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國防部成員大分析

1959年國防部成員大分析

1959年9月17日,任命林彪兼任國防部長、羅瑞卿兼任總參謀長,同時免去彭德懷兼任的國防部長職務和黃克誠的總參謀長的職務。

國防部副部長:羅瑞卿、譚政、蕭勁光、粟裕、陳賡、王樹聲、許光達、許世友、劉亞樓、廖漢生。

國防部副部長當時擔任的軍內主要職務是:

羅瑞卿(大將):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

譚 政(大將):中央軍委常委、總政治部主任

蕭勁光(大將):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

粟 裕(大將):中央軍委委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陳 賡(大將):中央軍委委員、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王樹聲(大將):中央軍委委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許光達(大將):中央軍委委員、裝甲兵司令員

許世友(上將):南京軍區司令員

劉亞樓(上將):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

廖漢生(中將):北京軍區政治委員

以上10人中,譚政、蕭勁光、王樹聲、廖漢生為1954年11月時首批任命的副部長,粟裕為1958年12月任命,羅瑞卿、陳賡、許光達、許世友、劉亞樓等5人為此次新任命的國防部副部長。

林彪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後,選擇由羅瑞卿擔任軍委秘書長和國防部副部長,全面協助自己處理日常事務。與彭德懷與黃克誠的關係一樣,林彪和羅瑞卿的關係也是非常密切。

1959年國防部成員大分析

羅瑞卿:曾任紅4軍11師政委、紅1軍團保衛局長和紅軍大學(抗大)教育長,長期在林彪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陳賡:南昌起義後進入中央特科工作,再先後任職於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1937年後長期在劉伯承的麾下,以至於創建哈軍工時陳賡還自稱為二野的“山頭”。但陳的傳奇經歷足以稀釋大多數人所具有的“山頭”色彩。彭德懷向毛澤東推薦過由陳賡做下一任國防部長。

許光達:黃埔五期畢業,參與創建了洪湖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蘇區,建國後成為首任裝甲兵司令員。1955年許光達作為紅二方面軍(賀龍)“山頭”的代表,被授予大將軍銜。但許自覺資歷太淺,主動申請降銜,成為僅有的一位“五級大將”。

許世友:紅四方面軍的猛將,深得張國燾的倚重。後來在延安批鬥張國燾的大會上,許世友公開表態“想不通”。甚至還與林彪、肖華等發生爭執,許世友氣得大罵:“老子不幹了,老子去學梁山好漢,落草為寇去!”最後還是毛澤東親自做工作,許這才轉過彎子,

劉亞樓:從紅軍時期開始,便跟隨林彪四處轉戰。長征到陝北後,劉亞樓和林彪、羅瑞卿同入紅軍大學(抗大)就讀。畢業後,三人都留校任職,林任校長,羅任教育長,劉為訓練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劉亞樓成為林彪的參謀長,與羅榮桓並稱四野“林羅劉”首長。

1959年國防部成員大分析

國防部新調整後的軍委共有3位副主席:林彪元帥、賀龍元帥、聶榮臻元帥

林彪元帥:的紅一方面軍(1軍團)/115師/四野山頭;

賀龍元帥:紅二方面軍/120師山頭;

聶榮臻元帥:晉察冀/華北“山頭”。

不過聶的主要工作已經轉移到國防科研,與自己的老部下們沒有直接的工作關係。因此,當時軍隊高層實為林彪、賀龍兩大“山頭”之間的“虎龍之爭”。國防部副部長的格局也反映出了這個情況。

羅瑞卿、譚政、蕭勁光、劉亞樓都屬於林總的“山頭”,許光達、廖漢生屬於賀龍的山頭。只有許世友屬於紅四方面軍。由於紅四方面軍/129師/二野“山頭”的幾位“老大”早已不直接參與軍委領導,反倒成為兩大山頭間最好的緩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