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佑生命 大愛無疆——致敬“最美抗疫天使”

“‘逆行’,讓我明白了責任和擔當”

□本報記者 李 凱 文/圖


敬佑生命 大愛無疆——致敬“最美抗疫天使”

楊樹林

新年的鐘聲響起,迎來的不是歡笑而是一個個逆行的身影。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應該充滿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疫情每時每刻的變化都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楊樹林,信陽淮河骨科醫院手足外科護士,面對疫情,主動請纓。1998年出生的她,也是我市防疫一線年紀最小的“逆行者”。

面對疫情她當然會害怕,一開始楊樹林不敢和父母說自己在疫情一線,父母從其他渠道知道後責怪她不應該瞞著家裡,雖然擔心,但父母依然選擇支持她。

2月12日,她進入市第五人民醫院亞重症隔離病房,在和上一梯隊的老師們認真交接過後,便進入隔離病房開始工作了。

剛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就已經開始感覺到悶熱了,穿戴好之後又互相檢查了一遍。厚重不透氣的連體隔離衣,為了避免上廁所,上班前3個小時都不敢吃飯喝水,臉頰旁更是被口罩繫帶勒出了深深的痕跡,雙手被雙層橡膠手套捂得蛻皮發白,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日常醫護工作,變得異常艱辛。

為了一心投入到隔離區的護理工作,她剪掉了及腰的長髮,22歲的楊樹林,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在疫情面前選擇勇敢“逆行”,堅定,果決。

但她是開心的,楊樹林說:“看到這些患者在我們的照料下一天天好轉,康復出院,聽到他們對我們的一句句感謝,讓我們擁有了很大的動力。”

“選擇了這一行,就是選擇了奉獻”

□本報記者 李 凱 文/圖

敬佑生命 大愛無疆——致敬“最美抗疫天使”

王雲

“從我第一次進病房起,白色的燕尾帽一戴,白大褂一穿,我才明白這天使稱號的背後有多少人在無私的奉獻!”這句話時時刻刻掛在市第三人民醫院體檢科護士王雲的嘴邊。

疫情初期,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取消休假全體返崗的第一天,王雲便主動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

2月1日正式接到支援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通知後,她來不及和家人告別,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匆匆忙忙帶幾件衣服就離開了家。到達後經過培訓便立即投入到緊張、繁重的工作中。

在隔離區內,王雲穿著笨重的防護服、隔離衣還有橡膠鞋,全副武裝地每天至少要工作4小時以上,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甚至也不能上廁所……

“防護服、護目鏡密不透氣,口罩勒紅了臉頰,汗水浸透了衣背。因隔離區的患者有的脾氣非常暴躁、有的意志比較消沉,除每天給患者治療軀體疾病還要給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王雲說,“我經常對患者說‘別怕,要堅強!我們都在!醫生、護士不會因為害怕被感染而疏遠你們,我們陪你一起戰勝病魔,早日康復!’”

王雲說:“在這場與新冠病毒的大戰裡,我們的護士真的都很了不起。危重患者多,那些沉重的氧氣鋼瓶,護士們一天要搬運至少十幾瓶,不少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擦洗,都是護士來完成。”

“一輪工作下來,既是心理的磨礪,也是體力的考驗。即使如此,醫院裡很多醫護人員仍然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區。只要疫情不結束,我們就會一直在這裡堅守下去。”王雲堅定地說。

”“因為熱愛,便不覺厭倦”

□本報記者 李 凱 文/圖

敬佑生命 大愛無疆——致敬“最美抗疫天使”

祝毅航

1997年出生的祝毅航,從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畢業後,應聘來到了信陽市中心醫院ICU病房,成為一名男護士。“轉眼已經3年,剛來ICU時,我們科室全是女護士,心裡多少有點不自在。但現在,我覺得因為熱愛,便不覺厭倦。”祝毅航說。

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祝毅航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去支援市第五人民醫院。為了避免父母擔心,祝毅航出發前並沒有告知家人,等到了隔離病區後才打通家裡的電話。

在隔離病區,他主要從事醫療護理、生活護理、咽拭子採集、心理疏導等工作。每天要護理40位患者,隨時觀察他們的生命體徵。

祝毅航在工作中一絲不苟,對本職工作都能夠出色地完成,對領導安排的任務更是嚴格執行,受到同事們的一致認同和稱讚。

由於工作需要,他的手機需要24小時開機,隨時聽從醫院的召喚,為此放棄了很多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每逢遇到危重手術和大搶救患者,我都一直看護在病人床旁,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和病情變化,配合醫生用藥,直到病人病情平穩脫離危險。”祝毅航對記者說,“家裡人經常開玩笑說,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還沒有在醫院的時間多,醫院才是你的家,病人才是你的親人。”這句話看似玩笑,實則正是如此。

已記不清在病房度過多少個節假日,上班時,想的是病人,下班時心裡記掛的還是病人,工作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好幾次下夜班的清晨胃痛、嘔吐、眩暈,祝毅航毫無怨言,工作熱情依然如故。

祝毅航以奉獻為宗旨,用勤勉敬業、熱情和愛心,打造了自己閃亮的青春。無論多苦多累他總是面帶微笑,以溫暖的雙手和善良的心,撫慰了無數的病人,驅散了無數患者的痛苦和憂傷,爭做一名優秀的護理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