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中,為什麼令狐沖啥樣的人物都結交呢?

天香雲外飄


說起令狐沖,就不得不說金庸武俠小說中政治成分分佈最多的一本書,《笑傲江湖》。

我們從金庸先生筆下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令狐沖是一位瀟灑飄逸,情深意重的一個人物,他身上獨有的一種瀟灑,是其他書中人物所沒有的。

在這麼一個崇尚權利的時代,所有人都機關算盡,爭名奪利,而令狐沖卻格格不入,為什麼?

他沒有野心,沒有對名利和權勢的慾望。

正因如此,令狐沖的豁達風流令人欽佩。

但是。

這並不代表筆者對他的贊同。

第一,令狐沖自身瀟灑,無慾無求,但他卻不應該屢屢勸說其他人和他一樣。為什麼這是個錯誤的做法,甚至是一些人較為厭惡的做法呢?你自己無慾無求,不圖上進,卻妄想全世界人都和你一樣,這本身就是一種貪念和罪過。論風流自在,筆者認為東晉時期陶淵明做到比較妥當。另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健全並不是靠著無欲則剛完善的,恰恰相反,正是人類一直擁有的慾望和野心,說的好聽一些,就是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雄心壯志,才漸漸完善社會的發展以及制度的建立健全。

第二,令狐沖非常鄙視甚至痛恨一些陰謀家。比如嶽不群,比如左冷禪。事實上,作為一個年紀尚輕,滿腦子還是江湖童話的令狐沖來說,這是比較正常的,但就是這種不成熟,單憑個人好惡,就能將所謂一見如故的田伯光稱兄道弟,而從未想過嶽不群華山掌門身上所承載的意義。身為華山大弟子,酒是他的朋友,那麼責任與擔當何在?大局概念與集體意識極為錯亂。

第三,武俠世界中,行走江湖的前提,就是要認清江湖。江湖其實就是人情的買賣和利益的博弈。確定行走江湖的關鍵則是要認清自己。自己的身份,自己所代表什麼?自己有多少能耐?有多少能耐做多大事。認不清自己,看不清江湖,何必出來?倒不如尋個僻靜的地方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第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治病救人。我們都會被日月神教的向問天、任我行以及性格豪邁的田伯光所吸睛,但捫心自問,令狐沖作為一個華山正道人士,和他們相交就沒有一絲彆扭嗎?因為脾氣相投,就能忽略這個人所犯下的罪行,這種人如果不是是非不分,那什麼人是呢?令狐沖小俠不會做,大俠又做不了,僅僅憑著瀟灑豪放就能洗去這一身汙濁嗎?恐怕不能吧。

所以,年輕人喜歡令狐沖,上了年紀的人則厭惡令狐沖。人未必要有多大的智慧,但一定要擁有是非觀,而擁有的這種是非觀並不是想起來了就用,沒想起就不管了,而是要時刻秉持自己的是非觀。可以無法估算別人,但一定學會丈量自己。


遠方YF


在《笑傲江湖》當中,令狐沖並非啥樣的人物都結交,他主要結交的是意氣相投的人,而且他行走江湖,自有他自己獨特的處世之道。

在江湖當中,講的就是義氣,凡事都是義字當頭。在幫派之中,令狐沖也是一個令人信賴的大師兄。他平常時候就非常樂於助人,樂善好施,十分的熱心腸。這種江湖作風其實是不適合在幫派之中生存的。而結交各路英雄豪傑,綠林好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才符合他的個人作風。

總之,令狐沖的性格直率,愛憎鮮明,這才是他的個人特點。有實力,有性格,一身正氣,浩然不屈才能“笑傲江湖”。


弗蘭克內爾


並非啥樣的人都結交,令狐沖結交的都是意氣相投的人。在世俗中人看來,正道就是正道,邪派就是邪派。在令狐沖眼中不是這樣,他覺得跟自己對脾氣,就會真心結交。

就比如田伯光,此人是採花大盜,名聲很差,但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令狐沖和田伯光的第一次交手,是為了救儀琳。令狐沖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原本在山洞中可以靠偷襲殺死田伯光,卻不屑為。田伯光對此很感激,山洞中一番交手,他砍了令狐沖三刀,卻都是手下留情。


後來在酒樓中對戰,田伯光顧念令狐沖的仁義,依然不下重手。有一刀明明可以砍斷令狐沖臂膀,卻只是輕輕劃了一下。

其實在兩人交手之前,田伯光早就聽說過令狐沖的為人。黑暗山洞中令狐沖為了顧全儀琳的名節,故意說自己是勞德諾,後來酒樓上田伯光問起,令狐沖報出真名。當時田伯光就一拍桌案,說令狐沖是江湖一等一的好漢。可見令狐沖的仁義灑脫,早已江湖知名。

令狐沖的師傅嶽不群是偽君子,令狐沖是真君子。他活得坦蕩,不會背後裡玩弄什麼計謀,也不會假惺惺地維護自己的人設。看待江湖上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以誠待人,不在意是否是正道歪道,透過表象看本質,只要本質有可取之處,就願意結交。

反觀那些所謂的正道中人,所作所為讓人不齒。青城派的餘滄海是個十足小人,滅了林平之滿門。還有泰山派一老一少兩個道長,見令狐沖和田伯光坐在一起,就說令狐沖是淫賊。還有嵩山派,表面看是名門正派,背地裡籌謀的是統一武林,為此不惜動用各種不光彩的手段。

這樣的所謂正道中人,比魔教更像魔教,令狐沖不屑與之為伍。相對比而言,那些旁門左道的人更顯光明磊落,更值得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