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近上映的電影哪個是目前印象最深刻的?

中影在線


你好,因為疫情的原因,2020年上映的電影很少,都是以網劇的形式播出的,最近頭條上免費觀看的《大贏家》就非常不錯。



我看了兩遍,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非常好看,很解壓一路爆笑,又是一部典型的大鵬式電影,依然是小人物逆襲,依然是灌了一大口雞湯,套路舊不要緊,搞笑就行,大家看電影就是圖個樂子嘛,影片鑑賞那是專家的活。

首先咱們要明白《大贏家》的看點是什麼,我感覺最大的意義就是搞笑,人家宣傳的時候就是以笑點為噱頭的。 不要扯什麼抄襲,扯什麼劇情,扯什麼不現實都沒有任何意義,就是為了開心一笑來看的,認真就沒意思了,槓精也別看了,省的給大家添堵。

我感覺孟鶴堂和小胖子這倆人最搞笑了,特別是嚼泡泡糖堵攝像頭的那個橋段,笑得我肚子疼,這倆人可以說是搞笑擔當了。 感覺字節跳動再次提供免費影片給大家觀看,說不定這次疫情就是影視界的一個轉折點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人生百曉


《#大贏家#》從“血統”上來說確實不是韓國電影《率性而活》的翻拍,這一點也是電影在宣發過程中反覆強調的內容。

從這一點出發進行宣傳有兩個好處:

其一是可以直接避免影片上映後,部分“婆羅門”觀眾對影片“借鑑之處”的不合理批判。

另一方面也能讓觀眾對影片的第一印象有多提升,畢竟在當下的東亞環境中,翻拍“日本小說”聽起來比翻拍“韓國電影”要好聽的多。當然《率性而活》本來也是個翻拍,從創作立意的角度來說並沒有什麼厲害的。

但是這樣的宣發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那就是觀眾一定會不自覺的對比兩部翻拍自“同一作品”的電影。

而殘酷的現實是,由於各方面原因限制,我們這部晚了十年的作品,依舊被韓國版打的“滿地找牙”。

近年來,韓國電影一直是國內影視行業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一方面韓國電影給我提供了很多優質的創作思路,同樣其相對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也持續的為中國電影展示著“中小成本”電影的製作範式。

換個說法,就在中小成本商業電影這一領域,韓國電影毫無疑問的領先我們很多。

本次《大贏家》相較於《率性而活》的差距,其實更大的原因來自於雙方影視工業在這一子類的差距,至於大家總在說的“過審”和“煽情”,其影響還要更小。

有一定閱片量的觀眾一定會和瓜哥有同樣的感受,就是近年來有很多國產中成本電影在觀看的時候,各方面感覺都還不錯,可是總覺得差一口氣。

而這一口氣,多數時候都是戲中角色的“邏輯”。

事實上,包括《大贏家》在內,近年國產中成本影片的質感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鏡頭美感、服化道、演員演技這些方面都有著上佳的發揮,本片也一樣。

但偏偏戲中角色的行為邏輯,總是給人一種為劇情服務的生硬轉折之感。

如本片中開場被擊斃的警官對於演習態度的轉變就比較生硬,從一開始的嫌棄麻煩到後面的支持主角並沒有合理的人物動機解釋。

而在韓版中,銀行內設置了兩名警員,其中一名承擔了片中“質疑劫匪一個人不能綁起所有人”這一情節,然後被主角說服。

《率性而活》裡銀行內有兩名警員

韓版在這一過程中兩名警員互相的溝通和調侃緩和了與主角的矛盾關係,同樣也完善了兩個人內心活動的刻畫,讓後面的態度轉變發生的自然平滑。

《大贏家》與《率性而活》的差距,更多的來自於這類細節上的處理和對人物動機的嚴謹刻畫。

說到《大贏家》的本土改編,瓜哥反而覺得使其在影片製作上的亮眼之處。

觀影過程中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出,為了符合國情,影片中設置了一位代表著最高意志的局長。

