。

喜欢扮演动画角色。我们都知道电视中的许多角色是虚拟的,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比如猪八戒、孙悟空、超人等等。但是孩子总会认为这些人物是存在于客观生活中的,并且在生活中总是喜欢扮演这些角色。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珍惜自己的物品。孩子“泛灵心理”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会把无生命的物体当成有生命的物体,所以他们会认为娃娃是好朋友。因此,会发现孩子将永远珍惜这些物品,不会让任何人碰他们。 事实上,这是因为孩子们视他们为想象中的朋友,不希望任何人伤害他。

孩子的“泛灵心理”有什么好处呢?

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多数时候,孩子们想象出来的“朋友”都相当于孩子的精神支持。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这些“朋友”能给他们最好的安慰,当他们收获快乐时,能一起和“朋友”分享。所以,这些“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用非常重要。

而且,这些“朋友”还能给孩子们更多的陪伴和勇气,因此,“泛灵心理”想象中的朋友的存在可以让孩子更独立地完成事情。因为只要孩子有需要,这些“朋友”可以随时随地给孩子最好的鼓励和帮助。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想象中的朋友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在孩子和父母分床睡觉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害怕。但是,如果有想象中的朋友陪伴,孩子会有更多的勇气。甚至可以说,想象中的朋友取代了父母的角色,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面对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孩子“想象力”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质疑,当孩子主动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时,不要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孩子,理性的去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很多情况下,孩子出现“泛灵心理”是因为父母的陪伴过少,想要寻求心理依靠的表现。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只有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还应当主动的去与孩子的“朋友”打招呼。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反之,家长的质疑会让孩子觉得你会伤害自己的朋友,孩子以后也会下意思的逃避这个问题,之后会很少表现出来,以此还保护自己的“朋友”。

最后,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不要让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和“朋友”讲了,而家长却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可能还小,很多事情分辨不出好坏,自己的烦恼也会增加,家长要做的就是开导孩子,教会孩子明辨事理。

孩子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朋友”?别担心,其实是“泛灵心理”作祟

家长们还要注意的是,平时不要给孩子看一些恐怖片、带有鬼怪色彩的电影等等。孩子这个时候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孩子接触到了相关的情节或形象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更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

而且,不要太过于“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有时候孩子摔倒有些家长甚至还打地板、墙面等等物体,告诉孩子是这个东西害你绊倒的,孩子可能以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也要杜绝这样事情的发生。

你怎么看待“泛灵心理”?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收藏转发哟!点击关注,让宝爸宝妈在育儿路上不迷路!(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