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讓曹操除掉呂布是對還是錯?呂布不死曹操會成為第三個丁奉?

拉拉褲led8啦


在東漢末期那個戰亂的時期,諸侯割據各霸一方,呂布是當時武藝超群。他的箭法很好,在轅門射戟救過劉備一次,呂布這個人反覆無常,胸無大志,貪財好色之徒!為得到赤兔馬殺了丁原,為了得到貂蟬殺了董卓。他得寸進尺,被曹操殺敗投靠了徐州的劉備,後來又偷襲了劉備強佔徐州!有勇無謀,不聽陳宮的想信小人,被他的手下盜走赤兔馬和方天畫戟,打開城門投降了曹操,被曹操生擒活捉。在殺呂布時曹操問劉備呂布該不該殺?劉備說你還記得丁原和董卓嗎?曹操一怒之下殺了呂布!

呂布之死對劉備益處很大,為了以後為曹操爭天下,少了一塊拌腳石,曹操愛將不想殺呂布中了劉備的激將法。如果曹操不殺呂布也不會象丁原和董卓的下場,曹操是一代梟雄!能掌控駕驅呂布!





民工愛歷史三國


劉備讓曹操除掉呂布是錯誤的,因為呂布是忠於漢獻帝的忠臣,留著呂布對劉備並沒有什麼大威脅,反而呂布有可能與漢獻帝聯手除掉曹操,讓曹操成為丁原董卓之後被呂布殺掉的第三位主公。

《三國演義》把呂布詆譭為“三姓家奴”完全是一種偏見,其實呂布是為數不多的忠於漢獻帝的忠臣。

呂布除掉董卓之後的那一段時間,是漢獻帝一生唯一是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時光,因為呂布除掉董卓並不是出於私心,而是為國除奸,對漢獻帝也非常尊重,呂布也從來沒有像曹操劉備袁術等群雄那樣有當皇帝的野心。

因此漢獻帝在投奔曹操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投奔呂布,但呂布當時也是寄人籬下,在被曹操打敗以後投奔徐州牧劉備,因此呂布沒有足夠的糧食供養東漢朝廷,只能婉言謝罪,漢獻帝也並沒有怪呂布,反而加封呂布為平東將軍、平東侯。

既然呂布是忠於漢獻帝的忠臣,劉備勸曹操殺害呂布就是錯誤的,因為呂布活著對曹操是巨大威脅,很可能聯手漢獻帝為國除奸殺死曹操。

如果曹操一死,劉備就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最大對手,劉備一統天下恢復漢朝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即使劉備不落井下石勸曹操殺害呂布,曹操也很可能殺害呂布,雖然當時曹操有釋放呂布為自己所用的意圖,但曹操的謀士王必力勸他殺害呂布,曹操毫不猶豫就殺害呂布,可見曹操也畏懼呂布,即使劉備一言不發,曹操也很可能殺害呂布以絕後患。


仁者厚德載物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首先了解一下當時的天下大勢,呂布、曹操和劉備所處的位置和處境,以及各自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的理解為什麼劉備和曹操一定要除掉呂布。

劉備和呂布的恩怨

先前,公元196年,曹操採用荀彧的驅狼吞虎之計,讓袁術和劉備兩家,為了爭奪徐州的控制權開始交兵,兩軍在盱眙、淮陰僵持不下之時。呂布在劉備後方,與袁術、曹豹等人勾結在一起,偷襲了下邳,奪了徐州,導致劉備無家可歸。

不得已之下,劉備只得向呂布求和,屈居呂布帳下,進駐小沛。此時的劉備,內心可謂五味雜陳,說他不怨恨呂布,從情理上來說,是不可能的。

不久,劉備在小沛重新聚集了1萬多人,意圖翻身,這引起了呂布的警惕,《三國志》記載:“呂布惡之”。

於是,公元198年,呂布派人攻打小沛,劉備敗陣,只得轉投曹操,隨後,曹操打著為劉備報仇的旗號,派遣夏侯惇、夏侯淵等人攻打呂布,不料,兩位夏侯將軍,接連被打敗。

曹操見狀,調集文武群臣,集齊曹魏全部力量,親征呂布,兵臨下邳城下。呂布想投降,結果遭到陳宮反對,最終困守下邳,被下屬出賣,捆送至白門樓。

白門樓上 劉備明顯不想幫忙

呂布被擒拿之後,曹操隨同劉備在白門樓,提審呂布、陳宮和高順等人。先殺高順,後殺陳宮。呂布再次考慮投降,想到當年袁術攻打劉備時,自己幫助劉備解圍,心想現在是劉備報恩的時候,於是......請求劉備替自己說情:“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然而,劉備一言不發。


這個出生在草原的漢子,明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在草原上,直來直去的知恩圖報的邏輯思維,在中原並不適用。在劉備這種受過嚴格政治訓練的中原政客看來,當年轅門射戟的恩,追根朔源,還是因為你呂布出賣我在先,幫我解圍,也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何來報恩之說。

所以,面對呂布的請求,劉備自然不會幫忙。

為什麼要勸曹操殺呂布?

