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皇族後裔:世襲土州同段氏


大理國皇族後裔:世襲土州同段氏


南華,歷史悠久,自從有人類文明的足跡,有歷史記載以來,迄今已走過了2500餘年的歲月。


戰國初期屬古哀牢國,戰國中期莊蹻入滇後屬古滇王國,西漢時期納入中央版圖,三國時屬建寧郡,晉時屬爨部,唐初設邱州,治所在今南華縣沙橋,沙橋古稱沙卻。南詔設俗富郡。元憲宗七年(1257年)設欠舍千戶所,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欠舍千戶所為鎮南州,始有鎮南之名,意取“南中之一重鎮也”,轄石鼓(治所在今南華縣呂合)、定邊2縣(今大理州南澗縣),後革2縣為鄉,屬威楚府。明、清仍為鎮南州,屬楚雄府。元、明、清以來,設府興學、移民屯田。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鎮南縣。1954年10月鎮南縣改稱南華縣。


南華自古為西南重鎮,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是交通樞紐。西接大理(大理府),麗江(麗江府)、鶴慶(鶴慶府)永寧(永寧府)保山(永昌府)、臨滄(順寧府),南至景東(景東府)、西到楚雄,自古有“九府通衢”之美譽。正因為其歷史地位之重,自明代以來,中央政府在鎮南委派流官之外依然保留了這裡的土司官制。所以時人皆言,流官管城,土官管鄉。可謂把自唐宋以來的羈縻制度發揮運用到了極致,也較好的柔和了當時比較尖銳的民族矛盾。


南華的土司制度始於元代,因鎮南(南華)初為大理平章段氏屬地,子孫世領鎮南,世襲同知,故而到明初第一任土官段良,先世乃是平章段氏的裔孫。段氏世為閥門貴族,到了明初洪武年間,大軍克復雲南,因軍功仍授前職,這是明初中央王朝對各地土司任用的貫一制度。所謂的因功襲授前職、晉升、裁汰、罷免、任用、考核都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制度。


明清兩朝,彈丸之地的鎮南,土司就有六家(文職三、武職三),分別是鎮南州土同知段氏(文職,從六品)、土州判陳氏(文職,七品)、沙橋驛土驛丞楊氏(文職,未入流,無品級)、阿雄關土巡檢者氏(武職,從九品)、英武關土巡檢張氏(武職,從九品)、鎮南關土巡檢楊氏(武職,從九品)。六氏土司世襲罔替,各領屬地,分別管轄下轄屬民,抓捕緝盜,詰奸宄、疏河屯田、帶兵出征,是明清帝國治理邊境的中堅力量。六姓土司之源起,皆源自於前朝,在洪武十三年的大軍西征中,他們立下了赫赫軍功,因此才得以世襲前職。


土州同段氏,白族。為大理平章段氏之裔孫,元末為金齒路(今德宏州)從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著沐英、藍玉克復雲南,段氏隨軍置辦糧草,撫彝民,朝廷念其忠順,以軍功任授原職。


署衙:在州署左,原西街縣委政府內,後因兵亂移至東街重建(原工交局旁),再後只清代移建徐營鎮景村,現鎮景村仍有段土司後人居住。


管轄屬地:東至呂合石人哨、南與楚雄馬龍河交界、西到沙橋索廠、北與牟定交界。舊志載:東至呂合石人哨交楚雄縣界二十五里、南至馬龍河交楚雄河南界三十里、西至索廠交大松林交本州西界十五里、北至羅平關交定遠縣南界三十里。《新纂雲南通志》由此可見,段土司管轄的屬地相當於進南華縣龍川鎮徐營東部、雨露全部、文筆村南部、沙橋東南等,下轄屬民成為“免戶”無需再給朝廷納稅,只需對段土司服役即可。


歷代世系:據舊志載:鎮南州土州同,段良,楚雄府鎮南州僰人(白族)。前元任本州土同知。洪武十六年四月總兵官札取復任,二十四年赴京朝覲,二十五年實授本州流官同知。


(謹案:道光《雲南志鈔》和《新纂雲南通志》均作洪武十五年實授,並無“流官二字”,原因待考)。故。嫡長男段奴,備馬赴京朝覲告替。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十二月奉聖旨:“他父雖不是世襲土官,比先曾供給軍馬糧草。既是病故了,著他這男還做流官同知,不守法度,度時還了。欽此”。老疾,同男段節赴京進馬告替。


洪熙元年六月,奉聖旨:“著他替同知,還是流官,欽此”。故,嫡長男段然告襲。

正德五年八月奉聖旨:“段然著作流官同知,欽此”。故,長男段時和,故。


男段巖,亦故,絕。然次男時泰,應襲。

後天啟《滇志.羈縻志.土司官氏.楚雄府》載:鎮南州土官段氏,領州同知,沿至段欽。再後《雲南志鈔.土司志上.楚雄府》載:鎮南州土州同...,傳欽,欽傳承祖。承祖傳明柱,明柱傳光先。光先無子,傳弟光贊。


