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高產量、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做好四點其實很簡單

河蟹養殖“四高”關鍵點:高產量、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

海南卓越 水產養殖網


(一)選購優質蟹苗——優質蟹苗特徵


體色:體表清爽、色澤鮮亮、淡黃色為佳,顏色深淺一致;

規格:大小規格整齊,60~120只/斤,爪子長;

活力:活動敏捷,連續翻身15次以上;

食線:食線清晰飽滿;

病害:肝臟、鰓絲、爪尖是否有病變(肝臟發白、鰓絲髮黑缺失、爪尖發黑為劣質苗)。

(二)掌握蛻殼規律、把控蛻殼時間、加強蛻殼期管理


河蟹蛻殼是伴隨河蟹生長和發育成熟的全過程,有正常蛻殼和應激性蛻殼(如氣候和環境發生變化),每次蛻殼都是河蟹的生死大關,稍有不順可能導致死亡。因此,“掌握蛻殼規律、把控蛻殼時間、加強蛻殼期管理”至關重要,不容忽視!


確定河蟹蛻殼時間


(1)根據節氣:河蟹蛻殼與節氣緊密相關,一般在節氣前後蛻殼較多(見下表)


河蟹蛻殼與節氣的關係

河蟹養殖:高產量、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做好四點其實很簡單

(2)檢查河蟹體色:晚上巡塘時發現河蟹體色深,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時說明即將蛻殼。


(3)看是否有空蟹殼:如發現水草上和淺灘處有空殼,表明河蟹已開始蛻殼了。


(4)檢查河蟹吃食情況:河蟹在蛻殼前3天攝食減少或不吃食。如發現餌料的剩餘量大大增加,表明河蟹即將蛻殼。

(5)看水草漂浮情況:如果發現大量苦草連根飄起或伊樂藻、輪葉黑藻草頭被夾斷時,表明河蟹即將蛻殼。


河蟹養殖:高產量、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做好四點其實很簡單


2.加強蛻殼前後的管理——提高成活率、增產增收


環境(水、底、草)好,營養充足時,河蟹蛻殼快、整齊、膨脹率大,因此促使河蟹順利蛻殼的關鍵點是“三步走”:“解、補、控”。


解:蛻殼前解毒

前期解底毒和水毒:黑臭淨或解毒超爽+納米氧;

中後期內服排體毒和解體內毒素:市面上的有機酸林林總總,建議大家選擇含量高的,且最好濃縮,使用時一般用量較多,方便攜帶。


補:蛻殼中補充營養(礦物質、維生素D、能量)

蛻殼前5天傍晚:使用納米氧+特力鈣強化體質和穩定水質;

蛻殼時傍晚:使用潑水多維+離子對鈣增強體質和縮短硬化時間。


控:蛻殼後防控病菌感染


河蟹養殖:高產量、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做好四點其實很簡單


3.蛻殼期的注意事項


(1)集中蛻殼前一週應增大投餵動物性餌料(如是淡水魚,則適量加點食鹽+肝樂+腸順康+姜樂),動物性餌料需佔投餌總量的1/3以上。


(2)蛻殼期間,保持水位穩定,禁止排灌水和在池塘勞作(如割草、拉草等)。


(3)上午10點前禁止使用任何藥物,蛻殼期間禁止使用刺激性藥物。

(三)“養護”肝胰臟,防控“水癟子”


“水癟子”是肝壞死嚴重時的一種類型,就像人到了癌症晚期,基本無藥可救。肝胰臟好比體內的核心器官,一旦出現問題,螃蟹就會引發各種代謝問題及疾病(如水癟子的形成),嚴重時出現死亡。因此必須瞭解肝臟功能,並正確“養護”,這樣才能提高養殖效益。


肝臟主要的功能:解毒排毒、免疫調節、能量儲存與代謝功能等。


正常情況下,肝臟可通過免疫功能將體內有毒物質進行降解並排出體外,對脂類、糖類、蛋白質等物質進行代謝吸收。但當有毒物質超過肝臟的免疫力或能量物質超過其代謝能力時,肝臟的運轉負荷加重,時而久之肝臟就會發生病變(如花肝、白肝、肝糜爛),嚴重時出現死亡;當營養物質不足時,肝臟會出現淡黃等營養性肝病,久之就會形成水癟子疾病.

1.形成“水癟子”的主要誘因


毒素:包括藥毒、水毒、底毒、藻毒等;

藥毒:育苗池和養殖池在清塘過程中使用菊酯類藥物(危害極大)、養殖過程大劑量使用殺蟲劑(敵百蟲、阿維菌素等)、除藻劑(硫酸銅等)、殺菌劑(紅黴素、戊二醛等);

水毒:氨氮、亞鹽、高pH值

底毒:氨氮、甲烷.硫化氫及各種腐殖質;

藻毒:藍藻、甲藻、裸藻等產生的毒素。


河蟹養殖:高產量、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做好四點其實很簡單


水草過多過密:一是下層水體流動性差或是死水,極易導致池底缺氧,從而引起河蟹營養代謝困難;二是極易導致懶蟹的產生,導致拒食;三是光合作用強,pH值長期處於高位,嚴重影響河蟹攝食和生長,時而久之則引起營養不良,導致肝壞死

致病菌:各種微生物和致病菌寄生在河蟹體內,侵蝕肝組織,從肝臟吸取營養,當達到一定數量時,如果河蟹免疫力下降時,致病菌快速繁殖,大量消耗肝臟營養而引起肝壞死。

不少養殖戶在進行殺菌、病毒的操作過程中喜歡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而傳統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殺病毒或者是細菌不具有廣譜、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銀離子,通過帶正電荷的銀離子吸引負電荷的病原體後進入病原體內將病原體的官能細胞殺滅從而實現高效、無刺激、徹底的殺菌的效果。


氣候變化:連續高溫、低溫、陰雨天或急劇降溫,河蟹極易產生強烈應激反應,如果河蟹正處於脫殼期,極易導致軟殼、活力低下、機體代謝紊亂,引起肝臟發生病變。

2.如何判斷“水癟子”病

體表觀察:腹部或附肢肌肉鬆弛有充水現象、頭胸甲顏色較深、發黑;

體內觀察:肝臟萎縮,肝絲髮白、有粘液和積水,顏色變深或變淡;

從活動觀察:易上草頭、易上岸上籠、吃食減少、活力低下。

3.“水癟子”的防控措施

(1)保持水體中的溶氧充足、水質穩定和水草的合理密度;

(2)不宜使用刺激性大、藥殘時間長的化學消毒劑、殺蟲劑和除草劑及菊酯清塘劑等;

(3)越冬或脫殼期間,建議投餵動物性餌料,強化營養,增強體質,減少應激;

(4)定期使用淨水王降解水體和底部毒素;

(5)每次脫殼後使用肝樂+清解安潑灑或百安威+納米氧潑灑,並用金多維+肝樂(或保肝促長靈)+腸順康拌料內服,控制病原,促進硬殼;


(四)注重內服,增強免疫,是增收的根本


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結髮現,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加和水環境的惡化或是藥物的濫用,導致河蟹發病主要原因大部分與自身體質免疫力有關,再就是“肝腸胃鰓殼”發生病變後沒有及時發現或處理不善導致發病。因此,通過定期內服增強免疫、促進消化、排出體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