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為航天夢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董保存 王銳濤

“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

《名家談軍事》系列節目《“兩彈一星”元勳》第十二篇——《任新民:一生只為航天夢》。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為航天夢

被譽為中國航天“總總師”的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我國著名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是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領域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曾領導和參加了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他還參與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為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董保存:任新民同志是中國“航天四老”之一,他曾說:“我這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航天。”

任新民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和工程力學,並取得密歇根大學的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8年,任新民被美國布法羅大學聘任為該校講師,而他也是被聘請的唯一一箇中國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堅定不移地回到了新中國。

回國後,任新民參與了哈爾濱工程學院創建工作,並負責講授固體火箭課程,雖然固體火箭課程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領域,但他毫不猶豫就接受了任務。

他和“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見面時有一段對話,主要是說中國能不能造出自己的火箭,能不能造出自己的導彈。錢學森當時說:“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也一定能造出來,難道我們中國人就比外國人矮一截子不成?”這句話深深印在了任新民的心裡。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為航天夢

任新民在病床邊為“長征五號”題寫贈言

上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系統規劃中國衛星事業。當時,任新民受錢學森邀請加入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開始從事導彈與航天工作。

董保存: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是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把衛星送上天去的。中國衛星事業是從零開始的,首先要解決火箭的發動機問題,但當時,無論是材料還是工藝等很多關鍵技術都不在我們手裡。我們全靠自己的努力,攻克一個一個難關。就是憑著這種韌勁,我們終於造出了一個火箭,但是在使用遙測彈測試發動機的性能時,這個火箭出了問題,打出去的彈頭沒有落到預定地點。

當時任新民已經是年近60歲,他拄著一根棍子和年輕戰士一起,在戈壁沙灘上尋找殘骸,五天之後,終於把所有掉下來的殘骸全部找到了。通過這些物證,他們很快就查出了故障原因,成功排除隱患,確保了長征一號火箭的如期問世。

火箭發射之前,任新民同志還提出一個新問題,他說火箭在飛出去的過程中很可能焊在一起,無法分離,所以,要在火箭的二級和三級之間塗一種材料,後來的實踐證明他的判斷也是正確的。

衛星飛上了太空,我們聽到了“東方紅”的樂曲,在人民大會堂的慶功會上,周恩來總理向中央領導人介紹任新民:“這是我們中國放衛星的人。”但在任新民同志看來,中國放衛星的人不是他,而是整個航天團隊,是航天團隊所有人的努力,才使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天。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為航天夢

任新民院士(左一)與部分哈軍工老同志相聚(攝於2002年10月)

上世紀50年代末,以液氫液氧為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問世。由於氫氧燃料性能高、無汙染,研製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成為世界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發展趨勢。當時,任新民提議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內設立氫氧發動機工程組,並在後來的“長征三號”火箭研製中研發和採用了氫氧發動機。

董保存:在長征三號火箭的設計過程中,任新民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貢獻就是使用氫氧發動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最初的運作方案是使用常規的推進劑發動機。當時,任新民提出了自己非常明確的想法,他說:“氫氧發動機是遲早要上的臺階,不上這個臺階中國的航天事業就無法進步,我在這裡立下軍令狀,我們一定要把氫氧發動機搞出來。”

氫氧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一次推舉衛星的試驗過程當中,發動機第二次啟動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任新民首先是自己承擔責任,他擲地有聲地告訴大家:“失敗並不可怕,我們要認真總結這個教訓,我們再幹、再試驗,我相信我們的試驗一定能成功。”作為當時的航天部副部長,任新民講的講話對在場的科技工作者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為航天夢

“中國航天四老”

任新民一生心繫航天事業。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專家韓厚建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回憶說,任新民在92歲高齡時所寫的一些材料,對當前火箭事業發展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韓厚建:任新民說運載火箭設計思想不能再單純追求性能高,要從實際出發,在滿足主要技術指標的前提下,要降低成本、系統簡單可靠,地面設備一定要簡單,發射準備時間一定要短,我們今天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

董保存: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作為兩院的院士,任新民在大家心裡是一位非常簡樸、非常和藹的老同志。無論是多麼重大的會議,他都是騎著自行車來,他不以部長級幹部自居,而是一位實際的科學家,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只唯實”,就是隻要按照科學的規律向前探索,就能實現登到科學頂峰的目標。

任新民曾說,有了問題不可怕,要敢於承擔、敢於解決,中國人是不怕這些困難和問題的,只要我們堅定地走下去,就會達到輝煌的彼岸。

任新民同志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傳承、永遠發揚。(記者王銳濤)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