而這位局長作為把控整場演習的人,為整部影片最後的正能量結局定下了基調。

瓜哥覺得這樣的改編其實不錯,因為這是一種可複製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劇情改編方式。

使用明顯的手法將改編之處體現出來,這樣能看出來的觀眾就可以脫離掉影片中的一些不適感,同時還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證劇情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在國產電影中,為了一些原因作出這樣的妥協並不丟人,被網友捧上天的《十二公民》在改編時一樣引入了“模擬法庭”這一概念,但只要導演在影片節奏的把控上做得好,觀眾是可以接受的。

神作《十二公民》也有類似的妥協

而本片中關於“正能量”的改編,則是最令瓜哥驚喜的內容了,無論是原作還是韓版,都將影片基調定義為“諷刺”。

而如果《大贏家》也延續這個思路,一方面在劇情最後會有些壓抑,令部分觀眾的觀影體驗下降,另一方面則顯得有些“拾人牙慧”。

而本片通過前後兩段回憶裡內容的差別,使電影的基調進行翻轉,既合情合理,又給觀眾帶來了觀感上的驚喜。

那一段“家人離席”與“端上蛋糕”的鏡頭,能體現出導演敘事技法的精緻與製作團隊的用心,堪稱本片劇情上的點睛之筆。

而“柳巖”在劇中的角色,則在整部影片結尾抖了一個相當漂亮的包袱,使電影看似“簡單”的情節變得更有嚼頭。

這一份出其不意連號稱“懸疑片老司機”的瓜哥都有些吃驚,算得上是導演送給懸疑片觀眾的一份小驚喜。

倆人的“CP”感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總的來說瓜哥對《大贏家》的評價依舊不如《率性而活》高,但這次觀影體驗還是很愉快的,我們一方面要正視在“中小成本商業片”這一領域,我國影視業與韓國影視業的差距。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們的此類電影,在今年中依舊在不斷進步,一步一個腳印的縮短著這份差距。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出現韓國翻拍的中國類型片,瓜哥是這樣相信的。






唇齒柔情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2020映像最深的一部當然是囧媽了,我們一家看了2020新年賀歲片——《囧媽》。這部電影說了母親魯小花和兒子徐伊萬在旅途中,從不斷爭吵到相互理解的故事,寫出了父母親對孩子們的愛是無限的,也寫出了一個人不可能與你想的是一樣的,要想完全改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反而會使那個人越來越討厭你。

為了去俄羅斯演出,徐伊萬的媽媽魯小花不知為什麼,坐了車票比飛機票還貴而且要慢的多的火車。本不喜歡與母親相處的伊萬原本要去美國,可是因兜裡的幾塊小白兔奶糖,決定陪媽媽去俄羅斯。

火車上,徐伊萬的母親對伊萬很好,一會兒給他吃雞蛋,一會兒給他吃小番茄,就連他打電話時都還往他的嘴巴里塞東西,還說什麼吃大白兔奶糖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可是伊萬一點兒都不想吃,把糖扔到了窗外,母親像對待小孩子一樣,無論什麼都要管,使他對自己的母親十分的不耐煩……也許母親眼中的兒子永遠都長不大吧!

路途中,他們倆不小心把一頭熊給惹怒了,小花為了不讓大熊吃她兒子,就大喊吸引熊去追她,在大熊正要吃她時,是一使外國闊佬謝爾蓋救了他們,伊萬這才知道母親是多麼的愛她。

最後母親的表演非常成功,觀眾們很喜歡,母親終於實現了夢想。後來,她們被邀請去很多國家表演,伊萬的母親、妻子和他都反省了自己,都知道了自己不好的地方並改正。

看完電影我想了許多,每個人都想改變別人,這造成了種種矛盾與衝突。當你意識到這種思想很難實現時,要多與對方溝通交流,不妨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先理解別人,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