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油氣進口同比增速放緩

海關總署近日公佈的我國2020年一季度進出口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原油和天然氣進口量分別同比增加5%和1.8%。相較於2019年第一季度油氣進口量8.2%和17.8%的增長,增速明顯放緩。2020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原油1.3億噸,進口金額589.81億美元,進口量同比增加5%,進口金額同比增加5.8%;進口天然氣2465.6萬噸,進口金額96.39億美元,進口量同比增加1.8%,進口金額同比下降17%。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服務業、消費、工業投資等經濟活動都受到較大影響。一季度,我國居民家庭生活用氣量大幅增加,社會商業、公共服務和交通用氣顯著下降,城市燃氣用氣整體下降;工業用氣大幅下降,發電用氣較快增長,化工用氣同比快速增加,一季度進口天然氣增速總體呈放緩趨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原油市場需求受到抑制,整體明顯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疊加主要產油國因爭奪市場引發的價格大戰,各國不計代價持續增產,進一步導致原油市場的供需嚴重錯位,油價持續下行。

隨著疫情在全國範圍得到較好控制,國內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復,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逐步釋放。綜合海關數據來看,一季度,我國在生產原材料方面進口增長明顯加快,煤、原油、金屬礦砂、集成電路進口值分別增長23.8%、8.3%、6.8%和13.1%;進口鐵礦砂2.6億噸,增加1.3%;進口原油1.3億噸,增加5%;進口煤9577.8萬噸,增加28.4%;進口天然氣2465.6萬噸,增加1.8%。

據海關數據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其中,中美貿易總值6680.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8.3%;對美出口4765.5億元,下降23.6%;自美進口1914.6億元,下降1.3%。對歐盟進出口8759.3億元,下降10.4%;對日本進出口4656.8億元,下降8.1%。

東盟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能源合作與貿易提速。一季度,我國對東盟進出口9913.4億元,增長6.1%,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5.1%。其中與東盟的能源合作與貿易拉動我國與東盟外貿整體增長1.7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東盟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增長合計拉動對東盟外貿增長1.3個百分點,煤炭進口拉動對東盟外貿增長0.4個百分點。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同比增長,原油進口為重頭。一季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計進出口2.07萬億元,同比增長3.2%,高出我國外貿增速9.6個百分點,佔比達到31.4%,比重超過3成。其中,出口1.1萬億元,下降1.8%;進口9654.4億元,增長9.6%。從主要商品看,進口主要為原油和機電產品,這兩種產品分別增長20%和20.1%,佔我國自沿線國家進口總值分別達到29.3%和28.2%。

一季度,我國對俄貿易逆差擴大,資源型產品快速增長。一季度對俄羅斯進出口增長5.7%,但貿易逆差超預警。據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中俄雙邊貿易總值為1197.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7.3%,高於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16.9個百分點。其中,對俄出口419.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自俄進口77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8%;貿易逆差357.9億元,比去年同期擴大1.6倍。海關監測分析,自俄進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資源型產品進口快速增長,原油對進口總體提振作用明顯。前兩個月,我國自俄羅斯原油、天然氣、煤、未鍛造銅及銅材和鐵礦砂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分別增加10.6%、9.5倍、39.9%、50.7%和1.7倍。其中,原油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8.3個百分點,佔自俄進口總值的61.9%,對進口增長貢獻率達58.3%。另一方面是天然氣進口增勢迅猛,俄氣態天然氣價格優勢明顯。前兩個月,自俄進口天然氣34.5億元,增長6.1倍,對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19.8%。其中,氣態天然氣9億元,為新增貿易,進口均價為1843.6元/噸,比中亞三國低5.5%~21.1%,比緬甸低46.1%,價格優勢明顯。據海關總署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發佈的綜合進口到岸價格顯示,3月30日~4月5日,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為2610元/噸,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為314.319元/桶,液化丙烷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為2703元/噸,液化丁烷綜合進口到岸價格為2611元/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