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撒尼人有個傳統節日,密枝節也叫“祭密枝”

彝族民間傳統節日。密枝節流行於滇南彝族地區。路南的撒尼人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頭一個屬鼠日到屬馬日舉行,歷時七天。節日前一天,民間祭祀神職人員要把密林中的祭祀場地打掃乾淨,在神樹下佈置好神壇和神門。

石林撒尼人有個傳統節日,密枝節也叫“祭密枝”

節日的第一天,天剛亮,祭祀人員在總管見集中,然後相司扛一根竹竿在前面領路,畢摩搖著神鈴跟在其後,大隊人員攜帶傢什、食物,趕著牲畜走在最後。進入密林中的祭祀場地後,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有的殺牲,有的燒火做飯……飯前舉行祭神儀式,祭祀以村寨為單位,人們跪在神壇前,由畢摩唸經祈求神靈保佑寨子裡的人平安。

石林撒尼人有個傳統節日,密枝節也叫“祭密枝”

祭拜神靈後,人們要吃祭飯。下午,在林中摔跤娛神。晚飯後,與神靈道別而歸。在七天的祭祀活動中,人們不下地幹活,男子可以上山打獵,婦女在家做針線活。第一天的祭祀最隆重。彝族密枝節傳統祭日將至時,石林彝族撒尼人 村寨的男性村民就相聚在一起,推舉出負責籌辦密枝節的“密枝翁”,挑選出符合標準的男性參加祭神儀式.

石林撒尼人有個傳統節日,密枝節也叫“祭密枝”

祭密枝神必有白色的綿羊或山羊,其次是白豬白雞等色彩潔白的牲靈。規定的日子一到,準備充分的男性村民集聚到密枝林邊,按密枝翁的分工,殺羊宰雞,燒火做飯,開始祭奠活動。畢摩按古規帶著挑選出來的男性村民進入密枝林,來到林中選定的神樹下,把上一年放在樹下的密枝神虔誠地抬進墊著青松毛的籮筐中,舉行祭奠儀式後,抬到畢摩家中,用清水洗淨,紮上新的彩色絲線,放在畢摩家中過夜,第二天又抬回林中神樹下。

@山老頭彝州紀食

石林撒尼人有個傳統節日,密枝節也叫“祭密枝”

由於石林地區山多林多,居住地不同,對密枝神的說法也不相同。有的村寨說:兩塊象人形的石頭代表男女兩位密枝神,男的叫“普帕”,女的叫“普瑪”,他們共同保護著全村人畜的平安;有的則說:密枝神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姑娘,叫“密枝斯瑪”。當天空突降大冰雹時,聰明的密枝斯瑪就趕快把放牧的牛羊趕進密林,為撒尼人留下了牛羊。祭密枝是為了感謝密枝斯瑪和密林;也有的說,密枝神是白狐狸,是一個追求 婚姻自主而死的姑娘變成的。她住在密林中獨居,不喜歡人畜打攪她平靜的生活。無論哪一種解釋,都認為密枝神住在密枝林中,保護著全村的平安。密枝節祭神儀式後,抬出由男性動手做好的飯菜,由密枝翁平均分給在場的男人。男子漢們吃著自己動手做的飯菜,或說玩笑,或發洩心中的怨氣。

石林撒尼人有個傳統節日,密枝節也叫“祭密枝”

“密枝節”是彝族以獨特的方式緬懷和再現祖先曾經生活過的古老社會形態的一種節日,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區的彝族撒尼人,形成了以“阿詩瑪”為代表的民族文化.#dou出雲南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