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初見如來佛祖(0707)

原文:如來即喚阿儺nuó、迦葉jiāshè二尊者相隨,離了雷音,徑至靈霄門外。

又一個‘徑’字。

如來佛祖們從西天雷音寺(地上)到靈霄殿門外(天上),還是瞬間即至!這麼遙遠的距離,對於佛祖來說,那就是抬抬腿的事兒。

在佛家大雄寶殿裡,釋迦牟尼佛邊上站立二位尊者,就是阿難和迦葉,他們是傳法的代表。

故事裡出現的是阿儺nuó,這是取儺字有驅除疫鬼,祓除災邪的作用。

忽聽得喊聲振耳,乃三十六員雷將圍困著大聖哩。

佛祖傳法旨:“教雷將停息干戈,放開營所,叫那大聖出來,等我問他有何法力。”

眾將果退。

如來還沒有張口,孫悟空就感覺到了他的善意。

原文:大聖也收了法象,現出原身近前,怒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

面對如來無聲無息威嚴的善意及強大的氣場,悟空身上的戾lì氣消了一大半。孫悟空稱對方為‘善士’。

如來佛祖的相貌如何,書中沒有說,但後文《心詩》中,有一句“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這講的是清淨法身佛,雖然沒有定相,但涵萬象,也就是能生萬法。

自性是不是沒有模樣呢?其實也不是無相,也不是有相。

說無相,又有如一輪明月般的光明;說有相,又是事事無礙的。佛書形容佛面猶如淨滿月,就是指清淨法身。

所以,佛祖被悟空稱之為善士。

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shì jiā mù ní)尊者,阿彌陀佛(ē mí tuó fó)。

釋迦牟尼就是阿彌陀佛,如來為何自己說自己呢?這句話說得太精彩了。一聲阿彌陀佛,就是讚歎一切佛。

成了一佛,也就是成了一切佛。一切佛的總名稱,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代表清淨的自性功德,能稱念於阿彌陀佛,自然就是分毫執著也沒有。

可以破除十方一切娑婆世界的生死苦,自然能消除億劫的生死之罪。

佛家最方便的修行方法就是淨土法門,不起心則已,起心就唸阿彌陀佛,方便轉化對身心的執著,這是十方諸佛都讚歎不已的最高明的成佛方法。

釋迦牟尼就是阿彌陀佛,譯為無極、無盡、無量。

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眾生皆有緣。

佛書上的某一個佛名,都是針對眾生的需要而立名的。這就是佛家最慈悲的地方。

世人一般好名,立大名,生怕名字不夠響亮。佛是沒有任何執著的覺悟者,佛的一切言行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普度眾生,也就是利益眾生。

如來道:“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

仙佛度人,直指人心。佛是對一切事物都瞭如指掌,這裡為什麼還會問悟空呢?這就是讓旁觀者明白的方便法,引導眾生通過見聞得到覺悟。

佛祖的連續發問,譯在追根究底,啟發他的靈性。

“窮取生身受氣初”就是找到你的原身,回到你的本來。

大聖道:“我本:

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簾洞裡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

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

在因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

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

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孫悟空稱自己為老猿,就是在花花果果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窮盡了。

太玄,就是道。

“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這是世上有志之士的一種心態。也是啟發世人的警語,人生的追求應當是拓展生存的時間和空間,是生存的藝術。

“強者為尊該讓我”世間之戰亂就是出自這種心態。從道理上講,一個權位除了能力之外,還應有道德要求。

古人講“學而優則仕”,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現代人把文憑當成學而優,這是最大的悲劇。

古人說學,是學道德。現在人說學,是學知識。道德和知識本來就不是一回事,天地之別。

知識深厚而道德淺薄的人當了官,肯定不是幸事,非萬民之福。

例如,學習二字,它的繁體字是學習。

學是個會意字,字的結構就是學的本義。

上面是一雙手中有兩個爻字,爻乃易理,即道(理)也。

子,是有所得(德)。合在一起就是學作道德之化身也。

習字,上面一個羽字,下面一個白字。

羽化指昇華的意思,白是明白。明白了道理,向上昇華。

古人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通過學習而開悟,另人喜悅。這句話有非常嚴謹的因果關係。而如今的知識灌輸法,不知道是否還有愉悅之心?

“英雄只此敢爭先”真正的強者,是指德行強者。

真正的英雄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佛家把這樣的無我者,稱大雄。

現在人講當仁不讓,就是指在利益眾生的事業上要敢於承擔才是真正的英雄。

孫悟空見到如來這樣高層次、超有定力且涵養極深的大佛,還是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空虛與虛榮,吟小詩一首,表明自己的前因後果。這是悟空第一次,道出了自己曾經尋師訪道的事,只是沒敢說出菩提祖師的名號。

悟空說‘強者為王’,就是說,他早已窺伺玉皇大帝的寶座啦,這是他從未向人吐露的小秘密。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他的不平衡的‘妒忌’之心在作怪。

---清水悠廉

《西遊》下一節:如來佛祖用六個驚歎號,來震懾悟空,只可惜,孫大聖聽不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