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

蘆 哲 S0570518120004 研究員

劉天天S0570518050003 研究員

報告發布時間: 2020年04月14日

摘 要

核心觀點

3月進出口數據好於預期,進口增速走出負值,內需修復形成支撐。出口增速邊際改善,前期因復工延遲積壓的訂單在3月陸續交付,而外需下滑對出口的拖累在3月中下旬才開始發酵。外需下滑壓力仍存,或將在4月體現,韓國4月上旬外貿數據已不佳。另外,醫療儀器及器械由於佔比小,3月出口金額僅為74.5億元,對於出口的正向拉動並不強。在外圍環境不容樂觀的背景下,我國對內促進產業鏈升級加大出口競爭力,對外加強與一帶一路和東盟國家的經貿聯繫,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外部不利因素。

出口增速邊際改善,但外需下滑壓力仍存,或將在4月集中體現

3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速為-3.5%,較前值-15.90%有一定改善,主因在於:1)前期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陸續交付;2)外需下滑對出口的拖累在3月中下旬才發酵。但是到4月,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將對出口形成較大沖擊,作為全球貿易領頭羊的韓國4月上旬的出口已下滑18.6%。因此我們認為,出口仍面臨嚴峻挑戰,需結合3月和4月數據綜合判斷外需下滑的影響。其一、外需急劇下滑是在3月中下旬開始進一步演繹,企業面臨的問題正在轉變為訂單消失、有復工但難復產。其二、4月中旬歐美疫情有見頂跡象,但是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加速,全球防疫戰線或將拉長。

進口增速走出負值區間,內需修復是支撐

3月份,我國進口同比按照人民幣計價為2.4%,高於前值-2.4%,實現由負轉正。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復工復產提速以及內需的修復對進口存在一定提振。我們預計,在內需逐步回暖與歐美疫情見頂的背景下,進口增速有望出現回升,但是由於全球疫情並未平息,大量海外企業仍處在停工停產的狀態,這對進口也會形成擾動,回升的節奏或是波動上行。另外,儘管一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23.6%,但是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仍對進口形成支撐,一季度大豆、豬肉、棉花等商品自美進口增長迅速。

3月貿易差額由逆差轉為順差,但4月局面可能再次逆轉

3月份,我國貿易差額重新回到順差199億美元。我們認為,3月貿易差額的修復主要是由於國內供給恢復對出口的支撐暫時領先於國外停工停產對進口的拖累。我們預計,4月的貿易差額可能再次面臨順差收窄,甚至是逆差的局面。一方面,居民企業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內需漸進修復,進口增速有望震盪上行。另一方面,在出口對於前期訂單的利好反映完畢後,外需萎縮造成的利空將成為拖累出口的主要因素。

大豆風險敞口較大,短期存在一定的漲價壓力

三月下旬以來,部分國家出臺限制糧食出口政策,同時疫情在巴西等糧食出口大國蔓延,由此帶來的生產物流中斷等問題將對全球糧食供給有所衝擊。對於國內而言,三大主糧(稻穀、小麥、玉米)自給自足,糧價受外部影響較小。但國內大豆風險敞口較大,當下正處於南美洲大豆出貨季,阿根廷與巴西均因疫情影響到出口效率,3月我國大豆進口同比下滑13%,並且衝擊在數據上還未充分體現。我們認為巴西疫情或是國內豆價走勢的關鍵,預計4-5月豆價仍有壓力,但全年供給寬鬆,漲價不具有持續性。

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的背景下:中國的“危與機”

疫情為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在衝擊全球產業鏈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危與機。一方面,由於各國疫情發展步調不一致,全球總需求會互相牽制。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之中大部分處在“夾心層”的位置,而海外上下游企業停工停產,也導致了國內企業“復工難復產”的問題。疫情衝擊下,短期修復產業鏈,中期避免產業鏈外移,長期加速產業鏈的升級更為緊迫。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擴散超預期、全球供應鏈效率降低約束國內開工。

「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
「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

風險提示

1、海外疫情擴散超預期。海外部分國家地區行政性管控能力不足,可能難以限制人員流動造成疫情持續擴散。

2、全球供應鏈效率降低約束國內開工。由於全球產業鏈環環相扣,外部疫情擴散造成的停工停產可能對國內生產活動造成嚴重擾動。

本材料所載觀點源自4月14日發佈的研報《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對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請以上述研報為準

「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
「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

華泰固收 · 張繼強團隊

「華泰宏觀|貿易數據」3月喘息,4月承壓——3月進出口數據點評

歡迎關注【華泰固收|張繼強團隊】

感謝您與我們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體會、經驗與教訓,

願我們一起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