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篆刻藝術,是書法和鐫刻結合,用以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

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作品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齊白石 上:白石曾見 下:白石門人

篆刻藝術用材,以石質材料為主。因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於受刀,並帶有特別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所喜用,同時也促進了篆刻藝術的發展。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齊白石 奪得天宮

印石產地很多,質地也各有差別,其中以青田、壽山石等為好,青田石細膩、溫潤、不硬不燥,易於鐫刻,為印材中之佳品。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吳昌碩 為吳谷祥刻青田石方章

印文:秋農

款識:倉石翦鐙刻此

所謂“書從印入”其中一種含義便是指篆刻中的書法,應以篆刻藝術的特點入手。因篆刻印面較小,僅在方寸之間,其印面外形或方或圓,或長或自然形,必須在有限範圍,展開無限的變化,以求生機勃勃。而“印從書出”,主要是指印章中的文字線條應有書法中用筆用墨的特點,有書法家的個性。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吳昌碩 為沈佺刻壽山芙蓉石方章

印文:沈佺之印

款識:昌碩仿漢

使刀如使筆,不易之法也。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藝術的結合,故前人稱刻刀為鐵筆。前人談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虛。起用刀有輕有重,有衝有切,有正有偏,有剛有柔。筆處有方有圓,有藏有露,運筆有遲有速,轉折有方有圓,收筆有鈍有銳。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這種用筆用刀的結合,表現出豐富而熟練的筆意。篆書的結構美和筆法變化之情,刀與石、書與刻的結合之趣,構成了篆刻藝術的獨特之美。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篆刻印章的工藝過程大體包括,準備過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設計、操刀治印、修改調整、鈐印、刻邊款、拓邊款等。

根據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統刻一遍,把握每個字的造型和氣勢,稱為初刻。初刻後,要用拓色蘸墨將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據要求進一步加工細刻,成為精刻,精刻是一方印成敗的關鍵,必須精心弄刀。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吳昌碩 刻壽山石方章

印文:萬釗私印

款識:倉石

最後是藝術加工,對印文和印邊進行處理,這是篆刻中最後一道工序。一方印的藝術價值高低,篆刻家的藝術修養水平,都能從這藝術加工中體現出來。印款的章法與形式要考慮與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印款可用文字,以記事、記興、記時,也可發表藝術體會與見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吳昌碩 刻壽山石花鈕章

印文:蘭雪堂藏

款識:倉石治石。

現代的篆刻家借鑑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突破秦、漢璽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規範,勇於革新,不斷探索,揭開了現代篆刻藝術新的一頁,其中以齊白石影響最大,他以獨特的風格形成了“齊派”篆刻藝術,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齊白石早年刻印以浙派碎刀短切法,章法勻稱,平整渾厚。中年追求一種犀利老辣、氣勢豪邁的藝術境界。他的章法佈局,十分獨特,疏密參差,虛實呼應,線條粗細不勻,多富變化,顧盼挹讓,欹正相生,氣脈連貫,意趣稚拙。在他60歲成功地進行了“衰年變法”,刻意求變,最終確立迅猛酣暢,大氣磅礴, 雄壯豪辣的印風。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齊白石 為張靈甫刻昌化雞血石方章

印文:張靈甫印

款識:白石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齊白石 刻壽山石獸鈕方章

印文:老眼平生空四海

款識:白石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篆刻

齊白石 刻青田石素方章

印文:淺歡齋

款識:白石山人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