呂布見劉備不肯幫忙,就主動向曹操請降,曹操看似猶豫,回頭問劉備說:“何如?”劉備卻回答:“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到這裡,很多人對劉備的應答很不理解,明知道呂布早晚得反叛,留著給曹操不是挺好的嗎?

為這事,三國演義的羅貫中,還專門寫了一首詩,怪罪劉備說:“傷人餓虎縛體寬,董卓丁原血未乾。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意思是你劉備,既然知道呂布不會效忠曹操,為何不留著呂布,讓他去害曹操呢?

後市的不少讀者也認為,這個時候,劉備怎麼算,都不應該建議曹操殺劉備。

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如果劉備建議不殺呂布,曹操也不殺,呂布必然感激他

2、 如果曹操不聽建議,堅持把呂布殺了,對劉備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

3、 如果劉備建議殺呂布,曹操沒殺,將來呂布必然恨他,雙方不好相處,但是,同為曹公效力,呂布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

4、 如果劉備建議殺呂布,曹操照辦,把呂布殺了,也沒什麼壞處


從結果來看,建議殺或不殺,對劉備來講,其實並沒有什麼損失

難道劉備真的做錯了?

其實不然,以劉備的政治素養,做出這麼重大的政治決定,怎麼會隨便下結論取人性命。在劉備看來,呂布這種單線思維的武將,直來直去的性格,典型的愣頭青,如果讓他投降曹操,幫助曹操打天下,曹操就會如魚得水,自己日後在想跟曹操一較高下,爭奪天下霸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過去,呂布雖然殺了丁原和董卓,但是,丁原地盤小,力量弱,廟小難留神;董卓出身西涼,政治素養跟草原出身的呂布,沒什麼兩樣,都是愣頭青,魯莽且野蠻,跟呂布翻臉,只是早晚之事。

和這兩個人相比,出身政治世家,從年輕時代就伴隨皇帝左右的曹操,簡直不在一個量級上,以他的政治手腕,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能夠讓萬人敵的關羽為自己效力,降伏一個蠻橫的呂布,有何難事。這點道理,政治技能爆表的劉備,怎麼能看不出。

對於劉備來說,此時的呂布,如果被曹操招降成功,未來不管是否忠於曹操,只要活著,未來都會成為自己的威脅。“丁建陽、董卓之事”之類忠誠與反叛經歷,只不過是用道義的手段,打擊呂布的一種說辭罷了。

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格局下,人性的真假,忠與奸早已沒有了邊界。什麼是忠,什麼是奸,相信曹操也難以區分。自古以來,關羽一直是忠誠的化身,不也在劉備敗亡之後,投降了曹操嗎?于禁用盡一生的力量,為曹魏開疆闢土,不能說不忠,但是,卻因為晚年投降關羽,而曹魏政權所唾棄;還有被袁紹賜死的田豐,被劉備砍了腦袋的劉封。

在那個年代,忠與奸都是相對而言,就像辛毗所言:“勿問真與詐也,只論其勢可耳。”所以對於呂布過去的不忠,劉備是不會在意的,曹操也是如此。

他們二人在意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呂布這個威脅,應該如何體面的解決掉。

曹操猶豫的是,呂布這隻“猛虎”殺掉太可惜,以招降的方式,讓他為自己效力,從而化解威脅。所以,兵臨下邳城下,發動進攻之前,曹操就採用了一系列招降呂布的動作,不僅派人送信給呂布勸降,自己更是親自前往下邳城下,進行苦口婆心的勸說。

但是,真的抓到呂布之後,曹操又深知“綁猛虎,不能不緊”,招降之後,要用什麼東西來繼續捆綁和制約他?曹操拿不定主意,所以要問劉備“何如?”

劉備,先前對呂布的請求不語,現在回答曹操的問詢,也非常乾脆,“這事你別問我,自己想想丁原和董卓,就知道怎麼做了。”

回看整件事情,曹操攻打呂布,出發點是幫助劉備報仇,抓到呂布,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哪裡還會有幫對方說情的道理?人也是你,鬼也是你,劉備如果真的幫呂布求情,曹操的內心,怕是也要懷疑劉備:你小子到底是什麼動機,是不是串通呂布一起要害我?

曹操的詢問,一方面是想消除自己的顧慮,另一方面,也是想測試一下劉備,到底真的想跟我一起幹掉呂布。

這樣的政治圈套,劉備是不會輕易鑽進去的。加上本身呂布跟自己的結義兄弟張飛、關羽,互相看不順眼,矛盾由來已久,你曹操問,我就做個順水人情,大家一起送呂布上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