國朝(清)平滇,光贊投誠,仍授世職。卒,子恆檏襲。傳至鍾泰,乾隆六十年襲,其後再無記。


另據民國十七年《世襲土州同段建東墓誌並序》載:...恆檏生仁昭,仁昭生鍾泰,鍾泰生嗣清,嗣清生鴻聲,鴻聲即建東之考也....。


舊志只記載了土司段鍾泰。鍾泰於乾隆年間承襲父職,道光間隨營征戰有功,加五品職銜。而依碑記,段鍾泰父為段仁昭,據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雲貴總督劉藻題報《為題請段仁昭承襲雲南鎮南州土州同事》題本,段仁昭按照吏部的承襲程序已承襲了州同一事有案可據。然而《新纂雲南通志》、《道光雲南志鈔》、《中國土司制度史》、《雲南土司傳箋註》、《鎮南州志》皆未記,不知何故。


至於段嗣清及其未承襲其父職一事,是何緣由,已不可考。其子段鴻聲理應承襲祖職在案,但未詳史書,原因待考。至於段建東(名新業,字建東),理應承襲前職,但因時局變亂,家道中落,襲職未果。


誠如《世襲土州同段建東墓誌並序》中所述:鴻聲(建東父,段良第十七世孫)於同治九年二月陣亡,斯時公(公:指段建東)年方九歲,託叔鴻發代為攝理一切政務,曾請襲職有案,後因資斧不繼未果。《世襲土州同段建東墓誌並序》從以上記載可知,州同段氏之終於十七世段建東,雖未有吏部號紙為憑,然實為鎮南州末代土州同。


現存段氏歷代承襲檔案:

A1: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雲貴總督劉藻《為題請段仁昭承襲雲南鎮南州土州同事》;


A2:乾隆十年四月初二日,雲貴總督張允隨上《題請以段恆章承襲鎮南州土州同事》;


A3:乾隆十年六月十二日,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事張廷玉上《題為遵議滇省請以段恆章承襲鎮南州土州同事》;


A4: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九日,雲貴總督恆文《題請照例給予鎮南州土州同段恆章等員封典事》;


A5: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大學時兼管吏部尚書事務傅恆《題為遵議封典雲南鎮南州土州同段恆章等員事》;


A6: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雲貴總督福康安《題請以段鍾泰承襲雲南楚雄府鎮南州土州同事》;


A7:乾隆六十年閏二月二十四日,吏部尚書劉墉《題為遵議雲南請以段鍾泰承襲楚雄府鎮南州土州同議準及歲承襲事》;


以上段氏歷代的承襲文檔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明清內閣題本大庫,存量較大,是研究清代段氏土司承襲經過的重要歷史文獻,實屬罕見。


《世襲土州同段建東墓誌並序》全文如下:

公乃土州同之嫡派裔孫也。其先世段良,於明初洪武拾五年徵西將軍沐國公克復雲南,良帶民部納款歸附有功,授土州同職。良生子奴,奴生節,節生護,護生梓橦、保橦;保生然,然生時泰,時泰生欽,欽生承祖,承祖生明柱,明柱生光贊。


適明祚亡而大清興,光贊公向洪太經略投誠,仍授是職,世襲勿替。光生恆黻,恆黻生習衡,習衡生仁昭,仁昭生鍾泰,鍾泰生嗣清,嗣清生鴻聲。鴻聲即建東之考也,彭太夫人,生公於前清同治癸亥年六月二十五日。公生,遭杜文秀之亂,其父帶領土練,隨同李軍門信古,為國出力,進攻瓦碌,於同治九年二月陣亡。斯時公行年九歲,託叔鴻發為之攝理一切政務,曾請襲職有案。後因資斧不繼未果。


當喪亂之餘,家運中衰,土職式微,凡所管轄之免戶,應辦之公益,皆被他人所爭,衡公僅守虛名,人不堪其憂,公也不改其樂。又得濟陽淑女,以為京兆名門之配,溫柔得於天授,慈惠本於性生,其事祖母也以孝,相夫子也以敬,而居家一切事,皆夫人為之經理,不使公有內顧之憂。


所以四鳳挺生,均屬有用之器;蘭孫繞膝,亦非不凡之才。家道鴻昌,衣食豐足,重成公衙,以增新華居,美成廣廈,復贖山莊,制其田裡,教民於庶富,任食而有餘粟,任用而有餘金。將見積之厚,流之自光,異日子孫顯榮,門庭閥閱,正未有艾也。


迄今萱花尚茂,有子立家,為公修築冥所,與夫人創建壽基,央敘於予。予雖不敏,亦無妄詞,因與嗣君姻婭往來,因將公夫婦之生平,撰管直書,以志不忘云爾。以是為敘其大端,勒碑刻銘焉。


雲南法政畢業昆明地方廳推事前清丁酉科舉人陽姻弟餘親賢拜撰文


前清儒學增生初級學校教員治晚唐秀山頓首拜書


男文林文魁文科文開孫春富春榮春華春貴春生春城仝立


大中華民國十七年歲次壬戌仲春月下浣之吉

墓在南華縣徐營鄉建段村段土官莊院墓地,碑為大理石質,行楷直書,前清舉人餘親賢撰文,唐秀山書,民國十七年(1928年)段新業之子段文林等立。鎮南州土同知段氏最後一任土官段新業,字建東,墓誌詳細記載了鎮南州段氏土州同知世系,與明清土司底簿所載相同,增加了段鍾泰之後所襲任者。


段氏土司後人今生活在南華縣龍川鎮徐營鎮景村,歷史的風煙已吹散了曾經輝煌數百年的土司家族,他們的故事也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被世人淡忘,最終在歷史中尋不見隻言片語,曾經的神話成為了平凡,就如同他們的後人一樣,隱居鄉間,平靜再不起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