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消殺不放鬆 將“方艙意識”融入日常保潔

人民網武漢4月14日電 4月13日上午6時,在武漢歸元寺、晴川大道周邊道路,漢陽區城市管理執法局環衛集團一公司機掃車、水車準時開始清掃清洗道路。結束方艙醫院的工作已經一個多月,但環衛工們還是帶著口罩、工作時不聚集、對重點區域密集清洗和消毒的“方艙意識”保留了下來。在漢陽區城市管理執法局環衛集團一公司,經過進艙人員的傳播帶動,一套適合疫情發展新階段、嚴防嚴控不放鬆的新方法正被推廣執行。

昨日一大早,記者跟隨該公司一群“特殊”的出艙環衛工,探訪他們一天的日常工作。

38歲的環衛工人趙樟,分管公司道路清洗工作,從方艙醫院紅色病區退下“戰場”結束隔離期的第二天,他迴歸工作崗位,投入環衛日常保障工作。

6時30分,趙樟便開始對公司所轄道路進行全面巡查,督查道路清洗和消殺工作。因歸元寺、晴川大道周邊的施工單位相繼恢復施工,趙樟不斷叮囑環衛工人要做好工地周邊道路清掃清洗工作,杜絕道路汙染問題。巡查時他會隨身攜帶體溫測量儀,每到一個點位,都會為一線環衛職工測量體溫。

“戶外工作也要戴好口罩,穿一次性防護雨衣,工作時不聚集聊天,不用手觸碰口罩和眼睛,工作完要及時洗手,做好自身防護。”趙樟一邊工作一邊不忘提醒一線職工注意防疫事項。

據瞭解,這些方法和意識,都是在方艙工作期間積累和總結的,出艙後,經過專門整理優化,融入到日常環衛作業中,很多點位目前都已開始推行。

隨後記者來到希爾頓酒店附近,張賢正在為同事示範如何清洗消毒垃圾容器。“像垃圾容器、窨井最容易殘留細菌,一定要徹底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我們對轄區內的垃圾容器、窨井口、牆根死角及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採取密集清洗和消毒措施,每日全方位消毒不少於兩次,垃圾中轉站的清洗消毒頻次增加為日均三次,車輛進出時也要消毒。”張賢向記者介紹說,“我主要負責巡查管轄道路清掃保潔工作,對第三方檢查的問題進行及時督導整改,使我養成了‘找茬’的習慣,經過這次國博方艙醫院的突擊工作,我深知只有高標準、嚴要求對待日常環衛中的每個細節,才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

10時30分,在文化宮轉盤處,記者見到了曾馳援國博方艙醫院保潔工作的餘平安,近60歲的他是方艙保潔員裡最年長的。如往常一樣,他正在一絲不苟地進行清掃保潔工作。

“我從事環衛工作已有12年了,平時負責江漢橋德月樓至文化宮轉盤道路的清掃保潔工作,工作時間是10:30至14:00,16:30至21:00。現在情況比較特殊,同事們一直都在加班加點,除了日常保潔工作外,還要承擔消毒消殺工作。這條路連通著漢陽和漢口,又有旅遊景點和地鐵,是我們漢陽的形象,必須把城市環境衛生搞乾淨,我才能安心。”餘平安對記者說。(郭婷婷 肖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