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導演竭力用138分鐘鋪設了一幕極其宏大的歷史敘事,最終落腳在張果果的深沉獨白裡。醍醐灌頂的卒章顯志之餘,背景中是鱗次櫛比的摩天高樓。

四代人的故事在這裡結束了。舒緩的敘事節奏、倒敘迴環的空間拼接,迷茫嗎混沌嗎?坦白講,這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界裡罕見的富有深厚底蘊的史詩鉅作,雖然在大眾觀影時可能產生一定的認知障礙,但回過頭來仔細斟酌,餘音嫋嫋不絕於耳之際,不禁產生“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感嘆。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四代人,一百年,從清華到清華,從迷茫到追問。許多人說《無問西東》闡釋的是貫穿始終的真實,是難能可貴的初心。其實,這部作品引起跨越時空的群體共鳴的根源在於一種精神的傳承。這種精神雖無形,卻足以構築一個人的精神家園,架起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樑。

一言以蔽之,它就是傳統中國士人所推崇的安貧樂道,現代人把它進一步概括為精緻生活。

所謂的“士人精神”,在吳嶺瀾的師長梅貽琦一代開始傳承播撒。《無問西東》以飽滿的筆觸致敬了民國大師輩出、百家爭鳴的輝煌鼎盛。正是這些獨立於天地之間的士人學者在國家迷茫的十字路口上依舊堅持立場,懷揣信仰,才使彼時的吳嶺瀾們堅定人生信念,終成民族的精神脊樑。吳嶺瀾物理“不及”,文科第一,“因為最好的學生都學實科,把自己交給書本,我就有種踏實”。這是一代人共有的困惑,迷茫於人生路口,吳嶺瀾只是五四運動後的一代青年的縮影。幸而有梅貽琦、泰戈爾燈塔般的指引,讓他明白“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水木清華的精神內核是滲透於點滴生活之中的。大雪過後,一眾教授學生佇立湖畔,悠然自適地拉著小提琴。這種氣度與境界顯然是凡夫俗子遙不可及的,縱然1923年的社會軍閥混戰分崩離析,也無礙於士人學者的詩意生活。這並非是伊甸園式的逃避隱遁,身為精神貴族的他們心懷民族蒼生,在清苦生活裡仍然不放棄對美的發現,這份堅守成就了吳嶺瀾的文人風骨,更成就了中國知識分子薪火相傳的士人精神。

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於是,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沈光耀繼承了吳嶺瀾的衣缽。國難當頭,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富家子弟沈光耀毅然投筆從戎,將自己的青春戰場由物理課堂轉到傲拓天疆的壯麗天空。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用滿江紅詞牌填寫聯大校歌—“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他們絲毫未因艱苦環境放棄對學術的探索,對精神的追求。暴雨傾盆,警報響起,大雨淋溼肩頭教授渾然不覺,發現講授受阻泰然寫下“靜坐聽雨”,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這儼然是改變學生人生觀的精彩身教,漏雨的茅草屋教室彷彿成為了自然的饋贈。艱苦清貧面前不改其樂是泰然,生死危難面前不動形色則是定力。一邊是隆隆警報,一邊是細呷冰糖蓮子的沈光耀。生死關頭的抉擇,詮釋著光耀深入骨髓的精神內核,若問何為大格局,警報聲中蓮子羹。一腔熱血的光耀以“晃晃”給一群孤兒生的希望,當他奮力撞向軍艦生命化作熊熊焰火時,暴雨裡衣不蔽體的孤兒正跟著沒有雙腿的神父唱著歌。槍林彈雨的廢墟之上,他們幼小的心靈仍然相信未來,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生動的彰顯著安貧樂道的精神內核已由高校象牙塔播向廣袤荒野,黎民蒼生。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那群嚷嚷著“晃晃”的孤兒中有個叫陳鵬的孩子。二十年後,他由餓殍遍地的戰爭歲月一步步走向水木清華,這個他堅忍精神的發源地。此刻,傳統知識分子精神正經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荒謬的時代開始叩問國人,在道德淪喪、是非混淆的動盪期,堅守信仰、精緻生活的信條是否會像塵埃一樣無影無蹤?讓我們欣慰的是,沈光耀的精神之子陳鵬經受住了考驗。他在最壞的時代中度過了自己最好的芳華,卻讓自已的青春一樣綻放出了最美的光彩。在清華園中拉著王敏佳奔跑留下銀鈴般的歡聲笑語,那份純真與朝氣是那個暗流移動的特殊時代中最亮的一道光。在群起而攻之的暴亂面前拯救千夫所指的王敏佳,當王敏佳只能帶著面紗示人時,仍為她寄來包裹。當她打開盒子時,金黃木葉託底的蛤蜊油和雪花膏帶給人的心靈震撼溢於言表。這已經不僅僅是“也曾沾雨露,不改向陽心”的風霜高潔了,這應該已生髮為“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境界。即使你受盡凌辱,在我的心中,你永遠最美,一樣有追求美的權利。陳鵬用實際行動告訴敏佳,容顏可能不再嬌美,生活必須活的精緻。這份強大的精神內核在敏佳身上獲得了更壯麗的飛昇,當那個桃花源也被文革毀滅,她毅然踏上征程,去尋找自己的精神燈塔,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來自現代首尾呼應的張果果給人巨大的迷茫和無所適從感。顯然,清華人一以貫之的士人精神、堅定信仰在這個時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邊緣化生存危機。文人當道到政治動盪,這種精神內核始終屹立不倒。但當經濟利益與精神根基碰撞之際,我們開始茫然了。如果說前三代人真正身處於“物質陋室”、“政治陋室”,留給張果果的是無形卻最為棘手的“精神陋室”。金錢誘惑、權利爭奪下,精緻生活不忘初心難道真的一文不值嗎?在外界普遍陷入精神危機的大環境下,被陳鵬影響的李想以“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的遺言點醒了張果果。當他心無旁騖的在四胞胎的窗前勾畫這個色彩斑斕的美麗城市時,我知道,百年清華精緻生活、堅守信仰的精神復活了。當精神歸一於精神,真誠回饋於真誠,生活之舟怎能不滿載而歸?

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雪中提琴到戰中蓮子,雨中聖歌到風中黃葉,以少少許勝多多許,最微小的細節卻有最宏大的力量。懷揣精神內核,托起民族希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一琴一手曲,一世一等聚。

二戰時期的1940年代,武功蓋世的許世友將軍說道:“衣服可以破,鞋子可以壞,但同志們必須穿戴整齊。就是死,也要死得有模有樣。”

艱苦清貧時,“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富庶豐腴時,亦固守心靈高地,守望精神家園,方才臻於人生至境。

百年清華,千年風骨。時代經久不息,世界光怪陸離,變化讓一切如此的轉瞬即逝。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華。一切都在變,但總有一些事物有能力薪火相傳,永恆亙古。比如士人精神,比如精緻生活。這部電影為精緻生活做了最好的腳註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精緻生活,燭照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