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蟲咬過的茶竟然賣出天價?是炒作還是…?


對臺灣茶比較瞭解的茶友可能會聽過這樣一個傳說:多年以前,有位茶農辛辛苦苦種茶,卻發現自己的茶樹大量生蟲,茶芽變黃蜷縮,佈滿了斑點。茶農雖傷心不已,但還是不捨得放棄這批茶葉,他把這些“劣質”鮮葉摘了下來,按照正常的加工過程把茶葉做成了烏龍茶,然後拿到茶行裡去賣。

沒想到,茶行買辦試喝發現這些茶的味道甘醇甜美,有成熟的果香和蜂蜜香,與當時最好的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付了高價來收購。茶農很高興地回家炫耀,但鄰居鄉親都不相信,認為他在吹牛。客家話裡吹牛叫作“膨風”,於是“膨風茶”的名稱不脛而走。


遭蟲咬過的茶竟然賣出天價?是炒作還是…?

※東方美人茶



幾百年後,膨風茶享譽四方後,被英國茶商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女王把它沖泡在水晶杯中,看見五彩的茶葉在水中跳動,就像中國仕女的舞姿一樣夢幻婀娜,品嚐之後更是讚不絕口,於是賜名“東方美人茶”。

這兩個傳說是史實還是杜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為東方美人茶帶來一絲神秘色彩,為什麼被衝咬過的茶反而更加好喝,甚至得到了女王的青睞?

的確,東方美人茶的揚名與“蟲子”密不可分。這種蟲子學名“茶小綠葉蟬”。茶小綠葉蟬不大,即使成蟲也就只有2.5毫米,但它們的生命力很強,一年可以繁衍14代。茶小綠葉蟬喜食茶葉嫩葉的汁液,這些汁液相當於植物的血液,承擔著輸送營養的任務。茶樹葉子被它叮咬過多等於動物的“失血”,茶樹會營養不良,發育變得遲緩或停止發育,茶芽萎縮捲曲,嚴重時甚至葉片脫落。


遭蟲咬過的茶竟然賣出天價?是炒作還是…?

※茶小綠葉蟬



植物遭受攻擊時,往往會一般會採取兩種抵禦方式:一是直接分泌有害物質對付入侵者,比如菸草植株會產生菸鹼毒死害蟲;二是分泌一種東西設法吸引敵人的敵人前來幫忙。茶樹採取的方法是後者。當茶樹被茶小綠葉蟬咬了之後,會啟動防禦反應,釋放出以茉莉酸為基礎的一系列香味物質,吸引茶小綠葉蟬的天敵小黃蜂前來吃掉茶小綠葉蟬。而這個香味,正是東方美人特有的果蜜香來源。茶樹被叮咬的程度越重,製出的茶品滋味就會越豐富。


遭蟲咬過的茶竟然賣出天價?是炒作還是…?

※被叮咬後的茶葉



這個過程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形成優質的東方美人茶並不容易。首先,得是特定的茶樹品種才行;其次,要形成東方美人茶獨特的口感,必須需要茶小綠葉蟬的叮咬,但蟲的興衰不確定性很大,茶農很難掌控;第三,為了保證茶小綠葉蟬活躍,東方美人茶在種植過程中絕不能使用農藥,但不用農藥其他蟲也同樣會殘害茶樹,別的蟲子的叮咬卻不能激起茶樹的防禦機制。所以,東方美人茶的採摘成本很高,產量不穩定,品質也參差不齊。

小綠葉蟬叮咬後的茶園,產量直線下跌,僅僅只有原先產量的一半,嚴重一點的,僅僅只有1/10。再加上東方美人茶僅僅在夏天開採,採摘期十分短暫,因此產量很低,十分珍貴。市面上低於500塊/斤的東方美人茶雖然不一定百分百是假的,但也真不到哪裡去。

遭蟲咬過的茶竟然賣出天價?是炒作還是…?

※遭蟲害的茶園



如此珍貴有獨特的茶難道不能依靠科學手段來擴大產量嗎?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雖然東方美人茶是茶小綠葉蟬“咬”出來的,但它的作用只是激發了茶樹啟動防禦體系,而那些帶來香味的物質還是茶樹產生的。而且,這個激發作用應該不是“咬”這個動作引發——別的蟲也會咬,但它們引發的物質就沒有這種果蜜香味。

科學家們認為,茶的防禦體系的啟動,是因為茶小綠葉蟬的唾液中特定成分引發了茶樹的防禦機制。如果人們能夠識別出茶小綠葉蟬唾液中的這些活性成分,或許就可以通過噴灑的方式來 “忽悠”茶樹,讓它們以為是茶小綠葉蟬來了,從而啟動防禦體系,變成東方美人茶的原料。又或者可以直接通過基因改造直接將茶樹防禦機制變成固有,還能避免蟲咬後茶葉停止生長導致的外觀缺陷。

當然,這些還只是設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實現這個技術。不過,東方美人茶本身由廢品搖身一變成為了高檔商品茶,最終還意外的賣出了天價,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又或許,是它對我們的饋贈。

遭蟲咬過的茶竟然賣出天價?是炒作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