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的長孫李陵請命領兵5000步兵出擊匈奴單于主力,為貳師將軍李廣利進攻匈奴右賢王部吸引火力,漢武帝許之,並部署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軍支援李陵。

李陵軍隊在浚稽山遭遇單于主力8萬騎兵,血戰8日8夜,卻不得路博德的援軍,最終糧盡矢絕而不得已投降匈奴。

漢武帝得知李陵兵敗投降的消息後,大為震怒,向群臣問李陵之責任。

文武群臣都斥責李陵投降之事,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護。

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

“群臣皆罪陵,(皇)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盛言:‘(李)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司馬遷認為李陵血戰匈奴卻因無援軍而戰敗,李陵投降匈奴並非其本意,而是權宜之計,日後當復歸報效漢朝。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然而,漢武帝卻認為司馬遷“欲沮(誣)貳師(將軍李廣利),為(李)陵遊說”,而判定司馬遷犯了誣罔之罪,按律當斬。

司馬遷因為在撰寫史書未完,便忍辱負重,以腐(宮)刑贖死罪,終於在有生之年完成了曠古絕今的史家大作《史記》。

司馬遷雖遭受腐刑,卻沒有絕後,他的血脈後裔更是顯赫800年。


司馬遷後裔帝王將相輩出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司馬遷遭受腐刑之時已經46歲,在漢代已經屬於中老年階段,因此他有兩兒一女:

  • 長子,司馬臨,後改姓“馮“
  • 次子,司馬觀,後改姓“同”
  • 女兒,司馬英。

關於司馬遷的二個兒子,史書上並無記載,想必是他們因為怕受司馬遷之罪連坐,從而改名換姓,隱於山林之中。

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嫁給了弘農郡華陰縣的楊敞。

楊敞何許人也?乃是漢初因斬殺霸王項羽而受封赤泉侯的楊喜之曾孫。

然而,楊喜的赤泉侯只世襲到了楊敞的父親楊胤這一代,因此楊敞本人並無爵位。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將年幼的漢昭帝託孤給大將軍霍光,而楊敞此時正在霍光府內擔任軍司馬一職,深受大將軍器重。

在漢昭帝時期,楊敞官運亨通,從長史一路升遷至大司農、御史大夫,最終官至丞相,受封安平侯。

在楊敞的仕途上,作為妻子的司馬英委實出力不少。

漢昭帝去世後,漢廢帝劉賀繼位,卻因為行為不端而讓大將軍霍光生出廢立之念,於是,霍光派遣大司馬田延年聯絡朝中百官以期共同行事。

當田延年告知楊敞後,楊敞心懷恐懼而不能應答。

司馬英趁田延年更衣之時,走出來勸說楊敞:

“此國大事,今大將軍(霍光)議已定,使九卿(田延年)來報君侯(楊敞)。君侯不疾應,與大將軍同心,猶與無決,先事誅矣。”

楊敞聽後,頓時明瞭利害關係,於是便答應了霍光的請求,帶領群臣上表,奏請皇太后,廢掉劉賀,另立新君。

霍光對楊敞辦事態度十分滿意,因此,楊氏一族得以興盛。

後來,楊敞與司馬英的長子楊忠,因揭發霍氏家族謀反有功,被封為平通侯;

次子楊惲從母親手中獲得了外祖父司馬遷所著《史記》,上書漢宣帝而公開《史記》,對《史記》的傳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此後100年間,弘農楊氏寂寞無聞,直到東漢年間,楊家再出一位大賢——號稱“關西孔子”的東漢名臣楊震。

楊震最終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的太尉,從他開始算起,他的子孫現實了“四世三公”的家族興盛局面。

楊震的孫子是漢末太尉楊彪,而楊彪之子則是被曹操斬殺的漢末著名文學家楊修。

從兩晉時代開始,天下在短暫統一後再次陷入分裂戰亂之中,但作為門閥世族,弘農楊氏的發達興盛卻比漢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晉時期,晉武帝司馬炎的兩位皇后都出自弘農楊氏,楊門子弟基本都在朝廷擔當要職。

東晉南北朝時期,弘農楊氏並未隨潮流“衣冠南渡”,而是繼續在北方生活。

在北方戰亂的200年時間裡,楊氏子孫先後侍奉各個北方政權,常擔任地方郡守。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到了公元6世紀初,弘農楊氏再次出了一位關鍵人物——楊忠。

楊忠經歷了北魏、西魏和北周三朝,勇武而有將略,曾率領軍隊多次擊敗南朝梁和北齊的軍隊,名震天下,他也因功受封隨國公,成為了北朝的軍事貴族。

楊忠之子楊堅因其父功勞而受到西魏朝廷重用,他在16歲時,就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並允許開府,掌握軍政大權。

至後周朝,楊堅在周武帝、周宣帝二朝逐漸成為國家依仗,於是成為權臣。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周宣帝駕崩後,楊堅趁周靜帝年幼,便逼迫其禪讓於他,建立隋朝。

至此,弘農楊氏一脈中首次出現了開朝皇帝。

唐朝後,弘農楊氏依然是李唐關隴集團的重要家族,時稱“李武韋楊”,有唐一代,楊氏子弟中又出現了十一任宰相,家族經久不衰。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弘農楊氏自西漢楊敞開始至唐代,顯赫800多年,帝王將相頻出,堪稱北方一大世家,而楊氏子裔中卻有太史令司馬遷的血脈,實在令人無限感慨!

司馬遷遭受宮刑,但其後裔血脈卻帝王將相輩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